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沈阳中山广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实践报告_沈阳故宫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沈阳中山广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实践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沈阳故宫社会实践报告”。
沈阳中山广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下的改变
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2013年9月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了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南京街、北四马路3条道路交叉处的中山广场进行考察参观。中山广场是一处让全市人民敬仰和自豪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广场。我们到中山广场来看看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后与之前有什么不同。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
1、坚持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而又艰巨的事业,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基础发生深刻变化的产物,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工作和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和依靠最广大人民共同建设现代化事业。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二、中山广场的简要说明 马路3条道路交叉处,当时称中央广场。1919年称浪速广场;国民党统治时期,浪速广场更名为中山广场,沈阳解放后仍沿用此名;*时期称红旗广场,1981年恢复中山广场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最初中山广场中心树立的是一根从下到上逐渐变细、酷似刺刀的汉白玉柱子,这是日本侵略者树立的纪念碑,碑文上书有“明治三十七年日露战役纪念碑”字
样。而后来,国民政府把刺刀碑改成了标语碑,在上面涂上“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字样,并对满铁附属地的日语殖民化地名也进行了彻底清理。为了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浪速广场更名为中山广场。建国后,沈阳市政府于1956年对中山广场进行了第一次改造,在广场中心新建了喷水池,烘托了广场的气氛。1969年再次进行了大规模改造,竣工后的广场中央矗立一尊大型玻璃钢制作的毛泽东塑像,塑像神采奕奕、亲切慈祥,挥臂指向前方。
三、理论联系实际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中山广场体现
1、来到中山广场,先看到毛主席雕像立于广场中心。周围的老建筑依旧纯在。大和旅
馆现在的辽宁宾馆建成后堪称沈阳最大最豪华的宾馆,当时规定只有少佐以上的日本军官才有资格进入。至今,大堂台阶两侧的欧式拱券廊柱,天花板上的雕刻和吊灯,大堂两侧木制旋转楼梯台阶上铺设的防滑牛皮等,还是80年前的样子。从大和旅馆向左,沿中山广场外围转去的第一座建筑,是“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奉天支店新营业楼始建于1924年,1925年9月30日竣工,10月份迁入办公。建筑面积2346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由日本人设计并承建。转到广场东面的第一座建筑是“朝鲜银行”位于中山广场东北角的两栋钢混办公楼是伪满洲兴业银行旧址,建于1920年,建筑面积为2881平方米。这些现在依旧存在的老建筑充分体现了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理论。
2、1996年市政府对广场进行了大规模更新改造,增设了一些新设施,使其成为一个
音乐文化广场。改造后的中山广场,将有8组美丽壮观的高杆灯,112个灯头,工作功率为73600瓦,把广场照亮。场内14组花灯绚丽多姿;4组功放,4000瓦音乐功率,16个音箱共同秦出优美的旋律,供游人欣赏;场内6800平方的广场地面铺设莲花红磨光大理石,里圈人行道1240平米铺设千山红花岗岩,外圈人行道4200平米,铺设以红色为主调配以彩色图案的彩色方砖,整个沥青路面16000平米,翻建一新,8个花池整修一新,3200平米的草坪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给整个广场带来一派生机和活力。有大量的外国友人以及中国人来广场旅游,来观赏中山广场。这不正是体现出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特点了么?
3、中山广场居住环境安静,交通方便快捷,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生活安静,环境优
美,生活氛围浓厚。让周围居民的生活变得方便、轻松、惬意,周边教育、娱乐等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使更多的居民喜欢在广场溜达和家人一起饭后闲谈闲逛。这更让中山广场显得温馨,美好。这些很明显的体现出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的理论。
4、如今中山广场环境整洁清新,晚上灯火通明,人们可以在这里散步,锻炼,是个休
闲散心的好地方,在其周边又有各个银行,医院,宾馆,在此设立,西面还毗邻太原街这些设施的设立为沈阳人民购物休闲娱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国内外有人提供了休息游玩的地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不但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来源于人民大众、服务于
人民大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终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必须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面向大众、服务人民,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且也为文化建设本身夯实了基础,使之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从而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总结
党的十六大指出: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中山广场仅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的一角。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关于沈阳中山广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实践报告我们于4月6日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了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南京街、北四马路3条道路交叉处的中山广场进行考察参观。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在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特色......
《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摘要: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已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虽然已发表一百六十余年,但如今我们用现在角度去解读......
体会和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 ---文化湖北湖北是楚文化之乡、三国文化之乡,是中华民族和人类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湖北是文化资......
体会和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前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