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课题总结报告_环境学概论课题报告
环境学概论课题总结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环境学概论课题报告”。
《环境学概论实践报告》
实 践 报 告
资环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2010级
姓名 罗刚 2010160436 谢佳敏2010160441 钱芳芳2010160437 张意璟 2010160438 陈炉2010160440
龚新宇 2010160439 邹雪萍2010060413 刘节 2010150426 周敏 2009160419
2012年3月
一、湘江背景
湘江,湖南最大河流,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广西东北部兴安、灵川、灌阳、全州等县境内的海洋山,上游称海洋河,在湖南省永州市区与潇水汇合,开始称湘江,向东流经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至湘阴县入洞庭湖後归长江。全长817公里,流域面积92,300平方公里。
湘江,作为贯通长沙的母亲河,在城市的生产、生活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以及逐渐增长的人口、工农业发展压力等原因,近些年来,湘江的水质状况已不容乐观。
湘江水质污染的回顾1、2006年1月6日,湘江株洲霞湾港至长沙江段因清淤施工中出现意外,不同程度镉超标,湘潭、长沙两市水厂取水水源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2、二、目的及其意义
通过对湘江流域部分区域的水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目前湘江水体的污染程度、污染源、污染途径等现状,了解水质恶化的主要的原因,归纳出水体污染的主要特征,并结合环境学概论的知识,探讨湘江水体保护和污染治理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同时指出湘江水质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改善水质的方向及对策措施,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目的。
三、。调查过程
1、调查时间:2012年3月8日
2、调查地点:湘江一桥至三桥的西侧
3、调查人员:罗刚、钱芳芳、张意璟、陈炉、谢佳敏、龚新宇、刘节、邹雪萍、周敏
4、调查方式:实地考察、访问当地居民
5、调查经过:
(1)调查前期查阅相关资料;
(2)小组成员于当天下午2:00在天马学生公寓集合,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向一桥和三桥出发,其间,小组成员通过实地走访、访问等方式对湘江的水质做进一步的认识;
(3)小组成员汇总调查结果;
(4)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编写总结报告。其中陈炉负责湘江水质现状分析部分,钱芳芳负责调研过程和污染原因的撰写和分析,邹雪萍和刘节、龚新宇、周敏负责湘江水质背景一块,张意璟负责制作PPT和讲解,罗刚和谢佳敏总负责整个报告
四、调查现状
在走访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关水质污染的问题及现象。上一个月,由于长沙一直是下雨的天气,导致湘江水质长沙段出现了大面积的浑浊,河水已经泛黄。另外在水闸附近,发现河水有变黑、发臭的迹象,并且漂浮着一些不能被水环境分解或溶解的物质,其中以塑料漂浮物居多。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我们并不能很好的去分析解析出具体的污染物质,但仅从颜色,气味以及透明度来看的话,水质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
在河漫滩上我们发现种植有大面积的农作物,这些种植物不仅是占用了河道,而且对长沙段湘江的水质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而在我们采访当地村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淤泥的养分无法满足作物的生长,人们往往会喷洒一定的农药及化肥,这些未能分解的化学物质经雨水冲刷、表面径流、地下径流等过程排入湘江,这无疑是湘江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经过实地调查发现,这种圈河道而种地的行为,与洞庭湖的圈湖为地的行为颇有些相似,只是在小径流量的湘江长沙段中,这类行为造成的洪水危害基本较小。但是,此类行为,对于水质的污染却是毋庸质疑的。
其次,伴随着长沙地铁建设及过江隧道建设,施工队进驻湘江流域。在湘江附近,我们发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部分水泥由于变质凝固而被废弃在沙地上,也有泥浆水等液体状废弃物排入湘江,使湘江的水质状况雪上加霜。
此外,在湘江的石猴子大桥附近存在着开发利用河底沙石的挖掘现象,沙石的开采、运输、输送、预处理等一系列的生产过程都会对湘江的水质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例如会造成水体浑浊影响水体可见度、运输过程中油污的泄漏。
五、湘江污染原因浅析
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源头地区经济不发达导致小水电站开发过热,同时大量发展冶炼、轧钢等高能耗产业,给湘江造成大量污染。地方保护主义使得上中下游难以协调一致,造成了限制污水排放和治理的难度加大。2.居民环保意识淡薄,向湘江内排放大量的生活污水
湘江是洞庭湖水的重要输入源,其沿线绝大多数县级城镇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污水管网建设速度慢、资金短缺,使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内,如2005年,城市生活污染排放量达到了惊人的34.33万吨,严重超出其自我净化和修复的能力。3.农业成为重要污染来源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种植业不断加大各类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间接造成了对水质的破坏。同时,家禽家畜养殖过程中废水往往也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为水质破坏增添了新的砝码。4.工业废水的排放
湖南省工业技术相对落后,监管体制不到位,洞庭湖区遍布的数万公顷芦苇成为造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年产量仅1万至3万吨的小造纸厂遍布于湘江各处,他们的共同点便是盈利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他们大多只有简陋的污染防治措施,有些甚至直接将生产废水排入湘江。2006年造纸业COD排放量占了湖南省的50%左右。2007年,西、南洞庭湖区的造纸业,日排污水量分别占西、南洞庭湖直排污水量的45%和95%。同时,各地政府也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甚至对污染麻木不仁。5.三峡蓄水使洞庭湖水位降低,湘江的水量和水质收到了影响,导致污染物的浓度增加
由于三峡大坝的建立,导致了长江下游流量大大减少,流量的减少导致了湘江和洞庭湖的水位大大降低,大量的河床裸露,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湘江的污染物自我净化能力急剧下降,这进一步加剧了湘江的水质恶化。
6.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不足、相关法律存在缺陷
环保部门存在着缺位的现状,并没有真正履行自身的义务,或者在执法中存在着偏袒、随意等错误的现象,并且没有依法管理污染组织或个人,也没有充分合理地对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此外,相关法律上的漏洞也给环保部门的执法带来了挑战。
