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分类_高考语文试题病句分类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考语文试题病句分类”。

语文答案

1、C2、A3.【答案】B【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C、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D、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

4.B(“生息”,生活生存,生长繁衍,多指人口;“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即便”,表假设和让步;“如果”只表假设。“演化”,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进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渐发展变化。“或”,表示在连接的几个成分中选择一个,结果带有某种不确定性;“到”,直到,表示达到的较为确定的时间。)

5【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A、成分残缺,在“而且”后加入“做到了”;B、不合逻辑,“商家、企业”改为“企业、商家”;C、主客颠倒,“对我们”后加入“来说”。

【高考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易错提醒】B、D项的容易难于判断,注意并列词语看搭配、看顺序。

【备考提示】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6、D详细答案见《优化设计》

7、B8D9 B10D11 C12D(详细答案见《优化设计》41页)

15、详细答案见《优化设计》38页

16.答:林逋的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皮日休的诗“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林、皮二诗皆做到了神似,表现了所咏之物的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而石曼卿的《红梅》“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因此苏轼赞扬林、皮二诗而批评石诗,认为他们在“写物之功”上有高下之分。

评分标准:第一问两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的《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1个要点1分)。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答出①或②中的1个即得2分,答出③得1分。(3分)

17.参考答案:为本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做铺垫。

【评析】这是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的内容在文首,其对后文叙事的作用往往是: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等。本文陈述的中心不是“弟弟与音乐关系”,而是“弟弟与父亲关系”,可见写“弟弟迷恋音乐”是为下文“父亲对弟弟渐渐释然”作铺垫。

18.参考答案:①“拍拍”表现父亲对弟弟的信任、安慰和鼓励。②“喝令”以强硬的方式表现出父亲对弟弟疼爱的心理。③“挺直”既表现了父亲要帮助弟弟面对磨难的坚强决心,又表现出父亲为能帮助弟弟而感到满足。

【评析】①“拍拍”这个动词本身含义就有表示对人“安慰或鼓励”的作用,再结合语境“把退

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说明父亲对弟弟的信任和鼓励。②“喝令”本身是个贬义色彩的词语,表示“大声地命令”,但在这段话的语境中,并没有贬义的色彩,而是属于“贬词褒用”,表示父亲以强硬的方式表达对弟弟关爱。③“挺直脊背”的“挺直”是一种心理的外在表现,为自己能帮助弟弟的行为表示认可。

19.参考答案:①弟弟终于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或“弟弟知道了父亲对他的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

②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设计的;

③父亲拿出积蓄为弟弟买了出租车;

④弟弟发现了父亲的软弱;

⑤父亲知道了弟弟的执着、坚韧。

【评析】弟弟与父亲的“对立冲突”主观原因可以从第一、二两段中寻找,文段中直接议论的句子明显地说明了答案。主观原因是: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弟弟的主观原因是“对于父亲的横加干涉,弟是心怀怨怼的”。

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化解”主观原因是:弟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弟弟与父亲的“理解信任”主观原因是:弟弟“第一次发现了父亲的软弱,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不堪一击的所在”;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着的,像蒲草,看似柔弱,实质有坚韧自持的力量”。

20.参考答案:①运用比喻,以有形写无形(答“具体可感、生动形象”也可);②独立成段,过渡自然简洁;③叙事者“我”通过评说,表达感受、看法。

【评析】写法上四个画线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再把画线句子与原文比较,发现四个句子都运用文学色彩很浓的词语来描写抒情。比喻的作用不言而喻,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运用文学色彩浓厚的词语来描写抒情,增添了文章(散文)文化色彩。除了上述的作用外,这几个句子都独立成段,又在文章的篇中,在结构上,具有过渡的作用。

对参考答案第三小点的质疑:整篇文章都是通过叙事者“我”的叙述评说,表达感受、看法,所以这一点不能作为四个画线句子特有的共性特点。

21.示例:①成长就是学会承担责任、懂得关心、体谅父母。②成长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过程。

【评析】题干很明确提出,写出“两点”感悟。考生就要考虑这“两点”应从哪两个角度概括,先应从弟弟自身的角度,再从弟弟的成长与父亲关系的角度。

这个看似是个开放性题目,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其实并没有开放,“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的提示,就是要求考生从文中概括。

22、作文【提示】

从提供的材料中,可以看到两类形象:一类以麻雀、公鸡、鹌鹑等为代表,象征着那些目光短浅、比“低”不比“高”的人;另一类以雄鹰、云雀为代表,象征那些目光远大、志存高远的人。两者境界截然不同,这是由他们人生定位的差异决定的。

本题常规立意:批评“低矮”的人生高度,倡导“高远”的人生高度。

创新立意:适合自己的“高度”就是最佳“高度”。

【相关素材】人生的最佳目标

2008年5月20日,捷克登山界传来两个消息:马克在无后援的情况下,成功登上海拔8167米的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峰;莫里在珠峰8300米处坠崖身亡。

马克与莫里是好朋友,都是登山爱好者。莫里的愿望是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认为,作为登山运动员,没征服珠峰就不算最好的运动员。马克则认为,征服珠峰对登山运动员来说,虽然是美好的愿望,但他的素养与经验暂时还不够。正是因为这个分歧,他们分道扬镳。

8年间,马克先后征服了海拔5895米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和南美第一高峰海拔6893米的盐泉峰,成为第一个征服这些山峰的捷克人。在这期间,他被国际登山者协会吸收为常务理事,同时被任命为国家登山队的副教练。莫里则一直申请攀登珠峰的签证与批文。攀登珠峰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四、五、六三个月,由于申请的人数较多,尼泊尔对申请者的要求比较严。8年来,莫里共获得三次签证与批文。第一次,他攀登到7600米处折回,没有实现登顶的愿望;第二次,攀登到8500米处;2008年5月,他第三次征服珠峰,这一次他遇难了!

莫里死了,死在他那个美好的愿望里,许多人认为他是个英雄。可是,因为有马克的存在,大家又认为,他的死有些令人遗憾。

感悟:人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而莫里选择了前者。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作文

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5)作文解析评点1.(2014年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 标点符号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标点符号(重庆卷)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秦少游《踏莎行》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词语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词语新课标卷1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病句)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病句)1.(全国I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病句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病句新课标卷1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B.杜......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高考语文试题病句分类 语文试题 高考语文试题病句分类 语文试题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