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_新课标下的语文新理念
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课标下的语文新理念”。
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高明区纪念中学李少丽
内容摘要: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从观念、素质和方法各个层面做出战略性转移,重新建构面向中国教育未来的战略性角色,与新世纪、新课程同步成长。
关键字:角色 探究 合作 个性化
“传道授业解惑”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的真实写照,单一的教学目标,单一的教学方法造就了“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在时代的呼唤下,《语文课程标准》应运而生。新课标理念要求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在教育手段日益多样化的今天教学生以自主选择,自我学习的方式方法,引导其进行知识的整合与迁移,与此同时对其进行情感的熏陶和人性的陶冶,进而促进其个性的发展以达到人文精神的提升。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教学生在脱离学校教育后自主自动并能够自立的学习,自动进行人格的完善升华,从而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从观念、素质和方法各个层面做出战略性转移,重新建构面向中国教育未来的战略性角色,与新世纪、新课程同步成长。
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学生应及时转变学习观念,改进学习方法,并重新构建主体参与意识,而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其中,促进学生角色的转换。
第一,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语文课程标准》以其崭新的姿态立在学生面前,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面对这一目标,学生过去那种单纯接受学习的方式,以及被当作容器的地位,没有探索和创造,只有吸收和承载的学习观念应迅速转变,这期间,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学习,大力开展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增强探究兴趣,养成探究意识和习惯。并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同时,让他们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主动、探究、合作”是新课标理念下学习方式的三个特征,但不能将其简单地对应成三种学习方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可能是自己独立自主的学习,也可能是与同伴合作进行探究,因此,他们的学习方式可能具备三个特征中的其中一个、两个,甚至是三个特征的综合。尤其注意的是,这三个特征中即使一个也不具备的学习方式也是有必要的,不能一棍子打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作出适当指导,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
第三,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重构。新课标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集体性思维品质是其核心和灵魂。虽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能孤立于社会而单独存在,所以人必须有集体意识,但这不等于说用集体意识消解个体意识,使千人一面,相反是为了更好的丰富个体意识。因此教师有责任促进学生构建集体性思维品质并使之形成体系,进而培养学生健康、优良的主体精神。使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和意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作为人 “本质力量”得到完美充分的展现。
二、学生学习探究的合作者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受到诸多的限制、支配、束缚、控制、压抑、规定,因而唯唯诺诺,亦步亦趋,俯首贴耳,盲从依附。学生像容器一样,老师只是起了填充的作用,学生根本没有自身的体验,没有彼此间的合作与个体探究,所以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昏昏欲睡,究其原因,无非是教师没有摆正师生关系罢了。
新课标理念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对话中,对话双方是彼此影响的,不是施与与承受而是相互施与。对话的过程其实是师生间在经验共享中的互相造就的过程,是双方从各自的前理解出发所达到的一种视界融合和心灵共鸣,其结果是师生双方认知结构的改组与重建,这一过程不可能是某种预定知识的复制与客观再现,而是新知识的生产与创造。
其实合作学习是一种“理解文本、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激活学生优良的品性、聪慧的悟性、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趣、强烈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与竞争意识的有效形式。偏离了这一点,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合作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当然合作与独立是一种辨证的关系,提倡合作与独立并重,合作以独立为前提。对于这一点,教师应适时作出指导,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其中,尤其抓住下面两个时机:
第一,遇到难度大的问题时,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学生常常会在受到启发而恍然大悟,豁然贯通,找到新的答案和新的假设。
第二,当学生对问题产生分歧意见时,教师不能妄下断语,这样会扼杀学生的个性舒张和创新意识,应让学生尽情说出自己的看法,以商榷的口吻与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此话早已深入人心,教师的光辉形象不言而喻,但在新
课标理念下,我们不得不对此进行反思,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暗示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教书育人是采用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成器划
一、批量生产,易形成新的机械运动。
新课标理念强调教学“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具有独特性,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面貌。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就是要改变传统教育中“教育无人”现象,使教育回归生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具备良好的个性的人往往能独立思考,具有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有较强的意志和行动能力,这正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身心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
四、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千百年来语文教学的不断更新、变革,尤其新课标掀起的巨浪无不因它而起。
新课标理念的核心与灵魂就是“以人为本”,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以人为本”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个性得到充分的完善,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诸多要素中的根本,处于核心地位,其他要素都是围绕这一核心要素而存在和运转。课程目标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实质上是把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把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作为人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为价值取向,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是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往这个方向发展,既要使学生认真学好语言,培养语文能力,打好语文基础,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又要加强人文性(思想性、情感性、审美性)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学习,感悟到语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从中吸取人生教益。
教师角色既代表教师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和身份,同时也包含着社会所期望于教师个人表现的行为模式,它既包括社会、他人对教师的行为期待,也包括教师对自己应有行为的认识。因此,具有清晰角色观念的教师能够使自我角色期望与对他人的角色期望相一致;善于扮演角色和顺利实现角色转换的教师,比较容易发现爱别人,受人的爱,能充分体验到自尊、自爱、自强与事业有成的体验。
参考书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4月版
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重新定位新课标提出的理念是“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更新理念,对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调整,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育教......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角色新定位今天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已进入新课程时代。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要求。作为......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间:2006-5-18 来源: 文:申杰 浏览:702次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本页:打 印摘要: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心,语文教师应重新定位......
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师角色再定位摘要新课程标准体现了全新的教育观念,全新的课程体系和结构,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新课程改革具有鲜明的特点和趋向,它要求教师从单纯的......
重新定位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传统的地理教学大纲中,习惯于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的语言形式,表明地理教师是主体,而学生是客体。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