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现代意识教育_高中生物教学环保意识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浅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现代意识教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中生物教学环保意识”。

浅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现代意识教育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内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如何搞好素质教育,寓素质教育于生物教学之中,是摆在生物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极为迫切的重要任务。现代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现代意识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将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在生物教学中应渗透如下现代意识教育。

1、自学意识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每位同学,无论将来从事何种工作,都将依靠自学,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多指导学生预习所学知识,使学生养成通过自学获得知识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预习,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预习,同时经常在课前提问,检查预习效果,再者,加强对课后复习、实验、阶段复习、课外阅读等自学活动的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2、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的精神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诱发学生思考,对所学知识多问“为什么”?提出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讲授“鱼类”时,学生会提出:“鱼有没有鼻和耳?它们有什么功能?”教师只要坚持启发学生,勤思善问,定会使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3、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是现代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教学的任务之一,加强对青少年环保意识的培养,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学生物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态环境知识,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挖掘和补充有关环境破坏的危害性、严重性等内容,使学生意识到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如在“消化和吸收”、“呼吸”、“神经系统”、“传染病”、“生物的变异”和“生物与环境”等章节教学中介绍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治措施。在“植物的主要类群”、“鸟类的多样性”、“哺乳动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等章节的教学中介绍我国丰富的森林资源、草源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重点突出由于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为地大量砍伐、捕杀,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一些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逐渐减少,甚至灭绝的实例,讲述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一些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和影响人类生活的实例。在“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等章节教学中介绍人口问题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意识到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性,从而使学生从自身做起,保护生态环境。

4、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激发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型学生的基础条件,创新意识的产生是创新的起点,也是维系整个创新过程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求同存异”、实验以及课外兴趣活动等多种渠道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比如有的学生提出:“能否利用光合作用发展新能源?”、“什么是生物电?其产生机理是什么?对生物有何影响?”、“克隆技术能否被广泛应用?它是否有利于生物进化?”、“PPA为何物?”等等。在生物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出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创新人才。

5、健康意识 现在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已不仅仅局限于躯体的强健,没有疾病,而是躯体、生理和心理都能适应社会。在讲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时,向学生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躯体缺疾,还应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力。”让学生明白,一个人事业上是否有所作为,除了良好的智力因素以外,还应有良好的心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介绍到皮肤、骨、关节、骨骼肌、心脏、肺时,向学生讲述体育锻炼对这些器官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在介绍骨、脊柱时,说明青少年时期骨的有机物多,弹性大,容易变形、弯曲,长期弓腰会造成驼背,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臣的正确姿势;在介绍消化系统时,说明不偏食、细嚼慢咽的好处;在介绍呼吸系统时,向学生说明用鼻呼吸的好处和吸烟的害处。教育学生不吸烟、不酗酒、不暴吃暴饮,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开展青春期的生理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男女两性关系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6、合作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知识之间呈现出综合化趋势,世界上许多重大发现、发明也往往是多人共同合作的结果。只有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之成为思维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才能达到人和人的和谐合作,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如在讲“食物链”、和“食物网”时,对知褒作了系统的讲述后,引导启发学生说:“人的本制裁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伤合作。这如同一种生第只有进入食物链、汇入食物网,才能生存和发展,如果个别人脱离集体,迷恋个人奋斗,那将孤立无援,走进死胡同。只有人人团结起来,通力合作,才能把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7、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生物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渗透《森林法》、《渔业法》、《野生动动保护法》、《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等法律知褒教育,增强学生爱护动植物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防止乱捕滥杀,自觉、勇敢地与伤害有益动植物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更重要的是,通过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成为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8、劳动意识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对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促使生物教学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有着重要的意义。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和劳动技能,要求学生在自家的庭院,开展花栽种、蔬菜栽培、植物嫁接、小动物饲养等活动。家在农村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自家的菜地或果园中亲自去进行劳动实践和锻炼。在劳动中,不但学会和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而且使学生在自己的亲身劳动实践过程中,亲身感受世界上一切物质文明都是劳动创造的,认识到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及爱家乡、爱劳动和爱劳动人民的思想品质。

9、应用意识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时代的发展迫使学生在扎实地理解了生物基本概念,切实地掌握生物学知识体系、生物学实验和实验原理后,则应注重把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这是从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学习深化过程,也是知识活化的重要表现。如学了“生物与环境“一章后,带领学生考察一个小山村的生态系统,利用所学生态系统知识,探讨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讨论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破坏,探讨农村人口与土地、人口与粮食、人口与环境、资源等诸多因素的辩证关系,意识到建立平衡的生态系统,实行良性循环,实行人口控制,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让学生就考察情况,对农村生态系统、人口、资源、粮食、环境等问题以及今后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大胆设想,使学生真正理解生物学知识来自实践、又要运用实践,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原则,在学生的心里牢牢扎根,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社会、对自然的正确认识,培养他们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和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现代意识教育的研究课题,还有待于广大生物教师进一步的探讨。

心理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被认为是班主任的专利,确实,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起了主要作用。但是,身为任课老师,就没有责任了吗?恰恰相反,学生的发育过程是受到多方面影响的共同结......

在生物日常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在生物日常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体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其研究的对象是活生生的生物体和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长期以来,我们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越来越浮躁......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新城子明德小学范善霞环保意识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生养我们的母亲,我们同时还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地球。我们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对人们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在享受这些现代科技福祉的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和......

心理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心得体会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心理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心得体会,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浅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现代意识教育.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浅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现代意识教育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高中生物教学环保意识 教育 浅谈 意识 高中生物教学环保意识 教育 浅谈 意识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