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杖子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_创建无传销村工作总结

2020-02-27 其他工作总结 下载本文

郑杖子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创建无传销村工作总结”。

榆树林子镇郑杖子村创建省级生态村

工作总结

近几年来,郑杖子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建设这一中心,带领广大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新型民居,逐步把郑杖子村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郑杖子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郑杖子村先后荣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全县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先进村的称号。目前郑杖子村创建指标均已达到省级生态村标准,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郑杖子村位于平泉县城东北部,榆树林子镇政府西四公里处,南与兴榆线毗邻,全村共4个自然村、10个居民组,512户,1950口人。有满、汉、蒙古3个民族,有耕地3500亩、果树2万株、山枣改接大枣8万株,区域面积11.2平方公里。全村设党总支1个,下设3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有党员47名,郑杖子村党支部自2005年始先后五次被省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三次被评为“五个好”村级党组织,郑杖子村2010年被评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

村经济坚持以高效农业为主体,以科技兴村为后劲,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工作进程。郑杖子村村民活动中心位于村委会东边、村小学位于村委会东南40米、省级中心小学位于郑杖子村内村委会东1000米左右、医疗服务所位于村委会南边8米,四个农家小超市均匀分布在村中,村中基础设施健全,村民生活便捷。榆树林子镇农产品加工企业有承德哈露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畜产加工企业有承德中育畜产有限公司,其中承德哈露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位于郑杖子村内。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年来的环境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变,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布局规范。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全村绿化覆盖率达65%,清洁能源使用率达94%,冬季大棚式覆盖膜保暖使用达75%,有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1900亩,农药化肥平均使用率低于全县水平,村民对环境满意度98%。

(一)生态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

村“两委”班子通过加大生态农业的宣传发动力度,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开阔视野,进一步加大特色产业发展力度。截止目前,郑杖子发展暖棚535个,冷棚200个,总面积达到1500亩,发展食用菌园区3个,其中百亩园区1个,发展越夏西红柿600亩,发展养牛园区1个,占地50亩,养鸡园区1个,4000只,仅设施菜一项全村年收入突破1000万元,人均收入达5000多元,群众依托设施菜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二)环保项目建设实现新跨越

紧紧抓住全县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建设和县城北移的有利契机,发挥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从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入手,引导村民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在农业方面全村以农业生产为主,近年来,受气候干旱的影响,村中修建了灌溉设施,加强田间基础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工程;畜禽养殖方面以庭院养殖为主,近年来,郑杖子村一直致力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和粪便堆肥处理设施的建设,畜禽排泄物主要采用堆肥处理,用作有机肥料,虽然并未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彻底解决畜禽养殖带来的污染,但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村中已经修建了十个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的垃圾池,固体废弃物的集中处理,基本能够保证;秸秆的处理主要用于生物质还田和沼气发酵,郑杖子村是农业大村,经济发展主要是农业产业,温室大棚达500多,每年消化掉秸秆近村秸秆的85%,作为清洁能源的沼气发酵消耗掉5%。

(三)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突破

榆树林子新民居坐落在郑杖子村内,按照新民居“三新六有”、公共设施“五通五有”、村庄环境实现“四化一处理”要求,完成了榆树林子新民居建设规划设计。规划占地20公顷,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1.85亿元,分二期工程建设,规划建设住宅500余套。小区采取集中供水供热,内设村民服务中心、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村级卫生所、购物超市、公共厕所等公共基础设施。一期工程规划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民居120套、农家乐6户及村民服务中心一处,该工程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并于今年11月组织了验收,已正式供暖,有部分群众入住。二期工程已于2010年7月份开工,工程规划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民居400套,今年9月份竣工入住。

(四)农村面貌发生新变化

自2004年始,郑杖子村就开始实施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以建设“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保护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对全村主街道进行净化、硬化、美化、绿化和亮化,并安装路灯,栽植风景树;全村生活垃圾实行集中处理,同时落实人员负责保洁、绿化养护,确保环境整洁美化;加快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提高电视、电话、宽带普及率和清洁能源的应用。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环境保护各项指标达标,植被覆盖良好,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2009年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继续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并以开展创建省级生态村活动为引领,提升村民科学、人文素养,提高村民生态环境意识,初步走上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截至目前,全村绿化覆盖率达65%,清洁能源使用率达94%,冬季大棚式覆盖膜保暖使用达75%,村民对环境的满意度为98%。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创建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体系建设。把生态村创建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有效手段和发展契机,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主管镇长为副组长,镇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郑杖子村两委班子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和研究创建工作。在全村上下形成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有力地推进了创建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强生态规划建设。把加强创建省级生态村、推进协调发展作为谋划实施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编制了《平泉县郑杖子村生态村建设规划》,做到了与产业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规划的紧密衔接,统筹摆布。三是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将创建工作目标分解到镇有关部门和村两委,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创建。

(二)强化宣传,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一是召开动员大会。动员全村干部群众统一思想认识,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创建工作。先后印发公开信2000余份,采取“小手牵大手”、企业发放、公开发放、综合包保等方式进行宣传。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统一了全村上下的思想,形成人人积极参与,共建生态家园的良好氛围,为创建工作奠定了群众基础。二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利用可寻址无线广播、流动宣传车、横幅、标语、宣传橱窗等载体,广泛宣传创建的目的、意义和做法,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三是举行环保培训。加强对全村干部群众的环保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参与创建、保护环境已成为全村绝大多数干群的自觉意识,主动意识,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三)实施循环生态农业工程,提升产业化水平

