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抛荒的困难与出路_农村土地为何抛荒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农村土地抛荒的困难与出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土地为何抛荒”。

农村土地抛荒的困难与出路

全世界不少作家都在一些作品中描述过饥饿的感觉。对于那种最接近人类生理本性的折磨,所有经历过的人都会有相通的感受。粮食来自土地。由大自然通过土地耕种这种奇特的方式赐予人类。“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土地不但决定着人们的直接生存,也决定着人们的间接生存。国际公认的人均耕地警戒线是0.795亩。中国耕地面积只有国土的十分之一,与之比较,印度耕地占国土的55%,人均耕地是中国的2倍;美国耕地占国土的20%,人均耕地是中国的9倍。中国的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面临最大的压力,就是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中国同美国、印度都是世界上粮食生产大国,在耕地面积小于美国、印度的条件下,中国的粮食产量却位居世界第一,粮食单产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由于中国的人口数量几乎相当于美国的5倍,人均粮食占有量却不足美国的四分之一。显而易见,土地是中国最根本的战略资源。针对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中逐渐出现的耕地抛荒问题,根据汇总整理所调查的情况看,当前耕地抛荒由零星到成片,由隐性到直接,且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虽然这些问题是在农村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深化过程中出现的,并不普遍,但如果任其蔓延和发展,势必严重影响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耕地抛荒的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统计,调查农户所承包的总耕地面积964.8亩,抛荒面积214亩,占耕地面积的22.1%(注),其中常年抛荒和季节性抛荒分别为74亩和140亩,分别占抛荒面积的34.6%和65.4%。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目前,耕地抛荒呈现以下特征:

1集体经济组织功能弱的地方抛荒多。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产业向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大大增加了农民择业机会,靠非农行业等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一些农户,欲通过集体经济组织流转耕地经营权,甚至还有较少农户放弃承包权把耕地退给集体经济组织。然而限于部分集体经济组织无能力调剂,更担心税费无着落,还得要求这部分农户继续承包经营,从而造成这部分耕地无人耕种而直接抛荒或采取既不施肥也不管理,收多少算多少式的隐性抛荒。

2、自然条件差的地方抛荒多。山岗、低洼的地方,因自然条件差,要么灌

溉不便,要么耕作不便,即使耕种,其生产成本也相当高。有的农户为了保口粮,纯粹进行粗放种植,有其他收入来源的农户,干脆不种,任其抛荒。

3、农村劳动力外出多的地方抛荒多。因农业本身效益低,农民为寻找出路,绝大多数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经商,有的甚至举家外出,丢下责任田不种,使抛荒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4、农民负担过重的地方抛荒多。有些地方的农户承包耕地后,因负担过重而入不敷出,因而举家外出打工,甚至有的举家外迁,一走了之,被承包的耕地因无人耕种而抛荒。如蓬安县平头乡1村人平负担223.81元,抛荒面积达295亩,占该村承包耕地面积的20.2%,该县兴旺乡2村人平负担98.49元,抛荒面积31亩,仅占该村承包耕地面积的5.72%。

二、耕地抛荒的原因剖析

农民在获得了期盼已久的“长期而有保障的耕地承包权”后,为什么会出现抛荒现象呢?从调查研究的情况看,这不是偶然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深层问题的综合反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农产品价格偏低且持续低迷,严重影响农民种地积极性。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行和一系列积极的农业政策的实施,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地积极性。但因近年来农产品出现了结构性、阶段性和低水平过剩,内需不旺,从而造成了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虽然国家采取了保护价政策,但在实践中所起的作用毕竟有限,更何况地方在政策执行中难以落实到位。据省七个农产品成本调查点的资料显示:水稻价格每百斤由1997年的74.05元降到2000年的48.16元、小麦由68.39元降到43.53元、油菜籽由126.03元降到76.45元、玉米由70.53元降到48.9元,降价幅度分别为35.0%、36.4%、39.3%、30.7%。谷贱伤农,严重挫伤了农民种地积极性。

2、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种地效益甚微,甚至亏损,大大制约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据省七个农产品成本调查点显示:每亩总成本(包括物质费用和用工作价)水稻由1995年的279.07元上升到2000年的328.35元,增长17.7%,减税纯收益由285.11元降到188.72元,降33.8%;小麦总成本由214.89元上升到323.45元,增长50.5%,减税纯收益由盈利49.2元到亏损67.3元;油菜籽总成本由205.93元上升到249.13元,增长21.0%,减税纯收益由盈利74.07元到亏损65.27元;玉米总成本基本持平且略有下降,但减税纯收益由48.52元降到14.99元,下降69.1%。如此低的收益水平大大制约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一些农民已

到了种地无利可图,不种地又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尴尬境地。

3、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导致从事种地劳动力严重缺乏。随着农村改革深入和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大量农业劳动力外出务工或转向本地二、三产业而获得较高收入。目前,全省劳务收入达260多亿元,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据仁寿县文宫镇反映,全镇外出劳力4000个左右,占劳动力总数的32%。另一方面,因农业劳动力的大量外流,种地劳动力严重缺乏,加之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不够健全,多数地方耕地经营权流转处于无序状态,而县、乡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由于没有必要的工作经费和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致使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缺乏力度,存在畏难情绪,不愿作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致使部分耕地抛荒。

4、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耕种自然条件差的耕地无收益保障。农业是自然风险大的弱质产业,受自然制约程度大。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难以抵御频繁出现的旱、涝、风、雹、病虫等自然灾害,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影响了农民种地积极性。特别是耕作条件恶化、基础设施极差的山岗和低洼地方,易旱易涝,很大程度是“靠天收”,投入多产出少,甚至有投入无产出,农民不愿耕种,导致成片抛荒。

