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教案_物体的形状教案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物体的形状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
2.物体的形状改变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
2.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弹力的大小与方向。
3.能够做研究弹簧伸长与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
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2.知道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3.了解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
2.感受到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弹力怎样产生。
教学难点:弹簧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教学准备:弹簧、橡皮筋、钢尺、海绵、硬币、弹簧秤、钩码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用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或去掉所用的力,会发生什么现象。
1.学生实验:
活动一:用准备的材料研究,压弹簧、拉橡皮筋、弯尺子、捏海绵等动手操作,发现它们共同点。
2.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⑴提出自己的猜测,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
⑵教师引导:施力与撤力物体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活动二:学生做弹币实验。
1.教师讲清弹币活动要求。
2.小组合作弹硬币。
--1--
3.弹完后,学生讨论。
①为什么中间硬币没有动而右边硬币会被弹出去?
②上面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③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当给予解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三: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弹簧与钩码多少的对比实验:
①让学生自己提出设计方案。
②然后要求四人小组讨论制定最佳方案,师巡视了解情况,作个别指导。
2.问: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的拉伸长度有什么变化和规律?
①小组讨论。
②汇报交流。
3.问:①根弹簧拉伸长度的规律,挂2个钩码弹簧拉伸的长度会是多少?挂4个钩码呢?②如果无限制地将钩码挂下去,弹簧会怎样,为什么?③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4.学生认识和理解“弹性”和“弹力”。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弹性”和“弹力”。
活动四:研究了解生产生活中是如何利用物体的弹性。
1.谈话:生活中和生产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物体的弹性?
2.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3.师引导学生观察P44图中的现象中什么物体是弹性较大的物体,谁对这些物体施力?哪些物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去掉外力后又引起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力?
4.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
三、课后总结:
1.问: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
2.问:关于弹力,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布置作业:
回家观察哪些物体运用了弹性?
教学反思:
--2--
其他教案-物体形状改变以后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 2.物体的形状改变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 2.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弹力的大小与方向。......
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在第一课里学生对力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是对常见的力——弹力的研究。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反思“研究弹性物体的共同点”教学片断:师: (师出示一个吹有气的气球)问:当我用手按这个气球时,它有什么变化?手松开后呢?生: 用手压气球时,气球会被压扁,松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