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一次月考卷语文试卷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一次月考卷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总分:120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计6小题,计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风筝 澹澹 婉转 莘莘学子 B、着落 酝酿 莅临 窠巢 C、镶边 发髻 碣石 吝啬 D、薄烟 粗犷 涨红 应和

2.下列各组字词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高邈 淅淅沥沥 分歧 相益得彰 B、草跺 萧瑟 灿烂 莘莘学子 C、鼓砺 豁达 铃铛 枯藤 D、悚峙 慷慨 吝啬 咄咄逼人

3.请从所给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1)都在微微(湿润 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2)走呀走的,她走的有些疲倦了,(偶然 偶尔)在一个池子旁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4.经典诗文默写。(6分)

(1)鸟儿将窠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唱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3),江春入旧年。(4)我寄愁心与明月。(5),风正一帆悬。(6)正是江南好风景。5.阅读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①读书是长期的一个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②因此,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③正如荀子《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④现实中,不少人都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

bókuànɡ

zhànɡ

hèxiānɡjì

jié

lìnzháoyùn

kēzhēnɡdànzhuǎnshēn

取得惊人收获的读书经历。

(1)第①句有病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2)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3)对第④句进行缩句,请将缩写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填空。(2分)

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人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选文中的“她”是《朝花夕拾》中的,她是一个内心很 人。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1)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①【拟写标语】为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活动】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分)活动一: ; 活动二:。

(2)【探究材料】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①15岁的小明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网吧玩游戏。工作繁忙的父母没时间陪他,王大哥则成了好朋友和崇拜的偶像。一天,王大哥突然对他说:“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被王大哥这么一蛊惑,原本老实听话的小明手拿木棍,朝那个人的头上猛击一棒,致其重伤。

②小刘、小彭、小陈都是某校初三学生,也曾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父母眼里的好孩子。一次外出游玩时,三人结识了社会青年郑某。郑某通过钱和烟的诱惑,逐渐将他们拉拢成自己的小弟,三人跟随郑某四处游荡,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探究结果: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2)

9.赏析下列语句。(4)

(1)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2)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10.文中划波浪线句子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

11.这段文字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18分)

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

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

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死坐着,不看我。

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

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们三个吃。”

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小弟弟夹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留给我。

我没有再说话,其实也就小小三块,我吃了一块,夹起两块,一下子喂到小弟弟嘴里。

回到家里,母亲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就招呼我们吃饭。我把盐袋放到盐罐子上,母亲掂了一下,笑着说:“吃饭。”

从这天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菜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

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 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么!”(《阅读》2016年第9期)1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13.品析下列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3分)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

14.你觉得文中最感动人心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5分)

15.文中小弟这个人物形象非常鲜活,请简要进行分析。(4分)16.有人说,文中的这几个小孩子太馋了,太不懂事了,你认为呢?(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与友期.行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18.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4分)(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9.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2分)20.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合适不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

-------------------------

四、作文(50分)23.按要求作文。(50分)

请以“做最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 3.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1.(2分)C 2.(2分)A 21.(2分)D 3.(2分)(1)润湿(2)偶然

4.(共6分,1空1分,错一字本小题为0分)(1)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2)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3)海日生残夜(4)随君直到夜郎西(5)潮平两岸阔(6)落花时节又逢君 5.(3分)

(1)答: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

(2)答:正如荀子《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答:人有经历 或 人有读书经历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填空。(2分)

答: 衍太太,艰险恶毒的(意思对即可)。7.(1)(4分)

①【拟写标语】例如:交友之道,贵在真诚。②【设计活动】

例如:活动一:办一期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黑板报;

活动二:举行“网络交友利弊谈”的辩论赛。

(2)(3分)【探究材料】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时期一定要慎择友,择良友。②面对朋友的要求,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以法律和道德为标尺进行衡量,三思而后行,不可随意迁就,否则会铸成大错。

8.(2分)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9.(4分)赏析下列语句。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绿”的特点和济南温情的天气特点。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空灵的蓝水晶”,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济南鲜亮、明丽的色彩。10.(3分)总结全文,点明题意;并与文章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11.(3分)抒发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12.(3分)示例:我带三个弟弟上街买盐,拿出五分钱买一锅凉粉的故事。

13.(3分)运用动作描写,“拿、夹、放、咽”等一系列动词,把小弟吃凉粉时的样子生动呈现在读者面前,既写出了凉粉的好吃,更写出了小弟的投入、如痴如醉。

14.(5分)觉得最感人的地方是“兄弟四人相互推让,谁也不多吃”那一幕,这体现出了他们的懂事,相互关爱,体现了浓浓的真情。

15.(4分)小弟嘴馋、任性,面对好吃的,不停的嚷嚷,甚至一屁股赖在凉粉摊前不愿离开;但他却是那么懂事、克制、想着别人,只吃了一点点便不愿再吃,令人感动。

16.(3分)并非如此。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平时连填饱肚子都成问题,根本就没有零食吃,作为小孩子,自然难以挡住诱惑。从这兄弟四个只吃了五分钱,而且相互推让这些细节看,他们是懂事的。

17.(4分)(1)约定(2)才(3)离开(4)拉,牵拉 18.(4分)(1)过了正午时您还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拉元方,元方却头也不回就进了门。19.(2分)“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0.(2分)示例一:合适。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待。示例二:不合适。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无论是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2.(2分)⑴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⑵透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⑶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⑷“生”“入”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谈出上述四点中的一点即可。)23.(50分)作文 略。

七年级12月考试卷[上学期]

七年级语文阶段性练习问卷2005、12 考生须知:1、本练习卷分问卷和答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必须在答卷的对应答题位置答题。3、答题前,应先在答卷上填写班级、......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一、积累运用(15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并改正第(5)题句中的两个错别字。((1)、jué jiàng (2)、迸溅(3)、lín x......

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会( )A.建造房屋 B.使用天然火C.制造工具 D.过群居生活2.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

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会( )A.建造房屋 B.使用天然火C.制造工具 D.过群居生活2.某校历史学习小......

春学期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2007春学期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一.积累和运用.1.根据提示默写诗句.(8分)①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 ②,红杏枝头春意闹。 ③春色满园关不住,。 ④,春在溪头荠菜花。 ⑤,多少楼台......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第一次月考卷语文试卷 学年 上学期 七年级 第一次月考卷语文试卷 学年 上学期 七年级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