工运时评:对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的法律思考_工运理论民主化管理
工运时评:对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的法律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工运理论民主化管理”。
工运时评:对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的法律思考(上)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社会重要的经济力量;为数众多的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纷纷改制成非公企业。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剧,很多外资企业到中国投资。非公经济的迅猛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随着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稳步推进,非公企业民主管理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与公有制企业相比,我国非公企业民主管理有哪些特点?有关企业民主管理法律上有哪些规定?还存在什么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原因
对于公有制企业为什么要实行民主管理,通常的看法认为,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解决了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实现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紧密结合,劳动者成了国家的主人和企业的的主人。因此他们既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同时又是自己劳动力的主人,应当参与生产过程的管理和劳动成果的分配。在这里,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成为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一个首要前提。然而,面对非公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归雇主所有的现实,这种传统认识遇到了困惑,很难解决为什么非公企业也应当实行民主管理的现实问题。
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来看,企业之所以要实行民主管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对劳动者技能和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新型的生产形式,要求劳动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生产的经常性的协调过程,要求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在生产中更加紧密地结合。其次,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决策,是工人运动不断发展的结果。工人阶级在经济利益得到一定程度满足的情况下,必然要提出更高层次的权利要求,因此职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与决策,是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三,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是工会、雇主和政府三方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结果。工会把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看成是劳动者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看成是保障和发展劳动者其它权益的必要手段和变革社会的现
实途径;雇主认为,工人参与管理能够建立起较为缓和的劳资关系,避免因发生罢工而带来的损失,还可提高工作效率。政府则通过颁布法律,促进了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发展。我国非公企业之所以需要实行民主管理,同样是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决定的。非公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原因在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影响企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错综复杂,这就需要民主管理、群策群力,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因为现代企业科学的组织机构的本质就是企业产权在企业投资者、经营管理者、职工之间实现分离、制约和统一。换言之,企业并不只是股东和企业,股东权力也只是企业权力的一个,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使他们有条件成为最有力的监控者和企业利益的维护者。由此可知,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
从我国非公企业的实践来看,开展民主管理,吸纳企业广大职工的智慧,使决策趋向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
与西方国家私有制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相比,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在非公企业从业的职工作为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以宪法规定的国家主人的身份在这些企业工作的,其国家主人翁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他们参与企业管理的民主权利同样需要依法得到尊重和保护。
二、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的立法状况
有关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规定,在我国宪法、劳动法、工会法等诸多法律、法规中都作了规定,这些规定构成了非公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法律渊源。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1999年《宪法修正案》对非公企业的规定作了重大改变,一是在范围上将非公经济扩大为“在法律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二是在其地位上,则将非公经济从“是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提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非公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劳动法》、《工会法》等一些法律法规中,非公企业民主管理逐渐被提上了重要位置并作了具体规定。
《劳动法》在对企业民主管理的规定中,对于实行企业民主管理的企业主体采取了较宽泛的解释,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这里的企业,既包括公有制企业,也包括非公有制企业。与此相适应,《劳动法》第8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随着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非公经济定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2001年修改后的《工会法》对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的规定较之《劳动法》有了更为清晰的表述。
《工会法》第6条、第19条、第35条、第36条、第37条、第38条、第39条等分别对企业民主管理作出了规定。其中第6条规定:“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工会,既包括公有制企业工会,也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工会。
第37条实际上是对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所给予的法律肯定。它规定:“本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以外的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组织职工采取与企业、事业单位相适应的形式,参与企业、事业单位民主管理。”这里所称除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委员会”实际上就包括了非公有制企业。这是我国法律有关企业民主管理立法的一个重大突破,为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奠定了法律基础。
工运时评:对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的法律思考(上) 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社会重要的经济力量;为数众多的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纷纷改制成非公企业。同时,随......
对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思考邬伯扬 王伟正在积极推行的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由于人们对其客观必要性和具体实现形式仍然存在认识分歧,因而亟须加强理论研究、经验提炼、立法立......
新时期加强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的思考加强非公企业团建工作,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共青团组织要覆盖全体青年,团组织的活动要影响全体青年”的必然要求,是全团一项重要而紧迫的......
随着区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更多的国有、集体企业跨入了非公经济组织的行列,并已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公企业实施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既是党的号召,国家......
随着区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更多的国有、集体企业跨入了非公经济组织的行列,并已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公企业实施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既是党的号召,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