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东省汶上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同安一中高一期中考试
学年山东省汶上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同安一中高一期中考试”。
1.根据课文默写。(8分)①故园渺何处。
② __________,怅望青田云水遥。③__________,相伴过年华。④ 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⑤ 抽刀断水水更流。⑥浊酒一杯家万里。⑦,小桥流水人家。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古诗文默写。(8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2)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郦道元在《三峡》中描写山势峻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选择是一种生活态度,选择高耸入云的险峰便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的坚定信念,选择波涌浪滚的大海则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的壮志豪情。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名句。(4分)四季中的花,在诗人笔下各具情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①“__________,”,描绘杨花飘飞、布谷啼鸣;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诗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摹写夏夜蛙声阵阵、稻花透香;陶渊明《饮酒》中②“__________,”,再现秋菊淡雅、南山悠悠;陆游《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点染冬梅凛然风骨、虽死犹香。
1.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回答l3—18题。(17分)(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2)“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3)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 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l930年到l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5)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6)“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7)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一一作为学者的方面。【小题1】用自己的话概括节选内容。(2分)
【小题2】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中两个“说”的 不同含义。(4分)【小题3】为更好地刻画学者闻一多的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请品析下面句子。(3分)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小题4】说说开头第(1)(2)节在文中的作用。(3分)【小题5】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探寻从文化上拯救民族之路径的研究状态。B.文中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C.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详略,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而略写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D.第(3)节中“‘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是比拟的说法,把当时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 第一步。【小题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的三件事(3分)(1)。(2)。(3)。
2.课外阅读 14分)六个馒头
①高一那年,我们学校组织去千岛湖春游。
②新来的李老师一宣布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教室里马上被大家的喧闹声炸响。同学们纷纷询问注意事项,最后李老师问了一句:“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很长时间,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站起来,谁也没有注意到角落里来自山区的那个女孩子,(甲)她犹豫着举起手,手指颤抖着却没有张开来,但她还是站了起来,用极低的声音问:“老师,我可以带馒头吗?”一阵其实并没有恶意的笑声刺激着女孩子,她的脸通红通红的,低着头默默地坐下,眼泪沿着脸颊流了下来。李老师走过去,抚摸着她的头说:“你放心,可以带馒头的。”
③出发的前一天,女孩子拿着饭票在学校食堂买了六个馒头,然后低着头好像做贼似的跑回宿舍。宿舍里几个女同学正在收拾春游要带的零食,一边唧唧喳喳地议论着什么。女孩子直奔自己的床,迅速地用一个塑料袋把馒头装了进去,女同学的议论声似乎小了一些,女孩子的眼圈红了(a)。
④出发的那天下着雨,女孩子没有带伞,只好和别的同学挤在一把伞下,为了不因为自己而使同学淋湿,女孩子不住地把伞往同学那边移,等赶到目的地千岛湖时,女孩子身上的背包已经湿漉漉的了。大家纷纷冲向饭馆吃饭去了,女孩子一个人呆在招待所里,从背包里取出馒头。可是,由于塑料袋子破了一个洞,湿透背包的雨水将馒头泡透了。女孩子就这样一边流泪一边嚼着被雨水浸泡过的馒头。
⑤女孩子还没有吃完一个馒头,同学们就回来了。她没有料到她们会回来得这么快,来不及藏起湿透了的馒头,只好匆忙地往还没有干的背包里塞。班长突然说:“哎呀,我还没有吃饱呢。能给我吃一个馒头吗?”女孩子不好意思摇头也没有点头,班长已经打开她的背包啃起馒头来。其他几个同学纷纷走过来拿起馒头一边嚼一边说,其实还是学校食堂做的馒头好吃。转眼,女孩子带来的馒头都被同学们吃完了,女孩子看着空了的背包只有无声地落泪。⑥第二天,到了该吃早饭的时候,女孩子偷偷一个人走了出去。雨已经停了,女孩子的心却在落泪,本来可以不来的,干吗非央求父亲借钱交春游费呢?女孩一边后悔一边默默地落泪。班长找到了女孩子,拉起她的手就走,说:“我们吃了你带来的馒头,你这几天的饭当然要我们解决呀!”女孩子喝着热腾腾的粥,吃着软软的馒头,眼圈红红的(b)。⑦以后总有人以吃了女孩子的馒头为理由请她吃饭,使她不用再嚼干冷难咽的馒头,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去吃炒菜和米饭。女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她默默接受了同学们不着痕迹的馈赠,默默地享受着这份单纯却丰厚的友谊。⑧回来以后,女孩子变了,(乙)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明媚的笑容,更加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去帮助别人。后来,这个女孩子不仅是班里学习最好的一个,也是人缘最好的一个。
⑨因为女孩子知道,同学们给她的是金钱所不能买到的善良和真诚。她们的友谊就像春天里最明媚的那一缕阳光,照射在她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小题1】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3分)
【小题2】根据第③段a处和第⑥段b处加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品读女孩子的复杂心情。(4分)
A.眼圈红了: B.眼圈红红的:
【小题3】第⑤段中“其实还是学校食堂做的馒头好吃”一句表明了同学们怎样的用意?(3分)
【小题4】从文中甲、乙两句可以看出女孩子的性格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4分)
1.马 说(13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用“∕”标出朗读句读。(2分)
曰 天 下 无 马 呜 呼 其 真 无 马 耶 其 真 不 知 马 也 【小题2】加点字词解释。(4分)
(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2)食之不能尽其材()(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策之不以其道()【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小题4】理解性填空。(3分)
《马说》一文运用了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全文寄托了作者 的情感。
1.按要求作文。(50分)
请以《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不限文体(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勿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永修一中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命题王玉霞俞静第Ι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西汉和东汉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
南海一中2002—2003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命题者:庄境华审题者:黎红梅)(说明:本套试题共两卷总分100分,第一卷为选择题60分,请按要求把所选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第二卷为......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思想与文化全球化①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不可否认孔子的思......
2017年河南省新乡一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卷11.16本试卷,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
嘉祥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一、选择题(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