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论文_地理论文免费
地理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地理论文免费”。
雷州聚落的起源与发展
陈欣祥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 周一10光信3班)
内容摘要:通过调查和了解雷州聚落的起源与发展,认识聚落的形态及其演变,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白聚落地理学的含义,并能够就聚落环境来谈出对聚落未来的发展方向的看法。
关键词:雷州聚落、自然环境、建筑、文化、发展
一、雷州简介
雷州市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中部。地跨东经109°44′-110°23′。北纬20°26′-21°11′。东濒南海,西靠北部湾,北与湛江市郊、遂溪县接壤,南与徐闻县毗邻。南北长83公里,东西宽67公里,总面积3532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23度C。
全市总人口141万,辖20个镇,镜内有11个国营农林盐场,雷州城为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面积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万。全市耕地面积152万亩,海岸线长达406公里,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发展。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农、林、牧、副、渔生产,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二、雷州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雷州市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岛中部。地跨东经109°44′~110°23′。北纬2O°26′~21°11′。东濒南海,西靠北部湾,北与湛江市郊、遂溪县接壤,南与徐闻县毗邻。总面积3532平方公里,境内东西相距67公里,南北最大相距83公里。2.土地资源
雷州市土地总面积3532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150万亩,其中水田9O万亩,坡地60万亩,人均耕地1.2亩,有林地总面积156万亩。3.地形地貌
雷州市地质年代短暂,属第三纪玄武岩与第四纪浅海沉积物所构成的平台阶地及低丘陵地带。地势南高北低,起伏不大,东西两面向大海倾斜。沟谷一般南北起向。地貌以台地、阶地、低丘陵为主,坡度相对比较平缓。
4.土壤类别
雷州市自然土壤总面积360万亩,占总土壤的68%,可分为五大类型:砖红壤土,滨海盐渍沼泽土, 滨海沙土,滨海盐土,沼泽土 5.海洋资源
雷州市位于雷州半岛中部,东西两面临海,海岸线长达406公里。全市海洋资源极其丰富,品种繁多。不但海洋捕捞业得到迅速的发展,而且养殖业也迅速发展,全市30万亩沿海滩涂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开发利用。现已有16万多亩养殖对虾、石斑鱼、鰡鱼、黄脚鲩、膏蟹、泥蚶螺、东风螺等。水产养殖总产量8765吨。,其中,珍珠养殖业更为突出。雷州是中国“南珠”的重要产地,自汉代至今,一直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雷州人民从60年代开始,人工海底采珠转上了人工养殖珍珠,办起了一批珍珠养殖场。1967年,在南海水产研究所科技人员的帮助下,流沙珍珠场人工孵化珍珠贝苗喜获成功。进一步促进了珍珠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随着珍珠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珍珠工艺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现有珍珠贝末加工厂25家,珍珠项链、珍珠手铜加工厂共56家,产品畅销香港、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三、雷州聚落的起源
历史上,雷州地处天涯海角,为蛮烟瘴雨之乡,但是丰富的海洋资源,平坦的地势,良好的气候环境,吸引了先民们的聚集,渐渐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他们逐渐定居下来,形成南海地区最早的聚落。
考古学家发现,距今约有5000年已发现的有7处的聚落遗址。其中,英楼岭山岗遗址:位于海康港对岸海田镇英楼村东北平台坡上,面积为1O多平方米,遗物有石斧、石喯、砺石、石网坠、敲砸器、穿孔器以及夹沙陶片等2O0多件。此外,还有石头堰山岗遗址、芝园岭遗址、卜袍山岗遗址等。
在随后的几千年的聚落发展,伴随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雷州聚落所出现的手工产品,更令人瞩目。
在唐宋元时期,专家们发现窑址 60多座。其中,茂胆村窑址:位于雷城北通明河畔,属唐代斜坡势龙窑,藏有碗、盘、碟、罐等产品。公益圩窑群:位于南渡河上游,包括招板、湾仔、罩道等村古窑和公益圩窑,届宋元时期的龙窑,发掘公益圩窑所发现的器物有碗、碟、盘、炉、瓶、壶、枕等10多种。这些器物胎质灰白,釉色光润,并饰以印花,或绘以人物,或书以吉语,既有磁州窑名品的特点,又有当地独特的风格。
四、历史上雷州聚落的发展
如前所述,雷州远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先秦时期,这里先后为越楚的势力范围。据史载,公元前355年,楚灭越之后“楚子熊挥受命镇粤,至此开石城,建楼以表其界”。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清末,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治所在海康(今属广东)。辖境相当今广东雷州半岛大部地区。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为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府。1913年废。
雷州城大都为县、州、郡、道、府治,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称“天南重地”。
五、雷州聚落建筑的特色
