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1_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职语文教学
内容摘要: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以学生为本
激活课堂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尽管师生的平等对话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由于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弱,学习习惯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据笔者观察,在教师授课过程中,部分学生昏昏欲睡,甚至有个别学生打哈欠;如果教师提问,课堂则异常安静,指定学生回答,学生不是呆若木鸡,就是不知所云;进行分组讨论时,课堂气氛不活跃,有些小组的学生只是自己看自己想,有的则浑水摸鱼,谈论不相关的话题,当交流某种观点时,学生不愿主动站起来回答......总的来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课堂效率低。究其原因,是我们只认可了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语文课堂小组讨论的形式,却没有领悟其实质。因此,要避免这种局面,进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备课备学生,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是汲取知识的主体,作为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备课思想,就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组织教学内容,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以学生易于接受为标准。倘若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灌输思想,那就很难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很难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另外,中职学校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都不是很好,但很多学生却有
共5页第1页
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这就需要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参照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目前,中职学生个人意识强、多叛逆。那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须注意赏识教育,进行微笑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忌说空话、大话,宜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话题。例如,在学习《音乐就在我心中》这篇文章时,我创设的情境就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音乐。有的同学喜欢流行音乐,诸如周杰伦、王力宏的歌;有的同学喜欢古典音乐,如“梁祝”、“高山流水”等;有的同学喜欢钢琴曲,如贝多芬、巴赫的作品等。由于音乐这个话题,学生熟悉且兴趣浓厚,这样很快,就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课堂一下子活跃了。
又如在学习《雨霖铃》时,如果仅靠分析文本,学生是很难体味出词中那深沉而忧伤的意境的,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画面:在萧瑟的秋天,一个女子凭窗向远处伫望,窗外是片片飘飞的落叶,落叶下,一个孤独的身影越走越远。课堂教学时我展出这幅画面,引导学生去感受这首词的意境。接着,我播放了《雨霖铃》的课文录音,那声情并茂的语言,那忧伤缠绵的音乐,把学生领入到一个朦胧而又凄迷的情感世界中。
二、培养主体意识,激活学生,参与互动
在人本教育中,要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单纯的学知识到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而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我们习惯于“满堂灌”的方式,要求学生毫无批判
共5页第2页
地全盘接受,这只能抑制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我们要改变这种陈旧的方式。要进行有效地教学,就要善于调动学生,就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而不仅是以教材为主体,以师生共同探究平等对话为基础推进教学,决不能仅把课时内要完成的教学内容作为最终目的。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效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情感。要想激活学生,教师首先要进入“角色”。教师是课堂的发动机,教师舒缓,幽默的语言,丰富、优雅的表情,都能给予学生积极的感染。也只有在这种民主、平等、开放的对话中,才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新颖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学生的求知欲也就被激活了,只有思维活跃了,才能进行有效的互动活动。
例如,在《离太阳最近的树》这课的串讲中,我抓住“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这句话,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这句话中暗示了什么?学生很快就回答说:“暗示了红柳的悲剧。”于是我接着问:“作者认为可悲的仅是这些吗?”同学们思考的积极性提高了,有的说:“可悲的是人们亲手毁灭了红柳,破坏了环境。”还有的说:“人们目光短浅,愚昧落后。”于是,我因势利导地让他们来讨论一下文中司务长的所作所为。我话音刚落,教室里便纷纷议论开了,看到同学们热情高涨的样子,我安排了他们采取辩论的方式来发表各自的见解。通过这种方式,很快就点燃了学生深入探究的火种。因此,要形成有效的互动课堂,教师的引导很关键,学生毕竟是学生,不完全具备对知识的辨别能力,需要教师
共5页第3页的有效引导。要使学生每堂课都学有所得,还要教给学生学科的学习方法。中职语文教学,与其面面俱到,还不如抓住一个重点,激发学生兴趣,师生共同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在有效的教学过程中,抓住一个提纲挈领的总纲,注重提问的艺术。问题设置要有层次,切入点宜小且具体,有必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小问题进行讨论。
譬如,在教授《沁园春·长沙》时,如果教师直接问:词的上阕写景抒情与下阕回首往昔有什么联系?学生恐怕难以跨越问题的鸿沟,而导致思维卡壳,课堂冷场,那么,教师就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几个较容易的问题,以降低问题的难度。
(1)上阕描绘的景是什么地方的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这与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有什么联系?
(2)词中承上启下关系说明下阕由景到人,作者用哪个字来过渡到往昔同伴的回忆?
(3)作者回首往昔,目的是什么?(4)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句?你如何理解?
这样一问,使学生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同时,又让学生在讨论中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无穷乐趣,在潜移默化中训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形成良性的有效教学的循环模式。
三、创造语文实践机会,丰富课堂,锻炼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所
共5页第4页
以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极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所以,根据职业中学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尝试着把单一枯燥的语文课变成形式丰富的剧本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辩论课等。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学习了《项链》、《茶馆》等文,我们编排了课本剧,经过了精心准备,专门拿出一节课进行表演,并让学生点评,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各种能力,使他们受益匪浅。
此处,我还建议学生们在课外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我时常安排阅读课上让他们交流各自的读书收获和体会或选择一些教育性比较强的美文,采用朗读比赛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和讨论,久而久之,既拓宽了他们的文学视野,又锻炼了各种能力。
总之,以人为本是时代的要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探索适合于新时代需要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迎来中职语文教育的春天。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语文出版社
2001年7月版
雷泽怀:《我对生本教育的几点思考》,人民教育,2009(15)
共5页第5页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问题“学生为本”就是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其底线体现在学生可以不成才,但是要成人。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学生......
如何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教育者来说教育孩子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理......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高中班主任工作理念论文摘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特征,高校班主任应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在班级管理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
教育科学系“以学生为本”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六届三次教代会精神,深刻理解院党委书记孙德彪关于“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的讲话精神,进一......
以学生为本,更新教学理念 茂名市第十九中学 彭耀梅尊敬的各位老师,下午好!很荣幸有机会坐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新课改的一些感悟。课改现在已经到了深入推进阶段:一直不断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