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运行分析报告_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国民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国民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一、2006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06年,针对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按照“点调节、预调控、稳节奏、重实效”的原则,从土地、金融、市场准入、外资外贸、扩大消费等多方面,统筹采取措施,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入实施环境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开放带动战略,不断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实现了“开门红”。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39.42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5.62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完成70.54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完成63.26亿元,增长12.5%。财政总收入完成37.29亿元,增长25.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02亿元(按40%的所得税计,下同),增长2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43亿元,增长16.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53.88亿元,增长15.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89元,增长12.8%;农民期内现金收入792元,增长13.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5%。
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86.4亿元,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4.77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完成134.83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完成136.8亿元,增长13.3%。财政总收入完成77.55亿元,增长31.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04亿元,增长3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43亿元,增长19.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109.42亿元,增长15.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789元,增长11.7%;农民期内现金收入1482元,增长11.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9%。
一至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49.59亿元,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7.83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完成208.02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完成213.73亿元,增长13.3%。财政总收入完成110.54亿元,增长21.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4.34亿元,增长2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7.57亿元,增长20.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168.19亿元,增长1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31元,增长11.3%;农民期内现金收入2139元,增长14.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9%。
全年生产总值达602.88亿元,增长14.7%,是近几年来最高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793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完成291.73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完成273.22亿元,增长13.6%。财政总收入完成157.58亿元,增长18.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1.58亿元,增长2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3.11亿元,增长20.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234.96亿元,增长1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222元,实际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3442元,实际增长8.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6年季度生产总值增幅前低后高,三季度略有下滑,总体呈逐渐走高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发展呈前低后高态势;第二产业的运行态势总体平稳;第三产业形势喜人,节节走高。
(二)总体运行情况
1.经济总量。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4.7%,超过增长13%的预期目标1.7个百分点,是近几年为增幅最高的一年,分别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增长速度4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为26.59%,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为2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省的比重为34.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为34.0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省的比重为74.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省的比重均比上年有一定提高,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省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7.56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在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为6.3∶48.4∶45.3。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略有下降,仍是二、三、一结构。第一产业增加值中畜牧业所占比重继续上升,养殖小区建设和农产品基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以蔬菜产业为代表的经济作物比重进一步提高。全部工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83.74%,烟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医药、橡胶、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产品制造等行业是支撑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城乡消费品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旅游、保险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金融运行平稳,房地产投资增速逐渐回升。
3.经济社会效益。全市财政总收入占全省的35.12%,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的27.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38.8亿元,增长26.5%,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45.9亿元,增长68.4%,比上年净增14.1亿元。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79.82%,比上年上升21.8个百分点。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努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5123个,实现城乡统筹就业7.1万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在城市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在农村建立了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制度。实施科技项目243个,部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已经入住“贵阳科技大厦”,市气象局科普基地已建成投入使用。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开展标准化学校建设,开工建设25个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项目。建成贵阳三中新校并实现搬迁,完成贵阳二十一中、十七中、实验二中分校、三十三中、实验三中等续建项目。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新成效,人口出生率为11.1‰。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达133.36万人,参合率达74.56%。市传染病院大楼、市紧急救援中心已竣工。加快广电事业发展,省、市有线电视网络顺利实现整合,完成845个自然村的通广播任务。
4.投资环境。城市交通明显改善,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等级公路或高速路,市域一小时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完成1055公里县乡村公路硬化改造和772公里村寨串户路硬化。贵阳绕城高速公路(西南段)、扎南线、贵阳铁路枢纽等一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22061.72万人次,完成货物运输量6633.72万吨。年末全市民用车辆保有量达到27.28万辆。移动电话用户168.34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58.66万户。完成第二期农村电网改造,行政村覆盖率达95%以上,农村用电与城市实现“同网同价”。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北郊水厂进入试运行,金阳污水处理厂厂区工程等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正在抓紧建设,一批人行过街系统建成使用。金阳新区建设顺利推进,行政中心二期、长岭南路、长岭北路B标已完成,金阳医院进入收尾阶段,金元国际新城、消防指挥中心、卫生职业护理学院、贵阳一中金阳新校二期、机关职工住宅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总体上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良好,但也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业生产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空间缩小,工业增加值增速减缓;二是受土地、信贷、产业政策、项目审批等方面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难度增大;三是农资价格上涨,局部地区遭受旱灾,对农民增收带来一定困难;四是由于高能耗企业比重较大,需要一个转型期过渡,短期内降低能耗指标困难较大;五是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城镇新增劳动力、困难群体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构建“和谐贵阳”的任务还很重。
二、2007年经济运行展望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又好又快的一年。国家将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强化土地管理,从严控制贷款投放,把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为重要抓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质量和效益提高。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又要结合全市实际,加大投资和开发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5%。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2%。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好的十件实事。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按照中国共产党贵阳市第八次代表大会的要求,立足新起点,增创新优势,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着重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1.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完善农村各项保障制度,加大农技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2.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着力点,在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壮大整体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以项目带动、促进产业发展壮大为着力点,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上实现新突破。加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建设力度,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切实做好“投转固”工作。
4.以加快商贸流通、努力扩大内需为着力点,在提升现代服务业、促进旅游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市场培育和建设力度,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发展旅游业。
5.以实施“三轮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为着力点,在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市品位上实现新突破。强力推进金阳新区建设,大力加强老城区人居环境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切实强化城市管理。
6.以深化改革、营造公平市场环境为着力点,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投融资和财税体制改革。
7.以大力实施“环境立市”、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着力点,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和质量上实现新突破。切实抓好项目库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和领域。
8.以生态建设和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着力点,在推进生态经济市、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上实现新突破。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深入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9.以推进创新型城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着力点,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文化和体育事业,加快广电和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卫生事业,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10.以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强社会管理为着力点,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贵阳上实现新突破。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切实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一系列政策,切实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生产,扎实推进平安贵阳建设,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国民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一、2007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07年,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推......
2011年上半年呈贡新区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新区党工委(县委)、新区管委会(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紧紧抓住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科学务实,开......
第一季度,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县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县“两会”审议通过的各项措施,面对从去年秋季以来百年不遇的秋冬春......
2010年上半年新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来源: 新乡综合科编辑:新乡综合科2010年以来,伴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逐步回暖和各项政策措施效应的进一步显现,全市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积......
松潘县水晶乡人民政府2012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报告水晶乡位于松潘县城以北23公里,东靠岷江河与山巴乡隔水相望,南面与川主寺镇漳金四村、黑斯村相连,北与九寨沟县分界,全乡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