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之二_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之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就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佳途径
之二
三、如何就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通过调查我们总结,结合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就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有三种方式:
第一、托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养殖业、精细蔬菜种植、培育观赏苗木花卉和多种经营发展庭院经济等。安顺市七眼桥镇汤官村1995年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发展养鸡,从最初的3户发展到65户形成了“养鸡一条街”,每年向贵阳、安顺等市场出售肉鸡30余万只,养鸡业带动了养猪业,全村户均养猪三头最多的户均60头,养猪业又带动了屠宰业,有23户从事屠宰行业,全村专门从事养鸡、养猪、贩运、屠宰的劳动力300多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提高妇女劳动力的参与程度,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迅速增加农民收入,平坝县城关镇陶关村,全村共有218户953人,妇女占全村总人口的42.7%,96年以来参与种植反季节蔬菜的妇女占妇女总数的81.3%,妇女创造收入占该业收入的73.1%;养殖业中妇女的参与率为61.2%,创造收入占该业收入的82.2%;运输和加工业中妇女的参与率为42.5%,创造收入占该业收入的30.9%;劳务输出中妇女的参与率为32.7%,创造收入占该业收入的25.8%。
第二,发展利用农村能工巧匠的带动作用,发展农村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二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建筑业、旅游业等,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普定县白岩镇管小村发展农村手工业,全村408户有150户从事缝纫加工,该业吸纳妇女劳动力195个,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16.22 %,占妇女总数的32.72%,月加工总量37500套(件),年利润56.25万元,仅此一项平均每个劳动力每年增加收入467.79元,是利用农村手工业发展密集型产业的典型事例;紫云县猫云镇翁弄村,过去是一个人均吃粮不足15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300元的极贫村,近年来利用传统技术以户为单位全家在外搞米粉加工的有243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5.5%,从业人员800多人,占人口总数的61.5%,其中:常年在外的55户333人,有30户迁移户口进城“农转非”。在他们的影响下目前全村从事个体经营的277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5%,每年 1二、三产业的收入达500多万元。全村272户有存款,其中:50至100万元1户,30至50万元3户,10至30万元10户,1至10万元228户,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关岭县城关镇龙滩村小兴哨村民组,90%的农户利用传统技术加工棕垫,每年户均加工棕垫150多床,有80%以上的劳动力参与了该业生产,既培育了传统产品又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第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带动,农村合作组织带动,农民经纪人带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平坝县天龙镇天台村,有289户1139人,人均耕地不到一亩,但他们依靠贵阳、安顺的农头企业发展酸辣椒生产,每年加工销售酸辣椒400多万斤,收入420多万元,占全村各业经营总收入的78%,净收入289万元,户均一万元,最高户达16万元,在加工业的带动下,又发展了辣椒生产,289户农户,户户种辣椒,从生产到加工销售从事该业经营的共计650多人,占全村人口的57%,目前已跨入小康村的行列,被誉为“乡村中的都市”;安顺“黄果树市场”有114户经营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占总经营户的88.4%,有1000多人从事该项业务,其中有一半的是农民;有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普定的高铝球厂,镇宁红蝶钡盐厂等等。
四、抓好就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具体措施
对不同产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扶持和支持政策。对于第一产业,应引导和鼓励它们尽可能地选择资本密集型的技术,以期推动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对于第二产业,则应鼓励其采用劳动密集和先进技术相结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对于第三产业,则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强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要为我省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是非公有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待遇、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的环境。首要问题是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法制保证,确立其法律地位,维护其合法权益,为制定保护和扶持政策提供法律依据。在此基础上,政府应该在税收、审批和管理制度上进一步放宽限制,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宽松的外部环境。
(二)开辟合理的融资渠道
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资金支持,包括财政支持和信贷支持应当建立
“就业补贴”和“研究与开发补贴”制度,给予就业多的企业补贴以及技术研发的资金扶持;解决劳动密集型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建立适合劳动密集型企业特点的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确定贷款的主渠道;适度放宽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的准入条件;地方财政应对这类企业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及其他优惠政策。
(三)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宏观调控和引导
政府要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法规和政策;颁布有关行业的技术标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投资和技术选择等;发布行业发展趋势信息,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及时进入或退出有关市场和领域以保证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发展。
(四)为农民外出务工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要认真贯彻“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采取“岗前”与“岗后”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农民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就业培训;建立城乡统筹的劳动力市场,搞好就业信息服务;应逐步以居住地登记制度和身份证管理制度替代户籍制度,取消“三证”、“五证”限制;清理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政策和规定,采取切实措施,解决拖欠民工工资、外出就业农民子女上学等问题。
引导农村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指导,并将性别意识纳入工作决策中。要从根本上改革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就业管理体制,创造一个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这其中,首先要取消依据户籍的就业限制,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就业竞争不再被身份所制约,使农民真正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其次要取消对不同劳动力进行资源配置的差别,使就业竞争不再被地区和所有制限制;第三要取消城乡、新旧用工体制对不同劳动力进行分配时的机制差别,加快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第四要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中切实保护好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权益;第五要考虑吸纳劳动力的企业方和接收地区的利益,实行鼓励接收的政策。针对农村妇女,要搞好思想教育、非农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工作,引导他们从思想上、技能上进入市场,提高外出创业能力。要巩固和壮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主体,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化程度,抓好信息化服务,为组织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可靠的根据。
引导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中共东胜乡委员会东胜乡人民政府东胜乡共有5个行政村,27个自然屯;3014户,1.4万口人,耕地面积12.7万亩。全乡现有劳动力7562人,其中男劳动力4257人......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入WTO后,合川作为农村人口占80%的农业市,农业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农村剩余劳动力问......
清水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摘 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三农”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以元宝山区为例摘要:元宝山地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为了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剩......
xx劳动保障所2004年工作总结——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0x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农村经济增效、农民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