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完美总结_地理国情总结
地理国情完美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地理国情总结”。
目录
地球 中国地理 国情 世界地理
地球
一、天体
1.天体系统:总星系包括河外星系、银河系,银河系包括其他恒星系和太阳系,太阳系 包括其他行星系和地月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类地行星:水、金(古称启明、长庚)、地、火;巨行星:木、土; 远日行星:天王、海王。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小行星带。
3.天球:为研究天体的位置和运动而引进的一个假想的圆球,称为天球。我们所看到的 是天体在这个巨大的圆球的球面上的投影位置。
4.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国际上把全天 分成 88 个星座。注:北斗七星为大熊星座的主要部分。
二、太阳
1.气体球:主要成分氢、氦,能量来源于核聚变;外部大气分为光球层(肉眼可见,黑 子)、色球层(耀斑)、日冕层(太阳风),厚度逐渐变大、温度变高、亮度变低。
2.太阳直射点
(1)黄赤交角:地球自转平面为赤道平面、公转平面为黄道平面,两面夹角为黄赤夹角(23°26′)
(2)直射点回归运动:夏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直射赤道,冬至直射南回归线,春分再次直射赤道。
注:昼夜变化:北半球自春分日至秋分日,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3.太阳风暴
指太阳向太阳系连续地以很高的速度和不稳定的强度释放的电离气体流。会干扰地球的磁场,破坏地球电离层的结构,造成无线电通信中断,还会影响大气臭氧层的化学变化。4.极光
极光是由于太阳粒子流轰击高层大气气体使其激发或电离的彩色发光现象。太阳喷射出高能带电粒子“太阳风”,撞击地球磁场,进入地球的两极地区,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
三、地球
1.两极扁赤道鼓的扁球体(源于自转);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2.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圈划分为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3.在地壳中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其次是硅,以下是铝、铁、钙、钠、钾、镁。地幔、地核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4.板块构造
六大板块:太平洋、亚欧、非洲、美洲、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
四、地球自转意义
1.时区:经度每 15°为一个时区,全球为 24 个时区;每个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区时,相邻时区时差为一小时,向东一个时区,区时早一小时。
2.中国跨 5 个时区,北京时间系东八区(东经 120°地方时)注:国家授时中心在陕西临潼。
3.本初子午线:即地球上的零度经线,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的经线作为全球的零度经线。以本初子午线为零度分东西两半球为东西经各 180°。但东西半球的划分是西经 20 度和东经 160 度。
4.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东经 180 度,由西向东减一天。
五、大气层
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 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水蒸气。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
1.对流层:10~20 Km、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平流层:20~50 KM、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50~3000Km空气密度小、存在电离层(80-5000 Km),反射无线电波。
六、海洋
(一)海水运动
1.波浪:海啸由于海底地震、地壳变动、火山爆发、山体滑坡、海中核爆炸等造成的巨 浪。海啸时掀起巨浪高度可达 10 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2.潮汐:在月球、太阳引力作用下周期性涨落。
3.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风为动力)、密度流(海水因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差异)、补偿流(海水减少,相邻海水补偿)
(二)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厄尔尼诺现象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拉尼娜现象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七、地质灾害
1.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1)震源: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2)震级:指地震的大小,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国际上通用震级标准为里氏分级表,共分 9 个等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差 32 倍。
(3)烈度:地震对地面所造成的破坏或影响的程度叫地震烈度。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是根据各地遭受破坏的程度和人为感觉的不同而不同。我国目前使用的地震烈度分为12度。
(4)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我国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台湾、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2.滑坡、泥石流、洪涝
滑坡指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下滑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指山区沟谷中由于暴雨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洪水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洪涝指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
八、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指全球气温升高。一般认为是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的破坏
(1)臭氧: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具有强氧化性,故可以刺激呼吸道。
(2)臭氧层: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 20-30 公里的平流层,臭氧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3.酸雨:人们一般把 PH 值小于 5.6 的雨水称为酸雨。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4.赤潮: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产生赤潮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各种氮、磷等营养盐类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注:淡水富氧化形成水华。
九、气象灾害
1.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百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从全球范围来看,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2.台风(飓风):台风(或飓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只是随着发生地点、时间和叫法不同,印度洋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
中国地理
一、地理位置
1.中国地理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2.领土四至:
(1)最北:黑龙江省北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处(53N)(2)最南:南海南部的曾母暗沙(3N)
(3)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135E)(4)最西:帕米尔高原上(73E)
