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二维构成教学大纲_构成教学大纲
11二维构成教学大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构成教学大纲”。
专科教学大纲
学 院: 专 业: 专业负责人: 院 长:
基础教育学院 美术教育 王贺成 汪子云
2012年 2月 24日
目 录
一.课程名称......................................................1 二.课程的性质....................................................1 三.课程教育学目的................................................1
(一)课程目标....................................................1
(二)各章教学目标................................................1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4
(一)课程教学原则................................................4
(二)课程教学方法................................................4 五.课程总学时数..................................................4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4 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12 八.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及推荐的相关学习网站......................12
(一)参考资料...................................................12
(二)推荐学习网站...............................................12 九.课程考试与评估...............................................12
(一)考试方式...................................................12
(二)成绩评估...................................................12
一、课程名称: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二、课程的性质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设计专业基础课。平面是一门具有共性的设计语言,主要围绕形、形体、形态进行研究。它既有应用设计的构成部分,又有其基础设计的训练内容,要研究设计的基本方法及它的构成形式原理,我们就应该掌握基本的平面构成设计语言,也就是掌握设计的方法和程序。色彩构成通过逻辑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全面讲授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知识。
三、课程教学目的:
(一)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平面构成》,培养学生的二维造型能力,将自然界中的现象、规律经过理性的概括、抽象、归纳转化为点、线、面等构成语言。通过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创造出美的造型。
通过《色彩构成》的学习,将理性的色彩知识容于感性的色彩实践中,使学生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喜好升华到更宽广,更科学,更具普遍意义的色彩美境界,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最终达到灵活运用色彩,自由表现色彩的目的。
(二)各章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
第一章教学目标:使学生了平面构成的概念、平面构成的发展、平面构成的特点、平面构成的分类;掌握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点、线、面的表情及在构成中的表现,并能够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
第二章教学目标:在单元形的繁殖构成中,决定了一种单元形后,由他们组合而成的形体的变化是无限的,学生掌握了单元形的繁殖方法后,尝试创造多种图形的可能性,是追求合理化的出发点。
第三章教学目标:通过对形式美法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造就和谐美感的法则: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变化与统一等。
第四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规律性的平面构成以及规律性平面构成具有的严谨的骨骼线,掌握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特异构成,使之体会强烈的秩序感。
第五章教学目标:通过对非规律性平面构成中肌理的讲授使学生掌握不同肌理材料所能产生的不同效果,以及产生这种效果的方法;通过矛盾空间的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如何在二维空间中表现三维立体,创造出奇特的空间,变不可能为可能,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以,通过对肌理构成的讲授,使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在二维平面中创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通过想象构成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把不相关的物体通过某种共性有机的结合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
《色彩构成》
第一章教学目标:本章通过从光与色的物理学和生理学原理的讲解入手,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掌握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三大属性。
第二章教学目标: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色彩的混合,其中包括色彩的加色混合、色彩的减色混合以及色彩的中性混合。重点掌握色彩的中性混合。
第三章教学目标:通过对色彩命名方法和色立体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色彩的传达方法,以及色彩给人带来的生理效应和心理效应。
第四章教学目标:色彩对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放在一起时,由于相互影响的作用而显示出差别的现象。通过对本长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色彩对比的重要性,掌握五种色彩对比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教学目标:研究色彩对比,离不开与之相关的要素。本章通过对色彩面积、色彩形状、色彩位置、色彩肌理的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色彩面积、色彩形状、色彩位置、色彩肌理对于色彩设计的作用,有助于我们的配色与设计。
第六章教学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是学生了解有对比与调和的关系,所谓“局部宜对比,整体宜调和”的美学规律,掌握色彩的调和更容易产生协调感,通过几种色彩调和方法的介绍,使学生在实践当中能够灵活运用其进行色彩的和谐处理。
第七章教学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是学生了解色彩构成在各设计领域当中的实际应用。以便把本学期学到的色彩构成理论更好的与实际相结合。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一)课程教学原则
本课程贯策全面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结合实例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授法、图片分析法、课堂辅导、观摩讲评等方式。基本理论配合大量的练习,作业全部手绘。
五、课程总学时数:72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2课时)
教学目的:重点在于使学生了平面构成的概念、平面构成的发展、平面构成的特点、平面构成的分类;掌握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点、线、面的表情以及在构成当中的表现。
教学重点:点、线、面的表情以及在构成当中的表现。
教学难点:空间中图与底的关系以及图底反转中因视点的转换而发生图形意义的转变化,体会这种抗衡与矛盾的显示的深刻的图像内涵和使人在视觉上得到满足感与快感。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平面构成概述
一、平面构成的概念;
二、平面构成的发展;
三、平面构成的特点;
四、平面构成的分类。
第二节 平面构成概述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一、点
二、线
三、面
第二章 单元形的繁殖构成(4课时)
教学目的:重点在于在单元形的繁殖构成中,决定了一种单元形后,由他们组合而成的形体的变化是无限的,学生掌握了单元形的繁殖方法后,尝试创造多种图形的可能性。
教学重点:掌握了单元形的繁殖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负形空间的形态
第一节 单元形的组合一、分离
二、相遇
三、复叠
四、透叠
五、联合六、减缺
七、差叠
八、重合)
第二节 单元形的繁殖
1、单元形的确定
2、形态融合3、负空间的形态
