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黄山奇松_16黄山奇松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16、黄山奇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16黄山奇松”。

基于《目标引领,板块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

16.黄山奇松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读出黄山松的奇与美。

2.能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课件等方法理解新词语“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的意思。

3.能抓住重点词、句,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资料、课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与美。

4.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抓重点词、句体会黄山松的“奇”,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课前我们欣赏了黄山风景的录像,你有什么感受?

2.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游览过许多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谁到过黄山?(板书:黄山)

3.关于黄山,你了解多少?小组内交流课前所查资料后指生汇报。

4.过渡语:黄山被誉为 “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课件出示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文中所说,“更是情有基于《目标引领,板块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

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板书:奇松)

5.齐读课题,读出“奇”,我们要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好习惯,就先从课题开始,好吗?学生质疑问难,问题集中在“奇”上,在旁边板书“奇?”。板块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一)检查难读的词、句。1.词语:

情有独钟 誉为 陡崖 乃至 宾客 屹立(学生对词语的读音掌握很好,不用费太多时间)

2.句子:

①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重点指导“遒劲”,尤其是多音字“劲”,容易读错,多读几遍。)

②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句子较长,指导学生注意了停顿,就能把句子读好了。)

(二)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松树?(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板块三:精读第二自然段,学法用法

(一)学法 1.自读

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三种奇松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三大奇松的?边读边做批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把对有关词句的理解、感悟写在书中空白处。(课件出示自读小提示:

1、划出具体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

2、哪些词、句最能表现迎客松的“奇”?标出来,在旁边做批注。)

2.交流

指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课件出示迎客松图和句子)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让我们细细地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迎客松的“奇”。先来看第一句:

句一: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学生抓重点词谈体会,教师相机引导)基于《目标引领,板块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

①从“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② “枝干遒劲” 借助图片、联系校园中的松树、所查的资料图片字、画遒劲有力、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遒 : qiú 雄健有力:遒劲。遒健。也指诗文、书画等雄健有力)。

③从“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小组讨论后回答。引导学生运用方法体会:借助饱经风霜的脸图片、想象迎客松经历了哪些风霜、联系资料迎客松已经有800多年了)

④是啊,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让这棵八百岁的老树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真顽强啊!所以说迎客松奇不奇?我们能不能把迎客松的生命力顽强、奇读出来呢?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句二: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①迎客松被称为什么?(板书:好客的主人。)②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拟人)

③同学们,请看看这幅图,这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什么?(像主人伸出的手臂)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取名为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我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谁能试着想象一下,迎客松斜伸着手臂,会说些什么欢迎词来欢迎宾客的到来呢?(学生热情的说欢迎词,并做动作)。现在,喜欢迎客松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伸出手臂,大声地说:“黄山欢迎您!”

④读句二。

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课件出示句子)

①“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② 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它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还代表着整个黄山。(课件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指生填空)

③师小结拓展:其实迎客松已经不仅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黄山的象征,更是国之瑰宝,在人民大会堂的迎宾厅处就有一副迎客松图,还有许多饭店入口处也都有迎客松图,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了。基于《目标引领,板块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

④再读句三。

(二)总结学法:抓关键词、句,运用联系图画、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联系资料、利用工具书等方法体会迎客松的“奇”。

(三)用法自学陪客松、送客松。

出示陪客松、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松?先不急着说,读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运用方法体会陪客松、送客松的奇,并在旁边写批注。

(四)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指生上前面说哪幅图是陪客松,哪幅图是送客松,主要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谈理由,说出陪客松、送客松的“奇”。

2.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3.指导朗读。

(五)自选第二自然段中喜欢的句子,赛读。

(六)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板块四:精读第三自然段,仿写小片段。

1.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黄山松还“奇”在哪儿?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板书:千姿百态)

2.到底有哪些姿态?(引读第二句)3.发挥想象说话。课件出示说话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有的屹立山顶,像();有的从山腰斜出,像();有的弯曲在两峰之间,如同();有的仰望天空,像在();有的卧在山间,似乎()„„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说话后出示黄山松各种品种的图片,也可展示学生所查图片)

4.这些造型太神奇了,看看这段是什么结构?(总—分—总)同学们可以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一写黄山的其他松,也可以写写我们美丽的校园,更可以写写黄山其他三绝:怪石、云海、温泉。

5.出示黄山怪石图后指导仿写:例如写“怪石”,指导:重点围绕哪个字写?(怪)第一句可以怎么写?(黄山石真是千奇百怪。)第二句呢?(生仿照文中第二句说。)第三句呢? 基于《目标引领,板块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

6.如有时间动笔写。

【板书设计】

迎客松 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

陪客松 送客松 绿色的巨人 天然盆景

千姿百态

黄山奇松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教案第五单元单元教材分析内容:第五单元课文是一组写景的美文。《黄山奇松》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黄山奇松

教学过程:一、以奇设疑,引入新课同学们,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魅力之大。那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是以哪“四绝”闻名于世的?(PPT)四绝中......

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保山市永昌小学 张贤一、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黄山奇松》是本单......

黄山奇松

说教材《黄山奇松》是一篇写景的美文,课文以生动细腻的笔触介绍的黄山四绝之一的奇松,并分别介绍了奇松的三大名松,突出了黄山奇的特点。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自然段先总写游......

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教案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指导朗读,在读中......

《16、黄山奇松.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16、黄山奇松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16黄山奇松 黄山 16黄山奇松 黄山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