5、过重的农业负担迫使一些农民弃耕。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要减轻农民负担,明文规定正常的提留统筹费不得超过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并相继取消了一些不合理的收费、摊派、集资等,同时还采取了一些专项治理等,这些措施的实施确实给广大农民带来了一些实惠。然而有些地方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实实在在的降低农民负担,如有的地方将农业特产税、生猪屠宰税按人或田亩平摊,不管你有没有特产、养没养猪,只要种地就得交这些税费。一些变相的摊派、集资仍在按部就班地收取,国家的政策得不到落实。当然各地有各地的理由,财政负担重,城镇要发展,干部要吃饭等,想减也难.三、耕地抛荒引发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因耕地抛荒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造成耕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我省人均耕地仅0.78亩,人多地少,耕地资源极为珍贵,而农村出现的大面积抛荒,势必造成耕地资源的闲置浪费,有些地即便是耕种,但仍存在耕地资源利用率低、投入不足,很大程度是粗放经营,甚至是掠夺式经营,造成生产力和耕作方式、耕作水平的下降。

2、加大了基层工作的难度。由于耕地抛荒的农户有相当一部分是举家外出和主要劳动力外出,且不知去向,给基层税费收取、水利兴修等工作增加难度。税费征收时外出户无法收取,水利兴修以及防汛、抗旱等涉及到“谁受益,谁负担”时,出工和筹资在农民中出现推诿、扯皮等,强行摊派和撒手不管群众均有意见,乡村干部左右为难。

3、加重了农民负担。由于耕地抛荒,造成农村税费征收困难,有的地方出于简便,直接把抛荒耕地的税费负担转嫁到其他农户身上而加重在家种地农民的负担。

4、增加了乡村两级债务。在抛荒耕地的税费无法落实的情况下,一些地方为完成上级下达的税费任务,乡村两级不得不承担高息,四方举债,使乡村两级债务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正常运行。

5、激化了干部矛盾。为了弥补抛荒耕地的税费缺口,完成上面下达的税费任务,乡村两级干部不得不采取寻找抛荒对象、加重农民负担、增加乡村债务等手段,从而激化基层干群矛盾,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四、解决耕地抛荒的对策建议

耕地出现抛荒现象与国情极不相称,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势必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1、提高对抛荒问题的认识,增强解决抛荒的紧迫感。耕地抛荒现象主要是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负担过重、农业基础设施差、抗灾能力弱等原因所致,如不及时解决,会带来更大矛盾,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耕地抛荒问题的认识,增强解决耕地抛荒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把解决耕地抛荒问题当作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来抓;各级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农业承包合同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2、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各地要大力引导农民更新观念,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和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发展适销对路且优质高效的农产品,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切实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但在结构调整中要结合本地实际,把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依托自身优势培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同时,还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连接农民和市场的流通中介和代理组织,发展以农民为

主体的农产品销售队伍,使农业能够分享加工、流通环节利润,有效地避免和减少市场风险,增加农业效益,调动农民种地积极性。

3、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种地积极性。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项政策”、“三项制度”、“八个禁止”,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努力化解乡村两级不良债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率和比较效益,从根本上保护和调动农民种地积极性,这样农民种地才没有压力,才会感到种地有奔头,耕地抛荒现象才能得到抑制。

4、强化土地承包管理,促进土地规范流转。各级党委、政府及集体经济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引导和管理作用,坚持自愿、依法、规范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制定土地规范流转的有关政策。一是妥善处理好劳动力外出和人口、劳力、耕地等变化形成的人地矛盾问题,认真做好农户承包耕地的余缺调剂工作,将耕地转包给劳力富裕且想种地的农户耕种;二是通过与群众协商,采取互换的方式,将分散的抛荒耕地集中成片,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整治后进行招租;三是各地可根据耕地抛荒的程度及其后果,具体研究制定适当的应对措施,促使承包方合理利用耕地资源。

5、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把保护和扶持农业的政策落到实处。现阶段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现实迫切要求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把保护和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一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不断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减少农业自然风险,增强农业的稳定性;二是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发展科技农业,依靠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转化效率,从而增加农业物质投入的经济效益;三是要切实执行按保护价收购农产品政策,杜绝压级压价,影响农民种地积极性。

6、培育小城镇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小城镇是城乡结合部,具有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优势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辐射功能。加快小城镇建设,拓宽二、三产业发展空间,一方面,可吸收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村人多地少的压力,农民可获得更多的资金投入农业;另一方面,又可以使部分农民不离开土地,农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就近进城打工,增加部分劳务收入,减少土地抛荒现象的出现。

7、国家逐年实行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率先对农民实行养老金保险制度。缴纳养老保险金,实行国家财政补贴一点,地方财政给一点,农民自己出一点。没有条件的地方,创造条件。逐步逐年实行养老金保险制度,解决

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

专业班级: 建 筑 学10-2 班学号: 2010304685学生姓名:

张 俊 昌

当前社会抚养费征收的困难与出路

当前社会抚养费征收的困难与出路社会抚养费是男女双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生育子女所应向国家缴纳的一种具有惩罚性质的社会补偿金。其名称由“超生罚款”、“计划外生......

退路与出路

退路与出路人的一生也许谁都要经历被逼到绝路上的时候,面对进与退的选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抉择。前进虽然会面对荆棘丛生的困难与挫折,但是只有努力前进才能看到生存的希望;后退......

耕地抛荒实施方案

当面临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关方案了......

退路与出路美文

退路与出路美文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溜达溜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

退路与出路美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退路与出路美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农村土地抛荒的困难与出路.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农村土地抛荒的困难与出路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农村土地为何抛荒 出路 农村土地 困难 农村土地为何抛荒 出路 农村土地 困难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