1.雷州地区即将消亡的建筑——茅草屋。在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居住在邻近河水、溪流边的阶地,过着采集野果、捕渔、狩猎的生活,并根据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和“红土”的土壤特点,结茅草为庐,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最早期建筑。最原始的茅草屋是用竹条、禾草、红土混合粘建墙体建起来的。它们的特点:适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很好住,就是怕火。但由于当地的茅草屋改造工程,它们很快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所以说“雷州半岛即将消亡的建筑”。2.邦塘村古建筑群。被誉为“雷州第一村”的白沙镇邦塘村位于207国道旁,清朝时该村高中及第者达100多人,其中有10多人任过六品以上官职,留下100多座古民居。最具规模的是李光祖家的“五龙九宅”,拥有4条巷道10多座屋宇。全村堪称古民居“博物馆”。3.三元塔。原名启秀塔,耸立于雷城东南三元塔公园内,东拥平畴,南拱擎雷,西扶罗湖,北枕英灵,为古雷阳人景之一“雁塔题名”。属我省著名砖塔,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奠基时发现3颗蛇蛋,以为是三元及第之兆,故名。塔为平面八角,九层楼阁式砖石砌成,底层 和最顶层的壁厚分别为3.48米、1.90米,高57米,塔腔为穿壁式绕平座结构,以棱角牙子砖和线砖相叠涩出檐;塔身逐层递减,比例匀称,环以栏杆;内楼17层,木板铺就,每层对开拱券门。东入西上,南进北出,绕廊而行,可达板项,登塔远眺,雷城盛景尽收眼底,远处良田万顷,呼陌纵横,无边无际,塔基镶嵌浮雕,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线条粗扩,神态逼真,“铺将南国长空卷,写就雷阳不朽文,„雁塔题名‟光一叶,青春永伴我三元!”。的确,几经劫难之后,于 1983年,三元塔又得修聋,雄风重振,青春无限
4.雷祖寺。座落于雷城西南风景秀丽的英榜山,为纪念雷州第一任刺史陈文玉所建。古称“雷岗耸异”。为雷阳八景之一。届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开始以雷祖庙在唐贞观十二年(628年)立于雷城北三里的英山,后梁乾化二年(912年)迁徒改置雷祖沉于今址,重修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1992年,投巨资作了大规模的拓建。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是岭南地区最大调堂之一。调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四柱穿斗式梁架结构,整个建筑依山傍水,北构南趋,居高临下,气势磅确,雄伟壮观。词内珍藏丰富:有寇准诗、东坡赋、丁谓记、李纲碑,有乾隆御书匾额,有千年石人,有历朝碑刻,还有历代游客的名诗,堪称祖国文物瑰宝。正是:“英山巍巍挺名词,一任辉煌万世师!碑刻石雕存浩气,掀开潮涌又鸿基。”
六、雷州风俗文化—粤西文化精髓
雷州由于历史的渊源地缘关系,成为历史上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进而逐渐形成独特的雷州文化。1.古时人们祈求出海平安—人龙舞
素有“东方一绝”的美称。表演时,几十 至数百名青壮年和少年均穿短裤,以人体相接,组成一条“长龙”。在锣鼓震天、号角齐鸣中,“长龙”龙头高昂,龙身翻腾,龙尾劲摆,一如蛟龙出海,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显现出独特的海岛色彩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是东海岛乃至雷州半岛经久不衰的民间风俗和大型广场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元宵佳节隆重的—摊舞
又称“走成怅”,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大约在唐宋时期从中原流传到雷州。在雷州农村,每年农历正月十二至十五都举行一次“大摊”活动。是日,滩队轮流到各家各户的庭院中跳滩舞,演员6-8人,手足系上小银铃,清脆悦耳,锣鼓伴奏,鞭炮齐鸣,场面非常热闹。3广为人知的—雷州歌剧
雷剧源自雷州歌,由雷州歌演变为雷剧已有300多年历史,其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后称雷州歌剧)、雷剧。
姑娘歌产生于清康熙年间,劝世歌始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劝世歌于清道光至清本逐步衍成戏曲剧种——雷州大班歌,大班歌后来改称雷州歌剧,1964年,定称雷剧。雷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数以百计的传统剧目,这些剧目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唱词通俗易懂,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4.神秘的文化“”南方的兵马俑““—雷州石狗
石狗作为一方的“守护神”,安放在人们经常出入的必经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狰狞、威严的面孔让人看后总会产生不友善的感觉。于是,崇尚礼教的雷州先民便对石狗的形象进行了艺术塑新,雕刻其昂首咧嘴、含笑露善,如司仪迎宾,从此,石狗又被人称为“司仪神”。雷州石狗是雷州人民时代繁衍生息中遗留下的宝贵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创作。很可惜,在*期间,石狗被视为“四旧”而遭劫,许多石狗被砸毁,弃之深山荒野,有的湮没泥沙、河渠,难觅其踪。
七、雷州聚落现今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雷州经济发展并不迅速,但随着经验的积累近年来,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危机中调整,在竞争中奋进,深入实施“工业立市、农业稳市、商旅旺市、科教兴市”发展战略,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新时期新目标:(1)工农互动催生发展活力
(2)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3)建设有特色资源型加工业基地
(4)规划先行 因地制宜
(5)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龙头
八、对雷州聚落的个人总结和感受.
浅谈时事材料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滦平县第八中学段桂香 时事材料往往具有时代气息浓、与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等特点,在当今世界乃至我们生活的城市中,许多时......
地理新教材中活动内容的探究内容摘要:地理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就其内容而言,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在每课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活动”。从形式上看,这些“活动”虽然放在每节课的......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摘要:长江三峡工程又名三峡水电站,这份工程有利也有弊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游特别是对湖北的影响,应该说是利大于弊的。在2007中国科协年会三峡工程建成......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地理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善待环境 低碳生活我们居住在一个被大气所包围的星球,那就是地球。地球本是一个美丽的星球,可是如今已经虚弱不堪,一天一天地消瘦下去。透过历史的层层迷雾,先让我们回眸二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