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全球化背景下的海尔再造_海尔全球化案例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案例:全球化背景下的海尔再造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海尔全球化案例”。

从1998年起,海尔集团开始“流程再造”,历时五年。在清华大学主办的“2003企业卓越领导高层论坛”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亲述五年变革的原由始末。在全球化背景下,张瑞敏认为中国的家电制造业正在面临三大悖论,面对这三大悖论,企业不追求变化就是等待死亡。

张瑞敏表示,中国家电制造业面对的第一个悖论就是“销售额越来越大,利润额却下降”。通过分析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报表后,发现整个家电行业中,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大多数企业,总体上都是利润下降,这边是销售额增长,那边是利润额下降,如果利润再下降,出现亏损,那么销售额的增长也不复存在。

第二个悖论是,在国际上中国制造的产品很多,但是中国创造的名牌太少。近年家电的出口有很大的增长,但却一直没有自己的品牌。另外,国外企业往往还规定,不管产品打谁的牌子,只要是你做的,将来出了问题都要你来承担,反倾销也包括在内,这样让中国的企业根本赚不到多少钱。

第三个悖论是,加入WTO后,企业的压力很大,但是企业员工并没有感受到相应的压力,压力传导机制没有形成。如果员工感受不到企业的压力,就不会为企业分忧。

张瑞敏表示,正是看到这三大悖论,海尔集团从1998年开始流程再造。

为解决“销售额越来越大,利润额却下降”的问题,海尔开始关注“大流通”问题。张瑞敏解释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谁的产品质量好,谁就可以在行业里领先;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讲的是“服务为王”,谁服务好谁就有发展;现在是流通为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简单,谁卖得多、卖得快、卖得好就是核心竞争力,你技术再高不能转化成市场竞争力就没有用,海尔之所以到全球各地设了很多工厂,也建了很多的公司,就是要加入到全球的企业网络连锁中去。

为解决品牌问题,海尔的措施就是不能光在国内做产品加工,而是要在全世界做企业的“本土化”,比如在美国直接加入美国的家电协会,这样就可以参与制订标准;在巴基斯坦海尔也有一个工厂,但一开始当地总反映海尔产品的质量不行,后来了解到,巴基斯坦的一个家庭要有20口人到40口人,买了冰箱,平均每天开门的次数是80到100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我们解决了制冷问题,同样也就拿下了当地市场,海尔自己的体会就是你要成为国际名牌,就要成为本土化的名牌。

为解决企业内部的“压力传导机制”,海尔开始“流程再造”。张瑞敏表示,从1998年开始到今年的五年时间里,海尔做的就是打通员工与市场的壁垒工作,要让每个人都直接面对市场。海尔员工现在每个人都直接面对市场的销售利润,如果员工自己参与的型号的产品在市场上亏损的话,就不能得到收入,只能从海尔集团借工资、借生活费,而且只能借到六个月,到时候市场利润再上不来,请离开。这样,市场的压力直接就传递给了员工。

张瑞敏坦言,日本有自己的管理体系,美国和欧洲又是一种另外的管理体系,海尔现在把市场竞争内部化,在企业内部建立市场机制,在信息化的平台上,这种“压力传导机制”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我们要解决面临的问题,惟一的办法就是在管理上创新。”

海尔文化精髓再造

青岛学习体会作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开阔视野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而且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打开工作思路。就在今年的8月份,企业为中层管理人员创造了难得的学习......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创新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创新市委宣传部文艺处 李 珍当前,全球化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它正在突破以往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把世界的各个角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各......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已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

海尔的全球化品牌战略

海尔的全球化品牌战略【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品牌在企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方向,品牌经营应受到企业的重视。良好......

全球化背景下的就业与创业

全球化背景下的就业与创业2016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西南财经大学举办的天府论坛,此次论坛有幸邀请到了中国社会学会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炜教授,她为......

《案例:全球化背景下的海尔再造.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案例:全球化背景下的海尔再造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海尔全球化案例 海尔 案例 背景下 海尔全球化案例 海尔 案例 背景下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