4、单元形的繁殖
第三章 形式美法则(2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对形式美法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造就和谐美感的法则: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变化与统一等。
教学重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重复与交错 第二节 节奏与韵律 第三节 对称与均衡 第四节 对比与调和 第五节 比例与适度 第六节 变异与秩序 第七节 变化与统一
第四章 规律性平面构成(14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规律性的平面构成以及规律性平面构成具有的严谨的骨骼线,掌握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特异构成,使之体会强烈的秩序感。
教学重点:本章重点在掌握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特异构成规律性的平面构成 教学难点:渐变构成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骨骼
第二节 重复构成第三节 近似构成 第四节 渐变构成第五节 发射构成第五章 非规律性平面构成(10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在二维空间中表现三维立体,创造出奇特的空间,变不可能为可能,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以,使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在二维平面中创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通过想象构成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把不相关的物体通过某种共性有机的结合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
教学重点:特异构成、对比构成、肌理构成和矛盾空间 教学难点:矛盾空间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特异构成、对比构成 第二节、肌理构成 第三节、矛盾空间的构成第六章 色彩构成概述(4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掌握色彩的三大属性,色彩的分类以及色彩的加色混合、色彩的减色混合以及色彩的中性混合。
教学重点:色彩的三大属性;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 教学难点:色彩的推移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色彩的由来及一些基本概念
一、光与色
1、可见光
2、不可见光 第二节、颜色的诞生
一、物体色与颜料色
二、固有色
三、有彩色与无彩色 第三节、色彩的三大属性
一、明度
二、色相
三、纯度
第五节、原色、间色、复色
第六节、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 做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推移作业(4课时)
第七章 色彩的混合(12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色彩混合的基本概念,了解色彩色彩的加色混合、减色混合,重点掌握色彩的中性混合的特性和混合方法。教学重点:色彩的加色混合、减色混合、中性混合 教学难点:色彩的中性混合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色彩的加色混合 第二节、色彩的减色混合 第三节、色彩的中性混合做色彩的空间混合作业
第八章 色彩的传达方法及色彩心理的传达与表现(4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对色彩命名方法的学习,色立体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色彩的传达方法,以及色彩给人带来的心理效应。
教学重点:色彩的命名方法,色立体,色彩心理的传达与表现 教学难点:色彩心理的传达与表现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色彩的命名
一、固有色命名二、一般色名
三、符号色名 第二节、色立体
一、孟赛尔色立体
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第三节、色彩心理的传达与表现
一、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
1、色彩的性格
2、色彩与感觉
二、色彩的间接心理效应
1、心理学的同构原理
2、色彩经验与色彩记忆
第九章 色彩的对比规律(6课时)
教学目的:色彩对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放在一起时,由于相互影响的作用而显示出差别的现象。通过对本长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色彩对比的重要性以及色彩对比的方法。
教学重点:色彩的明度对比为主的画面、色彩的色相对比为主的画面、色彩的纯度对比为主的画面
教学难点:色彩的明度对比、色彩的纯度对比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正常错觉
一、边缘错视
二、包围错视
第二节、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现象
一、同时对比
二、连续对比
第三节、以色彩的明度对比为主的画面
一、明度的调子
二、有彩色系的明暗对比
第四节、以色彩的色相对比为主的画面
一、色相对比的特征
二、色相调子
第五节、以色彩的纯度对比为主的画面
一、彩度对比的特征
二、彩度调子
做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的对比作业
第十章 色效果与色面积、色形状、色位置、色肌理的关系(2课时)
教学目的:研究色彩对比,就一定力不开与之相关的要素。本章通过对色彩面积、色彩形状、色彩位置、色彩肌理的分析、讨论,有助于我们的配色与设计。教学重点:色彩面积、色彩形状、色彩位置、色彩肌理对画面色彩构成的影响。教学难点:色彩面积、色彩形状、色彩位置、色彩肌理的分析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色面积
一、优势与抗衡
二、色平衡 第二节、色形状
一、单纯形与复杂形
二、色形态与色表现 第三节、色位置
一、位置与对比效果
二、色位置的选定 第四节、色肌理
第十一章 色彩调和概念的理解与运用(8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是学生了解色彩调和的概念与运用,局部对比,整体调和的美学规律,色彩的调和更容易产生协调感,通过几种色彩调和方法的介绍,使学生在实践当中能够灵活运用其进行色彩的和谐处理。
教学难点:色彩的统一性调和、对比性调和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调和与不调和 第二节、设计与调和 第三节、色彩调和的方法
一、统一性调和
1、统一调和
2、类似调和
二、对比调和
1、秩序调和
2、统调调和
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
要求学生在每节课的理论讲述后,按照教师要求完成习作。把理论知识融合到作品中去。
八、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及推荐的相关学习网站
(一)参考资料:
1、洪兴宇.文涛.平面构成.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5.6版
2、李莉婷.色彩构成.合肥.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5.6版
(二)推荐学习网站:
九、课程考试与评估
(一)考试方式
本学科考试方式为观摩、讲评。本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二)成绩评估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20%)+观摩成绩(60%)+出勤(20%)
二维设计基础教学大纲s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设计分部二维设计基础(含电脑基础)专业:设计基础 人数:348人 年级:一年级(上学期)课程设计:王雪青课时:6周(120学时) 时间:2008年11......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三大构成课程编码:学分:3分总 学 时:7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学时;实验学时:36学时;课程设计:12学时适应专业:动漫/图形图像各专业先修课程:三大构成 素描......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室内设计 学分:2.5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目标1、设置目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得形态。以此提高学......
传媒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系 媒体广告专业《构成艺术》教学大纲2013年8月25日一、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 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2、课程性质及目的平面构成是一门设计基础课,应用于设......
《平面形态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平面形态构成》2、课程类别:必修3、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4、课程地位:专业基础课程。5、总学时数:36学时(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