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练习答案_赤壁之战练习题
赤壁之战练习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赤壁之战练习题”。
《赤壁之战》学案答案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将军禽操(禽--擒)捉拿
2.五万兵难卒合(卒--猝)仓促
3.顷之,烟炎张天(炎--焰)火焰(张--涨)布满
4.雷鼓大震(雷--擂)敲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荆州与国临接(孙权统治地区)
2.备南走(逃跑)
3.致殷勤之意(恳切慰问)
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原地区)
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表面上,实际上)
6.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末,尽头;势,力量.)
7.鼎足之形成矣(形,形势;成,形成)
8.刘琮束手(投降)
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会战的婉曲说法)
10.愚谓大计不如迎之(投降)
11.权起更衣(上厕所)
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他实际上)
13.地方数千里(土地方圆)
14.当横行天下(纵横驰骋)
15.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妻子和儿女)
16.邂逅不如意(一旦)
17.初一交战(初,刚刚;一,开始)
18.去北军二里余(距离)
19.北军大坏(溃败)
20.北面而事之(面北称臣)
三.指出并解释活用词.1.敬贤礼士(名作动,以礼相待)
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使……立)
3.必蹶上将军(使-----受挫)
4.乘犊车,从吏卒(使-----跟从)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使……失望)
6.可烧而走也(使---逃跑)
7.瑜等率轻锐(形作名,轻装的精锐部队)
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形作名,老交情)
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形作动,偏僻地居住)
10.操悉浮以沿江(使……浮)
11.英雄乐业(意动,以……为乐)
12.备[南]走(向南)(名作状语)
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表面上;实际上)(名词作状语)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从水、陆两路)(名作状)
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名作状,在江中心)
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一)一般实词
1.此帝王之资也(凭借)
2.二子不协(和睦)
3.与操有隙(嫌怨)
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
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打算)
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慰问)
7.如其克谐(能够)(圆满顺利)肃宣权旨(传达)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有交情)
10近者奉辞伐罪(皇帝的命令)
11.权以示群下(给-----看)
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完全)
13.不复料其虚实(估计)
14今以实校之(核对)
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惜)
16.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辅助)
17.上建旌旗(插)
18.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率领)
(二))多义实词
1、卒:
鲁肃闻刘表卒。(死亡动词)
乘犊车,从吏卒,(兵、士卒 名词)
五万兵难卒合,(通“猝” 仓猝副词)
2、士:
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读书人)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士兵)
3、将: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将要)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率领)
4、抚:
及说备使抚表众。(抚慰、安抚)权抚其背曰。(抚摩)
5、治: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对付)今治水军八十万众(率领)
6、足:
岂足托乎(值得,动词)兵精足用(充足,动词)
7、次:
引次江北(驻扎,停驻,动词)余船以次俱进(次序,名词)
8、数:
统兵数万(数词,几)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动词)
9、烈:
兼仗父兄之烈(功业,名词)火烈风猛(大,形容词)
10、事:
去亲戚而事君者(侍奉,为……服务)不足与图大事(事业)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事情、事物)
11、计:
窃计欲亡赵走燕(考虑、打算,动词)备用肃计(计策、谋略,名词)
12、难:
今操芟夷大难(灾难、患难)五万兵难卒合(难以)
13、略:
略已平矣(大致)助画方略(策略)
14、方:
操军方连船舰(正,副词)地方百里(方圆,名词)
15济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完成)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成功)
同舟共济(过河,渡)为求援救,以济其患(接济,帮助)
(三)一般虚词
1.比至南郡(等到)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都)
3.向察众人之议(刚才)4.累官故不失州郡(仍然)
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只是)6.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
(四)多义虚词
1、而:
若据而有之(表承接)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表因果)
备必喜而从命(表承接)
事急而不断(表转折)
2、以:
权以示群下(介词,把)
蒙冲斗舰以千数(介词,用)
挟天子以征四方(连词,来)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连词,来)
余船以次俱进(按照)
兼以饥疫(介词,因为)
3、为:
今为君计(替,介词)
为操后患(是,动词)
安能复为之下(处在,动词)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被)
4、其: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这件事)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那)
其若是,孰能御之(如果)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游之乐也(我,自己)
5、乃: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动词)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甚至、竟,副词)
骑乃得过(才副词)
乃罢会(于是连词)
6、于: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在介词)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跟、和介词)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向介词)
六.特殊句式
1.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
2.我,子瑜友也(判断)
3田横,齐之壮士耳.(判断)
4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判断)
5.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判断)(定语后置)
6..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判断)(省略)
7.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状语后置)
8.将军起兵(于)江东,刘豫州收众(于)汉南.(省略)
9.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被动)
10.行将为人所并.(被动)
11.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动)
12.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被动)
13卿欲何言.(宾语前置)
14.何以言之.(宾语前置)
15.欲安所归乎.(宾语前置)
16.豫州今欲何至
17.荆州之民附操者.(定后)
18.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定语后置)
19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定语后置)
20.裹以帷幕.(状语后置)
七.翻译下列句子.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大致已稳定局面。
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
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这就是所谓“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4.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孙权将这封信拿给部下的众人看,没有一个不象听到巨响而失去了常态。
5.挟天子以令四方,动以朝廷为辞.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6.操当以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得(让我做一个)最低等的曹里的小差事.7.地方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丰裕,英雄们都原意为国效力,正应当横行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邪恶之人.8.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您能对付曹操就同他决战,倘若万一战事不利,就撤回到我这里,我当和孟德决一死战。
赤壁之战随堂练习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将军禽操2.五万兵难卒合3.顷之,烟炎张天4.雷鼓大震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荆州与国临接2.备南走3.致殷勤之意4.若能以吴越......
《赤壁之战》译文曹操在大寨中,与各位将领商议,只等待黄盖那边有没有消息。那一天东南风起猛烈地刮了起来。程昱进帐告诉曹操说:“今天东南风刮起来了,应该多加提防。”曹操笑着......
赤壁之战当初,鲁肃听说刘表已死,就对孙权说:“荆州与我们国家领土连接,山川险要,便于坚守,肥沃的土地万里,人口众多富裕,如果占据并享有它,这是帝王事业的凭借。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
《赤壁之战》课前案编制:任杰 审核:李峰一、作者作品简介1、司马光(公元1019—— 1086)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自......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重点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