东西横跨62个经度,约5200 千米。南北纵跨49 纬度(3-53),约 5500 千米。注:北极圈(66°33′N)北回归线(23.5°N)
3.邻国:
陆地边界:约 2.28 万千米。14 个陆上邻国(1)南部:越南、老挝、缅甸 注:东南亚(东盟)11 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2)南亚: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3)西亚 :阿富汗
(4)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无: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 注: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和乌兹别克;(5)北部:俄罗斯(6)东亚:朝鲜、蒙古
注:中蒙边界最长(4670km),中阿边界最短,只有90km。9 个陆疆临边省区:桂、滇、藏、新、甘、蒙、黑、吉、辽
中东: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包括埃、叙、黎、伊、约、科、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 18 个国家和地区。
4.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海岸线长 18000 多千米。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
二、地形 1.特点
五种地形:山地 33%为多,高原 26%,盆地 19%,平原 12%,丘陵 10%。
(1)四大高原:青藏、内蒙古、黄土、云贵高原。
(2)四大盆地:塔里木(最大的盆地)、准噶尔、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四川盆地。
(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大)、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半岛、岛屿
(1)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
(2)岛: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3)群岛:
①舟山群岛(最大)
②南海诸岛(东沙、西沙、中沙、南沙)
(4)大陆岛:是一种由大陆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岛屿。
(5)火山岛:海底火山持久喷发,岩浆逐渐堆积,最后露出水面而形成的。
(6)珊瑚岛:由热带、亚热带海洋中的珊瑚虫残骸及其他壳体动物残骸堆积而成的,主要集中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中。
(7)冲积岛:陆地的河流夹带泥沙搬运到海里,沉积下来形成的海上陆地。由于它的组成物质主要是泥沙,故也称沙岛。
3.地势西高东低
(1)三大阶梯:
第一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昆仑、祁连、横断山脉为分界线。
第二阶梯分布三大高原、三大盆地,平均海拔 1000-2000 米;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为分界线。
第三阶梯分布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平均海拔 500 米以下。
(2)山脉 ①东西走向:最北是天山-阴山; 中间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②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
③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④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
⑤弧形山系: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三、河流
1.太平洋:黑龙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2.印度洋:怒江(缅甸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3.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1.长江
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流经青海(青)、西藏(藏)、四川(川或蜀)、云南(云或滇)、重庆(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等 1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后在上海注入东海。长江全长 6397千米。
2.黄河
四、湖泊 1.五大淡水湖泊:
鄱阳湖(赣,最大)、洞庭湖(湘)、太湖(苏)、洪泽湖(苏)、巢湖(皖)2.最大的湖泊:青海湖(属咸水湖)
3.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青海柴达木盆地)
4.海拔最高的大湖:纳木错(藏)。
5.海拔最低的湖:艾丁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
五、资源概况
(一)土地资源
总面积 960(第三,俄、加)、耕地 95.1(第四位,美,印、加),平均每人土地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左右。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南方的丘陵地带的三大林区。中国最大天然林区的东北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三北防护林:1978 年,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从`1978 年开始到 2050 年结束,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 15%左右。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区域总面积 406.9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42.4%。
(二)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 2.5%。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 0.3%。
2.我国陆地上的地表水、地下水、冰川和永久积雪所蕴藏的水资源共 5 亿立方米,可被利用的水资源约 2.8 亿立方米,在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之后,列世界第六位。
3.我国水资源人均拥有量较低,是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全球 13 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4.反映一个国家水资源丰富或贫乏程度的主要指标为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径流量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5.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 6.8 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
(三)矿产资源
1.能源矿产的分布:我国能源的储量和产量居第一位的是煤,其次为石油、天然气。2.天然气: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陕甘宁盆地和川渝盆地
3.稀土:“工业维生素”,稀土元素氧化物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 57 到 71 的15 种镧系元素氧化物,以及与镧系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钪(Sc)和钇(Y)共 17 种元素的氧化物。
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四大稀土拥有国,中国名列第一位。(现朝鲜发现世界上最大稀土矿,储量为中国 6 倍。美、俄以及一些是有稀土资源的欧洲国家均为从中国进口稀土。日本已经囤积中国稀土足够其国内使用 100-300 年。
国情
一、行政区划 1.行政区域
我国拥有 34 个省级行政区,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 2 个特别行政区。注:88 年海南建省;97 年重庆市升为直辖市;97 年 7 月 1 日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成立特别行政区。
2.城市别名
广州:羊城 重庆:山城
长沙:潭城 成都:蓉城
昆明:春城 武汉:江城
上海:申城 济南:泉城
(二)名胜古迹
1.中华五岳:中岳嵩山(河南)、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山西)、西岳华山(陕西)、东岳泰山(山东)。
2.四大佛教圣地:峨眉山(四川)、九华山(安徽)、普陀山(浙江)、五台山(山西)
3.七大古都:北京、西安(陕西)、南京(江苏)、杭州(浙江)、洛阳、开封和安阳(河南)
4.三大石窟:莫高窟(甘肃省的敦煌)、云冈石窟(山西省大同)、龙门石窟(河南省洛阳)
