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民生求实效 用载体促发展(关键词:用载体促发展)_净市场保民生促发展
抓民生求实效 用载体促发展(关键词:用载体促发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净市场保民生促发展”。
抓民生求实效 用载体促发展
近年来,兴国县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科学灵活选取载体,把民生建设与项目建设、党建活动、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推动科学发展与着力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不就保民生而抓民生,而是以民生促发展,以发展提民生,实现民生与发展的“双赢”;坚持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改善民生上求实效,全县实施民生工程的规模和质量迈上了新台阶,得到了广大群众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同时,极大提升了各级干部做群众工作、加强基层党建的能力,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保民生是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提出的“三保一弘扬”的三保之一。民生建设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连着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长治久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必须把民生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把民生建设记在心里、抓在手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一是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紧密结合群众需求,高标准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近年,兴国县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民生项目为推手,形成“民之所想即为工作重点,民之所盼即为工作任务,民之所需即为工作目标”的共识,全面加快城市建设,围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改善民生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竭尽全力为百姓创造宜人的生产生活环境,重点实施了涉及市民出行、安居、休闲、生态、及绿化五个方面的13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在城市规划、绿化、管理等方面做文章,仅去年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是近十年来推进城市化进程最快的一年。
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城市。兴国县转变思路,以人为本,紧扣民生所需加快城市建设,向贴近老百姓生活的领域拓展和延伸,无论是主干道、公园广场建设,还是旧城小巷改造,每一个项目都举行专家论证会,并在政府网、电视上公示,请全县人民为城市建设献“金点子”。该县还组织干部深入街区,征询群众的意见,倾听百姓的心声,创立城市建设的“民生标准 ”。近年来共投入资金11.5亿元,新建了一批高档次住宅小区和专业市场;新建了城市防洪堤12公里,对澄塘片区排水系统进行了改造,对长1.5公里的筲箕河进行整治,修建了6座公厕和6个垃圾中转站;392套廉租房、96套新市民公寓已完成主体工程,并为城区514户住房困难户发放了住房租赁补贴,解决了城市中低收入和困难群众住房难;建设中的“一江两岸”、禾睦片区、湿地公园、文体中心建设,使兴国县城格局分布更加合理,功能配套更加齐全;城市公共交通开通7条公交线路,建设了14个公交候车亭,新增6辆无人售票公交车和13条城市公交线路,拥有大小公交车40余辆,出租车发展到60余辆,交通秩序得到优化,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灵活。
构建“城在林中、楼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绿化格局。城市绿化工程成为该县近年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的一大亮点。兴国县按照“规模造绿、环城拓绿、沿河建绿”的措施做活绿色文章,建设突出了生态城市理念,积极探索管理机制多渠道筹措城市绿化建设投融资体制,将城市开发与绿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采取捐建等形式,发动全社会参与。近年来,先后投入3600万元对潋江河清淤整治,拆除沿河建筑,一河两岸建设立体彩色绿化带,拓展绿地10万平方米;投资300万元对小春河实施规模拓绿;按照“浓密、粗犷、厚实、多彩”的道路绿化方针,选择香樟等树种为行道树,建成了绿树成荫的“绿色通道”,并在路口和道路交叉的转盘处,拓建大型绿地,以“大规模、造景观、创精品”的思路广植花草绿化公园广场。我县还重视城市绿化,重点建设江滨路绿地、兴国大道绿化带,对将军园、烈士陵园等的绿地进行补植及改造,新增公共绿地面积5.6万余平方米。
小处着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兴国县以创建园林城市和国家级卫生城市为目标,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围绕治脏、治乱、治破、治暗,以城区道路、城区亮化、交通秩序、市
