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_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2011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环发[2011]18号)(以下简称《考核办法》),结合2011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评价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适用范围
实施方案适用于《考核办法》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名单”所列的451个县(市、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评价,涉及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22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二、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4月30日前: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完成辖区内被考核县自查报告审核,向环境保护部报送自查报告和审核报告。组织未开展相关监测工作的县(市、区)尽快开展今年环境监测工作。
2011年5月30日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相关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开展县域遥感解译工作,并编制完成技术审核及评价报告,报送环境保护部。
2011年6月30日前:环境保护部组织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抽查。编制2010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报告,并报送财政部。
三、任务分工
财政部:负责考核评价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环境保护部:负责考核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编制2010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报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考核评价的技术支持工作,整理汇总和审核各省份报送的数据资料,编写技术审核报告,协助环境保护部完成考核评价工作。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各级环境监测站开展辖区内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包括任务下达、协调组织水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整理和审核,并编写审核报告。
被考核县域人民政府:按照环境保护部、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填报相关数据、编写自查报告,完成县域内水质、空气质量监测工作。
四、指标解释
(1)林地覆盖率:指标解释按照国家林业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供。
计算公式:林地覆盖率=县域内林地面积/县域面积×100%(2)草地覆盖率:指标解释按照国家农业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提供。
计算公式:草地覆盖率=县域内草地面积/县域面积×100%(3)水域湿地覆盖率:指标解释按照国家水利、林业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水利、林业主管部门提供。
计算公式:水域湿地覆盖率=(县域内河流面积+湖库面积+滩涂面积+沼泽面积)/县域面积×100%(4)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指标解释按照国家农业、国土资源、城建主管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国土资源、城建主管部门提供。
计算公式: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县域内耕地(水田、旱地)面积+建设用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地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县域面积×100%。
(5)坡度大于15度耕地面积比:县域内山区、丘陵地区耕地及坡度≥15°的耕地面积占县域面积的百分数。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提供。(6)未利用地比例:县域内沙地、戈壁、裸地、盐碱地等未利用地面积占县域面积的百分数。由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
(7)植被覆盖指数:反映县域植被覆盖程度,通过县域内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综合加权获得,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计算。
(8)生物丰度指数:表示县域生物物种丰贫的指标,通过县域内林地、草地、水域湿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综合加权获得,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计算。
(9)水源涵养指数:表征县域内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综合指标。通过林地、草地及水域湿地综合加权获得。
计算公式:水源涵养指数=A×(0.50×水域湿地覆盖率+0.35×林地覆盖率+0.15×草地覆盖率),A为归一化系数,A=100/A最大值,A最大值指某指数归一化处理前的最大值。
(10)SO2排放强度:指单位面积SO2的排放量,单位:千克/平方公里。计算公式:二氧化硫排放强度= SO2排放量/县域面积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统计数据,县域面积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11)COD排放强度:指单位面积COD的排放量,单位:千克/平方公里。计算公式:COD排放强度=COD排放量/县域面积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统计数据,县域面积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12)固体废物排放强度:指单位面积固体废物排放量,单位:千克/平方公里。
计算公式:固体废物排放强度=固体废物排放量/县域面积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统计数据,县域面积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13)污染源排放达标率: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包括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达标率。污染源主要是指县级以上重点污染企业,包括国控、省控、市控和县控的重点排污单位;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指县城、乡镇工业区、开发区等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计算公式:污染源排放达标率=达标排放的污染源数量/区域内污染源总数或县域内污染源监测达标次数总和/县域内污染源监测次数总和
数据来源:数据来自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环境监测数据。采用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严格按照地方或者国家颁布的行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监测,暂时没有针对性排放标准的企业,监测项目按地方或国家颁布的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监测项目由监督管理的环境保护部门确定。未按照《考核办法》要求监测的,未监测频次按不达标次数计算。
(14)水质达标率:指达到Ⅰ-Ⅲ类水质要求的断面占全部监测断面比例。数据来自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数据。
计算公式:水质达标率=认证断面达标频次之和/认证断面监测总频次×100%。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数据。未按照《考核办法》要求监测的,未监测频次按不达标次数计算。
(15)空气质量达标率:指县域城镇空气质量优良以上的监测天数占全年监测总天数的比例。空气质量评价使用API指数法,用污染物日均值评价。
计算公式:空气质量达标率=优良质量天数/全年监测总天数×100%。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数据。未按照《考核办法》要求监测的,未监测频次按不达标次数计算。
五、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见附件1)由被考核县级人民政府完成。自查报告包括被考核县域“数据指标汇总表”和“上报指标与2009年指标比较情况的说明”两部分。
(一)数据指标汇总表 数据指标汇总表分为考核指标汇总表和副填报表两部分。考核指标汇总表主要用于计算被考核县域2009年、2010年EI值以及EI的年际动态值(△EI)。副填报表作为判别县域生态环境保护效果的辅助依据。
(二)数据填报要求及注意事项
1.县级人民政府要认真准备,及时收集相关材料,客观填报数据,编写自查报告,保证数据填报规范性、可靠性及报送材料完整性。
2.县级人民政府填报的数据需具有相关部门(如环保、农业、水利、林业、城建等)加盖公章的证明。数据填报表、自查报告及相关的监测报告、数据提供证明报送省级环保主管部门。对于无法收集或获取的数据,需说明原因。
3.填报数据时须注意数据量纲的转换,避免填报出现差错。
六、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工作要贯穿整个考核评价工作。相关参与单位或部门都必须开展严格的质量控制工作。
(一)被考核县域抽查
环境保护部负责组织开展结果抽查工作。抽查方式包括现场核查、高分辨率遥感核查、以及无人机监测等。重点抽查具有以下情况的县域:
(1)与2009年及上一年度相比,报送的指标数据或计算获得的指标发生明显变化的县域;
(2)工作组织不力,数据填报不规范,存在胡填、乱填嫌疑的县域;(3)填报数据来源不明确,未能提供有效证明的县域;
(4)未能按照《考核办法》或实施方案要求提供数据材料的县域。
(二)遥感解译质量控制
生态遥感解译严格执行《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实施方案》、《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包括遥感影像筛选、影像纠正、解译最小图斑、属性类型等各个技术环节的技术要求。同时,遥感解译结果必须进行野外核查,编写野外核查报告,同时在野外核查基础上,对遥感解译结果进一步修正。
(三)数据收集质量控制
被考核县域在收集数据资料或组织开展监测时,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规范及规定。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如自然生态指标数据),均需有相应部门加盖公章的证明文件;对于SO2、COD、固废等指标数据必须是上级环保部门文件认定的数据;水质、空气质量监测严格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的有关要求,同时从样品采样、流转、分析测试、数据审核、监测报告都有完整的记录,建立电子或纸质档案。
七、数据报送
1.县级人民政府数据报送
(1)报送对象: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2)报送内容:自查报告(见附件1)、水质、空气质量监测报告、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报告等,以及有关数据提供说明和证明材料。
(3)报送方式:电子版(光盘)和纸版正式文件同时报送。2.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数据报送(1)报送对象:环境保护部
(2)报送内容:数据审核报告(见附件2)及各县级人民政府报送的相关材料。
(3)报送方式:电子版(光盘)和纸版正式文件同时报送。
雄府〔2017〕81号雄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雄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乡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有关部门:《雄县国家重点生态功......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为确保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顺利完成,根据《国家重点生......
2012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根据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环发〔2011〕18号)(以下简称《......
2012年我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结果分析我省共有51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类型,44个水源涵养类型生态功能区,主要分布在我省大小兴安岭及......
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的通知财预[2011]4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地方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