1、抓好农村污染面源综合整治

在传统农业、设施果蔬种植上,按照“一减”、“二控”、“三保”的要求,大力推行科学施肥、用药等减施增效技术,每公顷农田年施用农用化肥214.32公斤,每公顷农田年施用农药0.36公斤,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强化秸秆综合利用,依法严查野外燃烧秸秆,推广秸秆过腹还田、秸杆综合利用技术,建立了“秸秆—饲料-养殖-沼气池-沼渣-还林(田)-食用菌(蔬菜)”和“秸秆—食用菌—食用菌废料—有机肥料—还林(田)”的两条循环模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

2、抓好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从2004年开始,郑杖子村紧紧扭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发挥独特的地理优势,打绿色牌、走特色路,通过采取政策驱动、典型带动、项目拉动等举措,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紫塞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全村群众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菜产业。截至目前发展暖棚535个,冷棚200个,总面积达到1500亩,其中发展越夏西红柿600亩,发展养牛园区1个,占地50亩,养鸡园区1个,4000只,仅设施菜一项全村年收入突破1000万元,人均收入达5000多元,群众依托设施菜产业走上了致富路。在食用菌循环经济模式中,以分解废料生产食用菌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小循环,只在食用菌产业生产内部进行循环,即把生产木腐菌的废料重新发酵灭菌后生产草腐菌,这种利用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增加收入来源;另一种是大循环,初步形成了菌用林—食用菌产品生产、深加工—食用菌废弃物—有机肥(热电厂吸附用针状活性碳)—还林(田),食用菌循环经济链条基本闭合。这两种循环方式不仅解决了废弃塑料袋四处乱飞的问题,而且大大降低了菇农的生产成本,过去一个菌袋0.13元,一次性使用后就作废物丢弃,如今,每个菌袋回收价格达0.04元,仅菌袋成本一项就可节约成本30%。

(四)实施污染源治理工程,着力改善环境质量 树立生态发展理念。把是否存在污染作为引进项目和企业的第一条件,把好入口关。对新建、扩建的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几年来,落户我村所有的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把关率、“三同时”执行率均为100%。

(五)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改善人居环境

1、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电器、液化气用具、太阳能迅速进入百姓家庭,清洁能源普及率迅速提高,全村512户已有482户全部使用电器、液化气等清洁能源;

2、大力推进清洁家园建设工作。镇、村每年投入资金8万多元,用于开展家园卫生清洁工作,全村配备垃圾收集池10个、垃圾运送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养护、绿化管理及村庄的保洁制度,切实地把郑杖子村打造成美好家园;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池、卫生厕所、牲畜养殖圈舍“三位一体”建设模式和垃圾堆肥处理办法,村民新建、改建卫生厕所1个。

3、按照生态村人居环境建设要求村居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村庄建设与当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协调,环保设施配套,环境整治优美,舒适性和适应性好。通村通组道路硬化工程和桥梁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较好的村级道路格局体系;加大绿化工作,全面推进“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在村宅、路旁等适宜种树的地方全部种树,提高全村绿化覆盖率;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更趋完善,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定于2011年开始规划,于2012年正式启动,实现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并达标排放。

4、实施生态资源保护工程。加强林、水、绿化植被的保护,实施“村庄、道路、景观带、食用菌园区、企业、单位绿化工程,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

四、下一步打算

通过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生态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观,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对照创建生态村建设标准,还有许多方面要进一步努力,我们将认真结彻十七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考核验收为动力,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

1、进一步加强生态村建设的领导,健全村级组织建设、配齐、配全领导机构,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长期任务来抓,不断加强组织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做到常研究,常布臵,常检查,并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各方面的责任制。

2、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高村民素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利用村的一切宣传工具,加强宣传力度,开展各种培训,增强村民生态意识,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村民生活、生产习惯,让广大村民自觉遵守村民守则和公约,形成讲道德,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社会风尚和发展绿色、生态观光型农业。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三日

平泉县榆树林子镇郑杖子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实施方案

平泉县榆树林子镇郑杖子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实 施 方 案生态村创建是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是推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创建省级生态村 工 作 总 结为了建设一个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要求,我村积极开展省级生态示范村创建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

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水磨关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自省级“生态村”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村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关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开展工作......

双城村申报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总结

曲子镇双城村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总结根据《2011年环县国家级及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计划》(环政办发[2011]42号文件)要求,我镇双城村实施了生态村创建。镇村高度重视,多......

村创建省级生态村汇报材料

三塘村创建省级生态村汇报材料三塘村地处古桑乡东部,坐落于县经济开发区和凹土科技园内,现有人口628户,2624人,7个村民联组,目前有3个党支部,党员64人,耕地面积4400亩,2011年村集体......

《郑杖子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郑杖子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创建无传销村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省级 生态 创建无传销村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省级 生态
[其他工作总结]相关推荐
[其他工作总结]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