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形状改变以后_用力以后形状改变了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物形状改变以后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用力以后形状改变了”。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

瓦市文化小学

郭兰英

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共有性质——弹性。2.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因弹性而产生的力——弹力。3.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在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重点:认识物体的弹性,知道弹力是如何产生的。难点:正确区分弹性与弹力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引导

讲述:同学们请看老师做几个动作,请你们给老师的动作起名字(捏、拧、拉)。这些动作都是给物体施加了什么?(力)我想请同学们用这些动作来做一些活动,你们要注意观察,当我们分别用不同的动作给海绵一个力,海绵有什么变化?去掉力后,海绵又有什么变化?(不要破坏海绵)

学生汇报:给海绵力,海绵形状发生改变,去掉力后,海绵又恢复原形。教师揭示课题: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这样的本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形状改变以后》

二、弹性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物体(老师在展台上展示),在这些物体中,当你对物体用力,物体发生的变化与去掉力物体发生的变化与海绵相似的,请同学们边做边把它们找出来。

师:你为什么认为这些物体与海绵相似呢?谁能到前面来展示并讲解给大家? 生:学生到展台上进行展示汇报。(组长把材料盒放到位里)

师:这些物体,当我们对它用力时形状发生改变,去掉力,它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它们的这种本领其实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如果让你给这种性质起个

名字,你会怎么起?(弹性)同学们太厉害了,非常准确!

师:(结合板书)当我们用力时,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弹性表现出来了,当我们不对物体用了时,物体有没有弹性呢?大家猜一猜.学生猜测:有,没有。

师:大家意见不统一了,老师告诉大家吧!弹性依然存在,只不过没有表现出来,这好比一个人的性格,我们说这个人性格暴躁,当他睡觉时,他的性格改变了吗?没有,依然是暴躁,所以弹性也是如此,无论物体是否受力,形状是否改变,它都有弹性。

三、烧瓶实验(不要过度用力)

师:请问同学们,托盘中,还有哪些物体与海绵的现象不一样呢?(玻璃球、橡皮泥)我们以玻璃为例来研究一下玻璃到底有没有弹性!同学们先来猜测一下吧!生1:有弹性。生2:没有弹性。

师:同学们意见又不统一了,我要想知道玻璃到底有没有弹性怎么办? 生:实验。

师:大家看老师手里拿了一个装有红墨水的水的烧瓶,烧瓶的瓶口用带有玻璃管的胶塞塞住,下面我用双手握住烧瓶的中下部,用力后再松手,大家猜老师看到什么了?你们想不想试试? 生:想。

师:讲解实验要求。生:分组操作,汇报现象。

师:大家都看到了玻璃管中的液面有个微小的起伏,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试着解释。

师:从这个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玻璃也有弹性。

师总结:其实在我们身边常见的物体都有弹性,这里也包括刚才的橡皮泥,只是有的物体弹性能够表现出来,有的物体表现的不明显。

四、弹性是有限度的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弹簧)它有没有弹性?(有)既然有,老师给它一个力,让它变长,老师再去掉这个力,弹簧应该会怎样?(复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物体弹性是有限度的,超出限度,物体会损坏,如橡皮筋会拉断,气球会被吹爆,筷子会被折断等)

五、弹力

师:认识老师手里拿的两个物体吗?(拉力器、握力器)当老师给它们一个力时,它们会怎么样?(变形)说明什么?(有弹性)现在老师拉住(握住)不动,猜猜老师的手会有什么感觉?(酸、累)你们想体验一下吗?(想)学生操作,汇报感受(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往回拽或往外挣)。

师生:当我们用力使物体形状改变以后,物体想要恢复原形,这时产生了一个使物体恢复原形的力叫弹力。那么大家思考一下,弹力的方向和我们用力的方向是什么关系?(相反)播放课件。

师:放到手里不动,对物体不用力,形状不改变,这时候有没有弹力?(没有)区分弹力与弹性:只有对物体用力后形状改变以后才有弹力,而弹性是不论物体是否受力形状是否改变,都有弹性。

六、应用 师:弹性是物体非常神奇的一种性质,其实我们时常都在享受着弹性,说说看我们身边的弹性在哪里?它怎么帮助我们的? 学生汇报,教师补充(出示图片)。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反思

瓦市文化小学 郭兰英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力”单元第二课,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力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问:力是怎样的、这些力有什么特点、如何来控制力的大小和方向等。本课的学习内容就是常见力中的弹力,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对身边一些常见的弹性物体进行观察、研究,然后分析整理实验数据,找出这些物体的相同性质——都有弹性,知道这些物体的在恢复原来形状的时候要产生一种力——弹力,接着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了对弹性、弹力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教材还安排有关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的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力与物体形变之间的关系。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1.尽量让学生去总结,让学生去发现。

由于新课程倡导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在体验中参与,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所以,对于弹性以及弹力这两个概念的引出,我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的操作、观察、比较,从而总结出来,而不是由老师生硬的拿出。这样,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而从这节课的实际效果也确实可以看出,学生在表格的指导下,完全有能力发现特点,自己总结出这两个概念,并很好的理解。

2.删除弹硬币游戏。

教材的第一部分有个弹硬币的游戏。教材的本意是说有的物体是可以看得见形变的,而有的物体的形变我们是看不见的。试讲时我再课堂上让孩子们操作游戏,孩子们很高兴,但是学生从这个操作过程中没有观察到硬币的形状发生改变,四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这样高的抽象认知水平,所以,这个环节不能作为学生得出弹性和弹力概念的认知载体。

3.删除给弹性大小不同的物体排序。

教材提示“列举一些弹性大小不同的物体,并给他们排序。”这个难度太大了,因为不同的物体的弹性如何来测量,如何排序都是很难为学生的,即使是成人也很难立即解决的。我仔细研究了教材和教学参考,有参考了网上的公开课的教案,决定删除,这样既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解释,又很好地处理了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孩子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没停止过探究。因为儿童的探究能力有限,探究所使用的方法较为粗糙,他们的探究往往处于无目的的“动手做”中。科学探究强调动手做,但更强调动脑想,毕竟真正的学习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在动手之前,教师激发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猜测,为后续探究设计方案,舍得在考虑变量的选择和控制上花时间,在关键时刻扶学生一把,促进学生知识经验的增长,充分展示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此时的教师才能完全是学生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引领者。

本课中我的评价语言有些单一,缺乏生动性。另外,可能是预设的东西太强,关注课堂中生成性的东西比较少。尤其是在学生的回答中,有很多答案说得是非常精当的,如果我针对学生的回答能够做出肯定性的评价并抓住学生回答中生成性的闪光点展开教学,那一定会取得跟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就是对学生的放手还不够,还应该再多给学生点自由空间,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说课稿

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在第一课里学生对力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是对常见的力——弹力的研究。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设计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2.物体的形状改变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2.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弹力的大小与方向。3.......

其他教案-物体形状改变以后

其他教案-物体形状改变以后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 2.物体的形状改变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 2.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弹力的大小与方向。......

《物形状改变以后.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物形状改变以后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用力以后形状改变了 形状 用力以后形状改变了 形状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