场服务为重点,加大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永福街的硬化和亮化,让百姓告别了坑坑坑洼洼和摸黑回家;市政施工、环卫清扫实行了市场化作业;出租车经营权和公交线路经营权、管道燃气经营权、广场公园经营管理权建立了市政公用行业的特许经营制度;扩建和新建了洪门和第二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由原来的0.5万吨增至2万吨,该县还投资120万元,实施城区自来水扩容,改造城区供水设施,对旧城的自来水管网进行了修复改造,先后完成了氟化工小区、平川大道主管网铺设,新增供水管网6.2公里,改造水井一座,县城供水量日增1万吨,供水普及率达93%;加强了管道天然气铺设,完成了22公里主管铺设,新增供气量1.5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达87%;实行垃圾定点投放、完善公共厕所等,强化了城市功能,方便了百姓生活。安装了全城的燃气主管网,天然气日供气可达2.5万立方米,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坚持以党建活动为载体,注重解难帮困,积极探索为民办实事新举措。
兴国县在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努力将组织建设与民生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勇于创新,探索党建工作新路子,搭建党群连心桥,努力促成党建与民生有机结合,更加注重多为群众办排忧解难的实事。
活用载体创新举。兴国县在去年开展了“千名干部进万家交朋友”活动,要求全县县级、科级、乡村(居)干部进村入户听万家言、知万家情、解万家难,帮助村组和千家万户理思路、办实事、谋发展。通过上门调查、电话了解等方式,重点了解在群众中有影响、有威信、信息灵通且支持党委和政府工作的人员,以及困难较大、问题较多且具有典型性的人员等为结交对象。根据对象所在乡村和职业,分别安排党员干部与之结对交朋友,并建立结对联系档案和活动联系卡,规定每一名结交干部每月至少两次通过走访、电话、信函、网络等方式与结交对象进行沟通联系,掌握结交对象的思想动态、困难和诉求。同时,该县建立了联系登记、督查反馈、信息月报和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联系和帮扶落到实处。活动开展以来,该县6569名县、乡、村党员干部共结交群众朋友11626名,基本覆盖了全县各行业、各领域、各村落(社区)。为结交对象解决实际问题、办实事6267余件,有效化解纠纷1200起,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丰富党建活动内涵。以“打造魅力„两新‟组织”为主题,在“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中设计开展了“我是„两新‟组织党员”、“党员奉献日”和志愿服务等三项活动,引导“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员、“两新”组织积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树立起了兴国“两新”组织的良好形象。兴国县第二医院党支部将“党员奉献日”活动与医院开展的义诊活动结合起来,2009年,全院19名党员共为316名患者免费就诊,捐助困难患者23160元,捐助困难学生19000元。在他们的带动下,医院董事会2009年共减免贫困群众就医费用53万余元,赢得群众的好口碑。产业结对帮扶致富贫困群众。为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兴国县以“321”结对帮扶作平台,该县规定每名党政干部要联系3户农户,其中要有2户贫困户。近年来,按照“山上种甜橙、脐橙、油茶,田里烟叶和制种,栏里养猪和灰鹅”的产业发展思路及工业园的用工需求,针对帮扶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进行帮扶,通过“321”产业结对帮扶相结合,促进了全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目前,通过结对帮扶,完成新造油茶林0.6万亩,落实制种面积1.1万亩,完成销售花卉120万盆、园林绿化苗木4.3万株,肉兔出笼30.2万只,灰鹅出笼201.2万羽,生猪出栏22.1万头,1.1万亩烟叶,参加培训的贫困群众有2630人在县工业园就业。三是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力求实效,把着力点放在解决突出问题上。
近年来,兴国县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以民生工程为重点,征对农村垃圾处理难问题,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的人居环境。如今,该县有212个试点村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垃圾收集达到90%以上,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积极探索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一方面,对农村垃圾实行分类处理,即菜叶、菜根等有机垃圾采取进沼气池和入果园、菜园的办法;建筑垃圾采取集中堆放用于
村庄修路填坪;废旧塑料品、废旧针织等非有机垃圾进入垃圾桶由保洁员分类处理,对不可回收的垃圾清运至垃圾填埋场填埋或垃圾焚烧炉焚烧;对可回收的垃圾在村内实行回收。另一方面,对农村垃圾采取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模式,即圩镇、平原村庄等区域的垃圾由各乡镇统一清运处理,其他边远山区自然村的垃圾由各自然村或农户按垃圾类型分类自行处理。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确保清洁工程落到实处,该县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330万元,各乡镇自筹170万元,用于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在各试点村内统一配备农户专用垃圾桶、手推式垃圾箱、封闭式手推垃圾车和垃圾清运专用车等垃圾处理设备。目前,通过政府采购,全县配置农户专用垃圾桶1万只,手推式垃圾箱1000只,封闭式手推垃圾车200辆,垃圾清运专用车25辆;并在圩镇、公路沿线的村庄兴建垃圾中转站48处,还建立乡级垃圾处理填埋场25处,村级小型垃圾处理填埋场60处,承载垃圾处理总能力日产约3100吨。建立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该县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机制,把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列入新农村建设考核内容,县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与各乡镇、各乡镇与村、村与组理事会签订垃圾处理责任状,村组理事会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从而形成县、乡、村、组理事会、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五级联动”工作责任制。