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_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社会转型期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社会转型期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在当今快速这样一个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已逐渐趋于同化的状态。而在物质文化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精神文化的建设也随之发展。传统的民族文化逐渐受到了重视,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工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事业,包括:建立了少数民族文化人才;大力抢救、保护了文化遗产,包括收集、整理、研究、开发了大量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维修了大量少数民族文物古迹;支持少数民族文化创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作了大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少数民族文化精品。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保证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我有深刻的理解。我的家乡是一颗镶嵌在贵州东南方向的璀璨明珠—玉屏侗族自治县,近些年,民族文化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修建了大批具有民族风情的建筑。鼓楼是侗族特有的民俗建筑,是侗家聚众议事、排解纠纷、迎送宾客、对唱大歌和吹笙踩堂等重大活动的场所。一般一姓建鼓楼一座,因此又是族姓的形象标志。建在寨中心或寨门附近,一般每寨一座鼓楼,大寨有好几座。最能反映侗族人民高超建筑技艺的要数“风雨桥”。一般为杉木组合托架简
梁式木桥,桥台上为长廊,长廊中绘有彩画,有对联、匾额和题词等,桥墩上建亭阁,整座桥亭阁、长廊联为一体。这种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侗乡的风雨桥不仅可使人过桥、休息、避风雨,还可使人欣赏到侗家艺术。在我县已经重新建立起了一座座浓郁侗族特色风雨桥和鼓楼。
玉屏县是全国五个、贵州惟一的侗族自治县,北侗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拥有众多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有保存完好的钟鼓楼、风雨桥、民族村寨和传统的过社、山歌、酒歌等民族习俗和风土人情。2007年,传统民俗赶坳被省人民政府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多措并举,致力于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依托民族民间文化和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为做好民族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工作,由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县文联、县摄影协会等部门,历时半年,对玉屏县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了全面考察,加快了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并按类整编成册。此外,玉屏县还编撰完成了《玉屏民歌选》、《玉屏文史资料》、《玉屏侗族自治县概况》、《中国箫笛之乡》等书籍,集中展现北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演出团体。为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文化人才,玉屏县成立了民族文化艺术团,这是铜仁地区最早的县级艺术团,艺术团的成立为我县民族民间文化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承担着玉屏县各种大型文化活动;由中老年
人组建的“三友”艺术团频频出席县内各项重大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创作了很多文艺精品,如民歌《等阿哥》、《舞阳河之恋》,民族歌舞《笛乡欢歌》,箫笛合奏《侗家山歌唱不完》等。
建立健全民族文化保护机制。为加大法律保障工作,做到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玉屏县着手制定地方性法律文件。《玉屏侗族自治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制定工作已于今年初全面展开,目前已完成初稿。随着《条例》的颁布,必然会为规范我县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活动。支持和鼓励民间民族文化活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玉屏县积极利用“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等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今年,县老年大学举办了湘黔边山歌赛,平溪镇野鸡坪村举办了“四月八”民族文化活动。新店乡大湾村、朝阳村举办了“九月九”民族民俗文化艺术节。民族民间文化活动的举办,使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得以恢复,并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在周边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民间艺人,如侗家高腔山歌王姚茂勋、民间绝技大师姚元柄。
实施“走出去”战略,宣传推介民族民间文化。今年5月玉屏县组队赴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组录制歌舞节目,集中展示玉屏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文化。10月,玉屏县赴贵阳参加“全国首届原生态摄影大赛”闭幕式演出。此外,玉屏县还于2007年7月组团赴杭州进行文化交流;在2007“金元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开幕式上,玉屏箫笛合奏《笛乡欢歌》及箫笛产品展示作为开幕式的前两个节目演出;在2007年11月在荔波召开的全省旅游开发大会期间,玉屏箫笛作为特邀节目参加演出。民族民间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助推了文化旅游产业。玉屏县将以北侗民族民间文化、箫笛文化和休闲度假为重点,加快形成自然风光与北侗民族文化相结合的种类丰富、特色鲜明、功能配套、服务规范的旅游市场,依托日益成熟的梵净山旅游,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种种社会系统的变迁——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都构成了传统中国与......
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常被视为儒家文化。所谓传统,就是世代相传,一直被继承延用下去的东西。中国的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但一直被世代相传、继承延用下来的主要是......
我看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应城一中华 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诗。理清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漫漫长河,在取得累累硕果的同时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这正是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结晶。而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
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红楼梦》被改编得体无完肤,人物的形象变成了“哈韩”一族,黛玉红发飘飘,宝钗一头“短碎”,充斥着一股恶俗的味道。这不能不说是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