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答案_江苏高考语文试卷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江苏高考语文试卷”。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参考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近义词的运用是常考点。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徘徊的意思是: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踟蹰的意思是: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集聚的意思是:集合;聚合。积淀的意思是:①【动】积累沉淀。②【名】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宵衣旰食的意思是: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废寝忘食的意思是: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参考答案】C 【解析】A选项中“推行”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B选项中“接受、理解和掌握”语序不当,应为“理解、接受和掌握”。D项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应在“周年”后加上“纪念日”。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参考答案】B 【解析】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A项选自黄庶的《探春》,这二句说东风拿起刀尺,裁剪出万叶千花,将“东风”拟人化;C项选自宋·秦观《春日五首》(其一),两句虽是写花,却赋予物态以人情,经雨的芍药和蔷薇,好似两个娇弱的女郎,一个饱含泪水,一个醉卧晓枝。D项出自宋代诗人刘攽的《新晴》,诗人把南风写成是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谑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门,闯了进来,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翻着书。B 项出自张先的《题西溪无相院》,上句着眼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此项未使用比拟手法。

试题分析:为了更好地解答此类题目,考生 复习时先要从最基本的地方抓起,熟悉常用修辞方法,辨析易混修辞格。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参考答案】A 【解析】语段开头一句是总写,写清明节的习俗,用了“除了„„还要”的句式,暗示下文应该说明“插上柳条”的意义。所以应首先选⑥句,③句与⑥句是因果关系,④句与①句是对“意义”的进一步解释,所以应选A。此外,还可充分利用选项中的关联词、代词以及“句链”来帮助判断,效果更好,准确率更高。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参考答案】D(后半句为干扰项)

【解析】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是指由国家文物局确定并发布的中国文化遗产图形标志。确定时间:2005年08月17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金沙“四鸟绕日”金饰图案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四鸟绕日”金饰2001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画面是四只神鸟围绕着太阳飞行,专家也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这是本世纪中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据国家文物局办公室主任彭常新介绍,由国内著名专家联名推荐的这一金饰图案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专家认为,“四鸟绕日” 1 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之作,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以此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考生可仔细观察图片,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再对应选项确定答案。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文言文阅读(18分)【译文】

先生姓欧阳氏,名发,字伯和,(江西)庐陵人,是太子少师文忠公欧阳修的长子。先生为人纯朴诚实,不会欺骗他人,对内对外能做到态度同一,淡薄名利,没有特殊的不良爱好,他志向坚定,爱好礼义,学习刻苦。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制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这时欧阳修禄位已高,先生已经十五岁,就拜胡瑗为师,恭谨温顺,又完全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先生长大以后,更加重视学问,不去研究那些应对科举考试的文章词藻,只去探究古代那最早出现的论议文字,从上古时代始有文书以来直到现在,君主臣宦世代相传的系统,每个朝代的法令规范以及礼乐制度,其它至于天文地理等学问,没有不学习研究的。先生学习这些不是为了追求应对眼前而浮光掠影,只注意枝枝节节,而一定探本溯源,了解学问的前因后果。编辑整理资料都分门别类,考查研究一定要有收获,有收获还要能有所用。

啊,先生的志向也算够大的了!但是,他与人相处不随意迎合他人,议论事情坚持原则,即使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不会有一点屈居其下的意思,关键时一定要陈述自己的意见,因此,他们也不愿意随意任用他,让他发挥其所能,因而,别人也很少能了解他的。现在,先生已经去世了,眉山苏子瞻(苏轼)感到很悲伤,认为先生继承了其父文忠公(欧阳修)的学问,可以称得上是东汉蔡邕(字伯喈)、西晋张华(字茂先)这类人了。

先生做殿中丞时,曹太后逝世,皇帝下诏确定皇曾孙服制。负责仪礼的礼官陈襄犹豫不决,将前往哭吊前,召见先生,询问服制之礼,先生从容应答,陈襄当即奏禀皇上,采纳了先生意见。在这时候,正值司天监讨论古代测候风云星月的占卜的书籍是否有不同,准备协调不同意见,创制天文书,很长时间没能完成,这时,陈襄正总管这件事,就推荐先生参加修订。先生推求考证,判断是非,取舍比较,编订完成后,皇帝下诏将此书藏于太史局。

先生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他编著的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他未完成的著述还有几十篇。

先生夫人吴氏,是原丞相正宪公吴充的女儿,封寿安县君。儿子一个,名宪,做过滑州韦城县主簿。女儿七个。先生于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于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欧阳修)的墓地,其子欧阳宪前来,要我为先生写一篇墓志铭。6.【参考答案】C 【解析】申:申说;说明。7.【参考答案】D 【解析】采用比对法,与最后一段“男一人,曰宪”、“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相比对,就可以看出请求作者写墓志铭的是欧阳宪,而非苏轼。8.(1)【参考答案】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 2 能跟从他。

【解析】关键:掌,掌管;号,被称作;以,介词,用;检束,检点约束;徒,学生,门徒;从,动词,跟从。

(2)【参考答案】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解析】关键:治,担任;苟简,草率简略;所创立,名词性短语,创立的东西;更,更改。

