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土地征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_土地征收存在问题
目前土地征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土地征收存在问题”。
我国土地征收存在问题
摘要:土地征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并给予补偿。随着现阶段经济的发展,国家对集体土地征收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土地征收制度本身的滞后,再加上在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导致在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合法利益,造成了许多社会矛盾,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征收补偿标准 问题
正文:我国的土地征收则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而土地征用却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敏感的问题,因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解决好中国的发展问题,就得解决好中国的“三农”问题,而要解决好中国的“三农”问题,就得解决好农民的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土地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农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征收程序不规范
我国《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对征收土地的审批程序做出如下规定:一是用地者提出申请;二是审查和批准;三是公告和登记;四是征地补偿。可以看出,这些程序主要规范了行政主体行使土地征用权,而忽略了对土地征用过程中能起到监督作用的程序。虽然《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公告,并听取被征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但事实上集体尤其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参与的程度非常有限。在现行体制下,国家征地面对的是集体,而不是农户;农民不参与征地补偿谈判,有权去谈补偿条件的只是集体,而实际上集体常常只不过是几个乡村的“权力人物”。征地过程中的各项补偿最终要落实到农民,但农民无法以独立权利主体的地位参与到征用协商谈判中来。此外,征地过程又缺乏畅通的申诉渠道,农民财产权利的保障就更成为问题。土地征收属于一种行政行为,应该具有严格的法律程序。我国宪法中虽规定征收是依“法律规定”进行,但在《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有关土地征用程序的立法比较简单、粗糙;规定不够明确、清晰;土地征收程序在法律中与农用地转用审批程序、建设用地审批程序等其他内容混杂在一块,缺乏条理性和清晰度。政府在决定土地规划和征用时,缺乏公开的听证程序;在确定征用补偿时,缺乏中立的评估机构,补偿价格都是政府单方面决定的,而且并未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价格的上升而增长;在被征地农民对补偿价格有疑义时,缺乏顺畅的申述渠道;在纠纷发生时,缺乏相应的救济程序。在达成征地补偿标准后,又没有有效的监督落实机制。
2、征收制度透明程度不高
1998年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对《土地管理法》中的征地审批权先进行了修改,上收了市(地)、县(市)、乡(镇)的征用土地的审批权,将以往征用土地的五级限额审批改为由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审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土地多级审批所带来的土地滥用的弊端,加强了国家对土地的管理职能。但是,其中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是,不论是土地的多级审批还是土地的两级审批,作为征地主体的政府部门至今都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既是征地的执行机关,又是征地行为的管理机关,这就导致征地机关在征地过程中成了“主导者”,处处说
了算,容易滋生腐败行为,并且不易管理。
3、征收范围不明确
我国宪法制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而《土地管理法》中又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也就是是说无论是基于公共利益需要还是单位或个人需要土地,都必须得经过土地的征用程序。这样,各级地方政府往往会对“公共利益”作有利于自己的解释,甚至打着 “公共利益”旗号将征用上来的土地变成了各种房地产、商业等用地。“非公共利益”征用土地就在事实上成了理所当然,无形之中扩大了“公共利益”的征地范围。在实践中,政府将“国家建设”、“城市建设”视为是“公共利益”的需要。往往为了经济建设大量动用征收权,征地大大超出“公共利益”的需要。
4、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范围太窄
《土地管理法》规定:征收土地的补偿费用由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三大块组成,前两项补偿标准分别为该耕地前三年平均产值的6-10倍和4-6倍,两项之和为10-16倍,特殊情况下最高不超30倍,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则按照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实际价值计算。但是,目前农业年平均产值却是这样一个概念,它既不是地租又不是地价,而且在目前农业发展呈现多元化的情况下,农地的年平均产值既无法体现又无法衡量土地的稀缺性和土地真正的价值。就是这一30倍的补偿标准在实际的执行中也得不到落实。而且许多以“公共利益”名义征来的土地又转手卖给一些开发商进行商业项目。另外,补偿的范围仅限于与土地有直接联系的一部分损失,被征收土地上农村房屋等地上建筑物的补偿和其它间接损失没有列入补偿的范围。实践中对地上建筑物的补偿都是依据组织实施征收的政府制定的标准予以补偿,通常补偿标准较低。由于目前土地一级市场由国家垄断,集体所有制土地不能直接进入市场交易,土地征收是政府强制性取得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一种方式,因此这种所有权的转移是有偿的行政行为。我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虽然对土地征收的补偿标准作出了规定,但补偿标准不够科学合理,补偿方式单一,安置责任不明确,甚至使失地农民彻底失去生存的依靠,导致农民对征地行为的不满,引发大量纠纷,甚至出现政府低价获得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再高价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情况,导致严重的过度征收及种种难以通过制度加以规范的违法浪费行为。
5、征收安置不到位
现行法律中规定劳动力安置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计划经济时代,劳动力的就业安置是确保农民生活水平不下降的有效措施。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原有的劳动力安置办法和“农转非”等办法,在实践中很少使用,已失去意义。安置费和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一并计算补偿给集体纠纷组织,对农民安置问题不再考虑。
正式目前征收制度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农业和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对策。针对这些问题,我觉得首先应该明确规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增加“公共利益用途”的审核环节;其次,扩大征地补偿范围,提高征收补偿标准,并且增加土地补偿和安置方式;另外,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制定详细具体的征收程序,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限制政府的征收行政行为,使土地征收程序明晰化。还要增加保护被征收人的相关程序,设立被征收土地买回权制度;最后,应当完善集体土地有权,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使集体土地有真正的所有人;并且建立土地的用益物权制度。
总之,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会逐步增加,必然会大量征收集体土地。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土地资源的商品化正在不断获得承认。集体土地征收不仅涉及到宪法保障的财产权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涉及到农业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民的生活,更涉及到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分析我国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借鉴和吸收国外土地征收制度中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可以规范集体土地向国有土地的转变,保护集体、农民的土地权益,缩小城乡差距,加速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的进程,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用地保障的同时,对保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欧名豪,《土地利用管理》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年7月第1版
2、郭洁,《土地资源保护与民事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3、维普中文数据库
我国目前土地征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土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围绕着当前土地征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我国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社会经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缺,为满足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国家大面积征收了农村集体土地,由于相关法律缺失,实际......
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 要 我国在土地征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滥用征地权力,征收范围过宽,缺乏透明度,对非法占地行为的处罚过轻、监管不力,补偿费用不合理、不到位,司法保......
目前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考察我们的课堂教学,一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部分教师教学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
摘要 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发展现代农业所面临的矛盾、新农村建设中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以及影响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的对策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