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科技发展规划_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科技发展规划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科技工作的现有基础科技队伍: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6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博士生导师3人),占教师总数的37.5%,副教授5人,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31.3%,讲师5人。专职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4人,占87.5%。科研条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建有材料显微结构实验室、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室、材料物理性能实验室、晶体学实验室、材料改性实验室、高温实验室、合金熔制实验室、粉体制备及表征实验室、材料制备综合实验室、扫描电镜室、热分析实验室、红外光谱室、紫外近红外实验室、X衍射实验室。另建有金刚石薄膜、材料科学与技术两个校级研究所。基本具备各类材料的研究开发条件。科研方向:材料学科依托我校地质与矿产资源学科优势,重点开展基于我国尤其是西部和四川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已形成的主要研究特色与方向有:(1)矿物材料与应用:根据我国和西部非金属矿物资源丰富特点,重点开展叶蜡石、白云母、金刚石、磷灰石、硅灰石、石英等矿物的应用基础与技术研究,成果已在高强玻璃纤维,新型固体密封传压介质,白云母新型绝缘灌注胶,微晶白云母活性填料,科学钻井岩心保存,以及金沙和三星堆古象牙保护等得到应用,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2)新能源材料:基于四川特有的稀土资源,重点开展稀土发光、LED荧光粉等节能材料研究,首次合成了石榴石型钒酸钙镁钾新型荧光材料,形成了独有的半导体照明用新能源材料专利技术;基于盐湖卤水资源,重点开展新型锂离子二次电极材料研究与产品开发,独创“类溶胶-凝胶法”合成新技术,研制出高密度、高容量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形成了从原料提取到材料制备完整的理论与技术体系。(3)材料化学与应用:依托我校地学、材料学、化学学科群体优势,侧重开展文物保护新材料、新型光敏、光催化材料等研究,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成都金沙土遗址室温加固,形成了一套我国独有的土遗址保护技术和知识产权;硼酸镁晶须和氧化镁晶须的成功合成,为盐湖硼镁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4)高性能金属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开展铝、镁等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研究与开发。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以、力学性能与变形机制之间关系研究以及金属晶界工程与应用等方面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专利成果及转化:本学科目前已授权专利26项;专利成果转化1项。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十二五”科技工作的发展思路与目标
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国家及四川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家建设重大需求,国家新材料产业“十二五”重点产品计划,通过人才引进、团队建设、产学研合作等途径整合科研资源,不断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彰显学科研究特色及优势;结合自身的研究基础和条件,努力开拓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目标:形成优势与特色明显、团队相对稳定、科技成果及转化较突出、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形成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实现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本学科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
三、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
主要研究方向:矿物材料与应用;节能、发光材料;高性能金属及其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
研究内容:(1)矿物材料与应用:侧重开展基于我国西部非金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矿物结构与性能、矿物加工与制备方面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开发研究;(2)节能、发光材料:重点开展基于四川特有的稀土资源的新型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LED照明荧光粉材料基础理论及技术开发研究;(3)高性能金属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开展铝、镁等先进轻金属及其复合材料、钒钛特种合金制备、高品质高温合金等基础理论及技术开发研究;(4)新能源材料:重点开展硅铝、镍钒太阳能电池靶材、薄膜太阳能电池用透明导电薄膜、纳米磷酸铁锂液相法合成、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新型光敏、光催化材料等基础理论及技术开发研究。
主要目标与任务:争取获得国家级研究项目3-5项,省部级研究项目5-8项;产学研合作研究与开发项目5-10项;发表三大检索论文80篇以上,授权专利10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3项。
四、重点平台建设
主攻方向:争取成功申报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与企业联合建立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1个;加强与双流国家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乐山国家硅材料及副产物利用产业化基地、成都国家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底、自贡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绵阳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德阳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促进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
五、人才与创新团队培养
通过凝练和彰显学科研究特色,指导和加强人才培养、引进,通过项目合作机制引导和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争取获得1个校级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好范文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一份环境工程专业的好范文自我介绍,请欣赏:我是一名**年即将毕业于广州XX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的好范文。 大学的生活使我掌握......
关于印发“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农业厅(局)、教育厅(教委、局)、水利(水务)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局)、国土资源厅......
山东寿光##海洋化工有限公司近三年科技研发规划在当前,国家各项科技政策大力支持企业的环境下,不管是国家和山东省十二五规划政策,还是蓝黄经济区建设,都对海洋化工产业都有明确......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综合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二〇一一年八月目 录一、回顾与评价 ...........................................1二、机遇与......
医院科技发展规划改革开放政策为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强化了“科技兴国”的观念。也为传统中医药的发展插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