同时,每个圩镇、农村中小学、医疗单位都聘请了专门的保洁员,保洁员实行登记造册,工资采取“户集、村筹、乡(镇)贴、县补”的原则筹集,确保保洁员工资每人每月在200元以上,保洁员与村小组或理事会签订《卫生保洁协议书》,切实维护、保持好村庄卫生整洁。目前,全县共聘请卫生保洁员388人。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基层党委,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最频繁、沟通也最直接。实践证明,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发展带来的便利,才能凝心聚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和谐社会的归属感,方能把改善民生、关爱民生落到实处,方能激发人民群众主体意识和创造力,方能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区域科学发展的永恒动力。
民生建设要十分重视解决突出问题,力求实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生问题已不仅是“吃饭、穿衣”等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改善民生必须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兴国县致力于为群众创造宜居宜业、生态环保的优美生产生活环境,绝不满足于刷标语、喊口号、造声势,而真正付诸行动,着力解决城乡环境突出问题,找准切入点,通过高标准、大手笔的城市建设,大大增强了城市社会服务功能,提升了城市档次和品位,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解决了农村垃圾“老大难”问题,还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村庄,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贴身的实惠。
民生建设一定要抓住发展经济这个根本。发展是硬道理,是“民生工程”的核心和根本。经济发展了,人民群众富裕了,就是最好的改善了民生。兴国县在实施民生工程过程中,始终突出“富民强县”这个中心环节,扎实推进民生项目建设,在全县形成了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热潮,通过项目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夯实了民生工程基础。兴国县城被授予“全省文明卫生县城”称号;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实现了县城到每个乡镇通水泥路或油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乡乡通移动电话。2009年,我县财政收入完成64.8亿元,与前一年相比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9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60元,为机关和乡镇干部、教师发放了规范性津补贴,广大干部群众切实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民生建设要有切实改善民生的创新有力举措。改善民生,需要民风、制度和政策共振形成有效合力的推动,需要改善民生的有力举措。一方面,需要大力弘扬朴实的优良民风,党员干部主动热心贴近群众,形成良好的创造社会财富的风气;另一方面,需要能解决群众急需而又无力解决的问题,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变化,使民生的改善具备实实在在的成效。近年来,兴国县勇于创新,认真开展“千名干部进万家交朋友”、“321”扶贫帮困、““打造魅力„两新‟组织”等一系列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最大范围地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把握民情、汇聚民智,都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群众最需、最急、最盼的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成为人民满意工程。(作者单位:中共兴国县委办公室)
抓党建促发展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镇党委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同推动当前和谋划明年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四抓四加强”,有力地推进了“......
抓党建促发展市直机关工委开展党建检查活动根据市委办、政府办《关于当前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市委办发„2010‟19号)精神,市直机关工委于6月1日至3日对所属55个基层党组织党......
抓常规促发展 以规范办教育 2009年6月2日,自治区教育厅召开“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年”活动启动视频会议。会后,我区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
靠党建促发展用发展抓党建——记**党建工作安徽**党支部成立于2000年7月。在禹会区委组织部、市各管协会党委的领导下,**党支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
靠党建促发展用发展抓党建——记**集团党建工作****集团党支部成立于20**年**月。在**区委组织部、市各管协会党委的领导下,**集团党支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