9.【参考答案】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第1、2段内容,特别是第2段的第1、2句,然后针对问题分点作答即可。4分至少答出4点。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简析】一日,正是秋天,刘禹锡受朋友窦员外之邀,参观了他在京城长安买的新居。参观完毕,刘禹锡写了一首诗相赠。长安之地,“居大不易”,能在城西买得新居,钱哪来的?不好胡乱猜测。窦员外“时判度支案”,也就是他当时负责天下赋税统计与支度,属于户部。当时户部下属四个机构:一曰户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仓部。可以说他是官不大,权不小。刘禹锡与这位窦员外关系非同一般,时有诗歌交接。诗中的“清光门”即含光门,“崇德里”为含光门外街西第四坊。门外不远,“清明渠”缭绕含光门。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窦员外买的是一层带院子的房子,所以可以种植松柏,不出家门,可以看到“明月松间照”,而春天可以尽赏芍药花开满园的景色。有山有水,有松有月,亦有花香袭人,令人向往。案牍之劳,可以因此暂消;自娱之时,可以徘徊赋诗,好不惬意。10.(1)【参考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解析】首先要理解“开颜”的意思: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

分析作者“开颜”的原因要从主观(作者自己)客观(他人及周围环境)两个方面从诗句中筛选相应的信息,然后分点概括。第2句提到的自己心情闲适是主观原因;标题提到的朋友新居落成、颔联提到的优美景色、颈联提到的主人品味高雅、尾联提到的宾主志同道合等应属客观原因。(2)【参考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解析】1.问的是艺术手法,一般应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逐一思考作答。2.问的又是“写景艺术”,因此每个方面都应侧重从写景、描写这个角度来思考作答。(3)【参考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解析】作答此题,除了抓住尾联之外,还要注意标题及诗中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情感。另外注意赋分分点作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参考答案】(1)信誓旦旦

(2)渚清沙白鸟飞回(3)惑而不从师(4)不蔓不枝(5)衡阳雁去无留意(6)月出于东山之上(7)成于乐(8)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试题分析:除了第七小题这个课外的较难外,其余都较为容易。只是个别字在书写时注意一下,比如“渚”“蔓”“衡”和“雁”等字,写时应注意,最好能结合所在句的意思。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12.【参考答案】病了也认真生活,凸显出一种实打实的风格;草药味的出现与消失都没有打断实打实的生活,可见此种风格的韧性。

【解析】本题主要从内容上进行考查。除了认真阅读第3、4段,更要注意结合语境,因为关键词都在第2段,如“实打实的”、“一股子认真劲(韧性)”。另外赋分4分,两点为好。

13.【参考答案】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

【解析】本题是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应由表到里进行阐释,不能脱离具体语境。14.【参考答案】(1)线索:气味。(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解析】首先要了解线索的类型及常见作用,然后结合文本内容,按照答题模板进行解答即可。

15.【参考答案】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解析】本题属于探究句子含义题。此句处于文章最后一段这一特殊位置,需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关键句、文章主旨、作者情感作答。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16.【参考答案】首先指出雕刻的发生源自人类的崇拜心理,接着论述雕刻家的创作要服从于约定俗成的社会要求,最后补充说明雕刻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只是配曲。

【解析】本段思路很清楚,开头、结尾句分别为一层,中间部分为一层,然后概括层意,最后用规范的术语串联即可。

17.【参考答案】在雕刻观念上,罗丹是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为出发点进行创作;在雕刻内容上,罗丹的雕刻体现人的生命全景;在雕刻形式上,突破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段,大胆改造人体,恣意表现生命,自由表达想象中的诡奇形象。【解析】答题区域在2、3、4段,注意上位概括(观念、内容形式)、分点概括。

18.【参考答案】雕刻开启了以生命为表现内容的历史;雕刻成为人们思考生命的载体;雕刻呈现了罗丹对生命的思考与想象;雕刻带给艺术家们以创作的启示。

【解析】理解“开向生命的窗子”的内涵,需要从参观者、罗丹和雕刻本身三个角度入手。另外,要注意具有暗喻性色彩的词语的内涵。

七、作文(70分)19.【解析】 试题分析:还是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有两个大层次,而第一个层次中又有三个小层次。整体上审题没有什么难度,没有难为学生。材料的立意也较为宽泛,可以就材料本身来写,即写材料中所提示的任何一种,比如“智慧是一种经验”“智慧是一种能力”“智慧是一种境界”“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也可从材料说开,谈自己对智慧的看法,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江苏高考试卷(语文)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

江苏语文高考试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舟楫/编辑 道观/冠名权 濒临/彬彬有礼 ......B.......

高考语文试卷 江苏

2016年全国普通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word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

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2江苏高考语文试卷评析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平实中有变化,延续中见新意”。“平实中有变化”,是指在试题选材,题型设置,考点安排,题干表述等方面以平实为......

江苏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江苏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在各领域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试卷,作为学生,想要成绩提升得快,那么平时就一定要进行写练习,写试卷,你所了解的试卷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

《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答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江苏高考语文试卷 江苏 答案 语文试卷 江苏高考语文试卷 江苏 答案 语文试卷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