(三)四大区域
根据秦岭—淮河线、400mm 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二、人口 1.人口的数量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1/5,我国人口在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达到 1370536875 人(含港、澳、台地区),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汉族人口占 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占 8.49%。2.人口的年龄结构
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占8.87%,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快速向老年型转变。老龄化是一个国际性的大趋势。通常认为,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化,主要看 60 岁以上的老人是否超过总人口的 10%,65 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是否达7%。
三、民族与宗教 1.民族
(1)民族状况 :56 个民族,云南省居住着 25 个少数民族,是我国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是珞巴族。人口在 400 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2)民族关系: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宗教
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道教为汉族固有的宗教(东汉)。
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独立自主自办;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
四、基本国策
1.计划生育(男女双方按法定婚龄各推迟三周岁以上初次结婚为晚婚,已婚妇女二十四周岁以上或者实行晚婚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为晚育)。2.节约资源 3.保护环境 4.对外开放 5.男女平等
五、重大工程建设
1.三峡工程(世界最大水利工程)
1994 年 12 月,三峡工程正式上马。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中堡岛,1997 年 11月 8 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2006 年 5 月 20 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大坝全长 2309 米,达到海拔 185 米设计高程。2.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 2002 年 12 月 27 日正式启动,工程分为:
(1)东线工程: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
(2)中线工程: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3)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入到黄河上游
3.西气东输工程
2002 年 7 月开工,2004 年 1 月 1 日正式向上海商业供气;2004 年 10 月 1 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建成投产;2004 年 12 月 30 日全线投入商业运营。西气东输东段工程启动气源地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气田,主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油田轮南首站,东抵上海白鹤镇末站,线路总长近 4000 公里,途经新、甘、宁、陕、晋、豫、徽、苏、浙、沪 10 省区市。4.西电东送
“西电东送”工程主要是把贵州、云南、广西、内蒙古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珠江三角洲、沪宁杭和京津唐工业基地。5.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工程)
青藏铁路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东起青海省省会西宁,西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全长 1956 公里。于 2001年 6 月 29 日正式开工,2006 年 7 月 1 日,全线通车。
六、数字中国
1.国内生产总值跃升到世界第二位;(2010 年)2.扶贫标准提高到 2300 元(2011 年)3.城镇化率由 45.9%提高到 52.6% 4.出口世界第一(2009 年,超越德国)5.进口世界第二(2010 年,次于美国)6.免费义务教育 2008 年 7.城乡相同比例选举 2010 年
8.人均 GDP:2003 年突破 1000 美元,2006 年越过 2000 美元关口,2008 年则超过了3000 美元。2012 年超 6000 美元。9.2006 年外汇储备超越日本具世界第一。10.2011 年城镇化率超过 50% 11.2011 年粮食首超 1 万亿斤
世界地理
一、分界线:
1.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2.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3.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4.欧非分界线:直布罗托海峡 5.北美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二、大洲: 1.最大:亚洲 2.最高:南极 3.最低:欧洲
三、大洋: 最大:太平洋
四、岛屿:
1.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2.最大的岛:格陵兰岛 3.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五、山脉:最长:安第斯山脉
六、高原: 1.最高:青藏 2.最大:巴西
八、平原:最大:亚马逊平原
八、沙漠:最大:撒哈拉沙漠
九、盆地:最大:刚果
十、海洋:
1.最小:马尔马拉海 2.最大内海:加勒比海
3.最咸:红海。最淡:波罗的海
十一、湖泊
1.最大咸水湖:里海 2.最大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3.最深湖:贝加尔湖 4.最高淡水湖:的的喀喀湖 5.最低最咸的湖--死海 6.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7.最大海湾:几内亚湾
十二、河流
1.流量最大:亚马逊河 2.最长:尼罗河 3.最长内流河:伏尔加河 4.流经国家最多:多瑙河 5.最长运河:京杭大运河
十三、世界上的国家 1.大洋洲:
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新西兰:绵羊之国 2.亚洲:
泰国:千佛之国 菲律宾:椰子之国 缅甸老挝:万塔之国 印尼:千岛之国 印度:孔雀之国 3.欧洲:
荷兰:风车之国 芬兰:千湖之国 西班牙:橄榄之国 葡萄牙:软木之国 德国:啤酒之国 波兰:平原之国 保加利亚:玫瑰之国 奥地利:音乐之国 瑞士:钟表之国 4.美洲:
加拿大:枫叶之邦 巴西:咖啡之国 阿根廷:白银之国 智利:铜矿之国 秘鲁:玉米之国 巴拿马:蝴蝶之国
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是国土疆域面积、地理区域划分、地形地貌特征、道路交通网络、江河湖海分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城市布局和城镇化扩张、生产力空间布局等自然和......
江夏区全面启动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2014年3月27日,江夏区召开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动员部署会,全面启动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江夏区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武汉市副......
第0章 绪论1、国情: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性和时间) 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6、监测的最终目的 :获取事物的动特点。 态变化信息并分析变化信息的合理性2、地理国......
北京市第一次全市地理国情普查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全市地理国情普查......
地理国情监测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的有效途径。地理国情监测,就是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定位技术(GNS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已有测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