7.国家政策上的缺失
由于自身实力的制约,企业在购臵、使用、保养、更新污染处理设备上存在着经济上的困难,而在这一方面,国家并没有做出相关的补贴政策和办法,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六、对策思考
1、加强洞庭湖的水质监测系统,实行动态监测,加强区域联合监测 健全洞庭湖的监测系统,实现动态监测。及时准确的获得相关数据,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实行动态监测,为洞庭湖水体的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区域联系,实行统一管理,从时间和空间上全面掌握洞庭湖水质的变化。
2、建立健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严格控制生活污水的排放 加快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污水处理需要,必须加快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的建设,提高现有的污水处理能力。健全污水处理厂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确保污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例如:加强各个环节的运行管理,确保达到排放标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加强收费管理,努力使污水处理系统走向企业化、市场化;加强各地区各部门的联系,加强团结合作,共同为保护洞庭湖水体做出贡献;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争取多方集资,政府要加强对污水处理系统的资金支持,尽可能建立高效、高标准的污水处理系统;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严格按照污水排放标准进行排放,杜绝超标排放或不经处理进行排放,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3、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走生态农业之路 因地制宜的种植各种农作物、经济作物,使农业生产多样化,在不适宜种植的地方发展水产养殖、生态观光农业,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严格控制水产养殖、家禽家畜养殖过程中的污水排放,建立一套污水处理系统。推广毒性低, 残留期短的农药和化肥并进行合理的施用。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有机肥施用量。例如:充分利用养殖过程中动物产生的粪便,秸秆还田等。根据湘江流域的地理环境,可以发展以下几种生态农业模式:
①“种-养-沼-加”复合生态工程模式。一般以生态村的发展模式最为典型。
②“四位一体”复合生态工程模式。把猪圈和沼气池建在生产蔬菜的日光温室中,既解决了沼气池越冬问题,又可为生猪补充热量,为温室增温,为蔬菜提供优质有机肥,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综合性创新的特点。
③种养加一体化绿色食品规模化开发模式。
4、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 加大工业水污染防治资金投入,加大监管力度,促使临湖各企业引进先进环保设备,采用循环用水、清洁生产。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对各排污企业坚决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总量控制制度;采取限制氮、磷入湖量,帮助排污企业加大污水处理和回收力度;对排污量较大的区域推行“高排放标准、高排污收费”以降低污染物的点源排放。同时,调整流域内的产业结构,改革工业布局,对于那些污染严重、经济效益差、规模小且排污设施不达标的厂子要坚决予以关、停、并、转 ,如小造纸厂、小氮肥厂、小糖厂、小化工厂等。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完善环保举报热线。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洞庭湖水体的保护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需要各级政府和群众的密切合作。为此, 要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教育,调动沿江地区广大居民的积极性,鼓励群众参与改善和保护环境,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如使用无磷洗衣粉,节约用水等。要严格执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6、国家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加大对污染治理的管理
国家需要填补环境治理方面的法律空白之处,防止企业或个人钻法律空挡,也可以保障执法部门依法管理和有法可依。此外,政府可以对企业在污染物处理上提供资金支持和奖励,正确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
七、小组总结及心得
通过此次湘江水质调查使小组成员对我们的课程环境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在分析问题,归纳整理以及交流沟通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让我们对湘江的水质以及污染状况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
虽然此次的调查是在我们并不具备深厚的专业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也只是初略的对湘江进行了调查,并不能用专业的眼光来分析和解决湘江的问题。但是却极大地拓展了我们视野以及实践能力。我们以后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严格要求自己,争取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尽自己的努力。
浅谈德江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和防治措施摘要:近几年来,德江县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福利改善。......
环境学资料参考名词解释环境结构: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
1、生态系统的组成是————,————,———2、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是————,—————,——3、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 ————,————,——————,——————。4、危险......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认识和看法经过对环境学概论一学期的学习我对环境学有了一定的认识。21世纪环境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发展。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尤为突出。......
《环境科学概论》培训学习心得最近我有幸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提供的在线培训课程--《环境科学概论》的学习,本课程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刘静玲教授主讲,内容涵盖环境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