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感言_长征的感悟

2020-02-27 感言大全 下载本文

长征感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长征的感悟”。

长征感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一曲雄浑惨烈、血泪交织的诗篇。80个岁月春秋,这段沙场记忆,借用时间的力量化为永不忘怀的历史,镌刻在每位中华儿女的心中,永不磨灭。它犹如精神火炬,自那黑暗的时光中点燃,常亮至今,永不熄灭。

1934年10月,随着红一方面军撤出江西瑞金,悲壮的长征之途拉开了序幕,两万五千里的生死行军路!在行军日记中,红一军团直属队的长征行程表表明,红一军团直属队至少走了1.8万里,而且行程表特别注明,军团下属部队的独立行军均不计入。而红一军团直属队党总支书记萧锋的日记表明,红一军团行军最长的部队走了二万五千里。而且在长征中,红军频繁迂回穿插,还要筹款、做群众工作,这都增加了红军的行程。此外,红军由于缺少地图,难免走错路。长征是一场行军作战,重走长征路难以还原真实的行军路线,在地图上测距更缺乏说服力。仅仅用地图数据来缅怀这段历史无疑是苍白的。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其中最著名的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先烈们的鲜血没有任何抱怨,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为我们争取来了带有一丝希望的亮光。

在长征途中,红军主力基本被消灭,武装力量十分微弱,但值得庆幸的是长征为工农红军保留下来了最后一颗火种。而在遵义会议后基本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思想,也算是基本上摆脱了红军领导层次矛盾的局面。让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的道路,这才是最应该遵循的准则,而长征则用巨大的代价让共产党的脚步重新回到了最贴合实际的道路中。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对于这个评价,我主要是侧重于文化和精神曾层面。与国民党单纯的军事作战不同,红军在地方军阀以及国民党正规军中艰难生存,在长征过程中将自己的价值观毫无痕迹的传输给了所能影响的每个地区,增进了民众对共产党的认同感。缺衣少粮的红军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养尊处优的国民党却烧杀抢掠,这无疑是最鲜明的对比,面对现实,国军所谓的剿匪真的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没有对比就没有真相,在事实面前所有的解释都是无力的。两万五千里,共产党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真正的让民众相信唯有共产党才是真正代表着他们利益的政党,才能拯救万民于水火中,才能挽救中国的危局。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个时候的红军将一粒粒希望的种子,撒播在长征途中,为迷茫的他们点燃火炬,也正是因为如此,共产党才能在圣地延安迅速壮大,并与国民党南北相抗。而坐观国民党,不仅没能彻底消灭红军,更丢掉了自己的执政理念,使百姓对政府产生了怀疑,动摇了自己的统治根基。表面上来看,国民党统治区域是大大增加了,对辖区内的统治不断强化,也为其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前提条件。然而长远看来,得不偿失,在长征中本就动摇的民心,在后期对日作战中再次被抛弃再一次疏远了统治下的民众,这也注定,战后国民党的必然失败。

长征中不仅将民众团结了起来,还树立了自己的独特的价值观,将党内的斗士京凝聚在了一起。以人为本,这个理论虽在当时病没有明确的提出来,却一直在践行。一直以来认为“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的共产主义战士,在这个时候也发现了他们自己本身的所作所为就在救世。我认为他们在这个时候才把个人英雄主义和“人本”思想区分开来,是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人”在历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人对于自身命运及其全人类历史进程的把握。“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只有依靠人类自身努力斗争去争取权力才能够显示人类生存的价值。这点在我党长期的斗争史里面显现的酣畅淋漓,“不自由,毋宁死”,被剥削、被压迫不是老百姓“天赐”的命运。在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下,党内愈加团结,逐渐成为一个让外人无法攻破的圆桶。长征途中牺牲的先烈,更用自己的生命为这个政党保驾护航。两万五千里的生死征途,没有被淘汰的则是最精锐的军团,最可靠的骨干。长征,就应该是共产党进行蜕变和追求人的价值尊严的外在的实质化向往。在国民党的通知下,所谓的人的尊严是所被限制在上层大官僚和大资本家中,即使是在统治内部,更多的是一种利益链条的集合体,当利益链上的某部分没有带来所预期的收入,则会被无情地抛弃,所谓的尊严与人性就完全的被掩盖了利益线条下。在这个怪圈中统治阶层可以利用手中的资源随意的交换,而民众只能选择被剥削,是不可以把握自身的命运。民众中没有人去思考如何去争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个法律所能给于的权利,整个统治集团内部,没有人去思考如何把握历史发展的潮流。

大智背后有大勇。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这意味着,长征路注定是鲜血染成的红色,但他们的顽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显得显得悲壮。身前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背后是飞机大炮,缺衣少粮饥寒交迫,光着脚走过没有路的“路”„„这些在我们90后看来是“决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们却圆满完成了。支撑他们走完漫漫长征路靠的是什么?是一股粗糙的、原始的、充充斥着无尽希望的精神动力,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历经千百年而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的源泉,长征精神是那个时代最为璀璨的主题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长征已经结束80年了,可我们都无法忘记。长征的胜利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标志,其所表现的长征精神已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不断前行的不竭的力量之源。在那个时代,它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思想,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领导集体,为中国革命重点希望之火。在当代,长征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为其注入新的时代精神,不断充满生机与活力。中国梦,国家之梦、民族之梦,又是我们每位公民自己的梦。80年过去了,那些先烈带着红色的记忆一个个离去。但他们所创造的伟大的长征精神却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在鲜血与战火中所铸造的长征精神,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仍然耀眼,这是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以长征精神铸就中国梦,这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长征中军民一家亲,在当下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的政党,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视为最根本利益。文化强国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中国梦的实现也有曲折道路,这就需要我们,要坚持用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鼓舞全体人民的斗志,用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勇于征服一切困难。人生就如大浪淘沙只有怀揣理想,脚踏实地才能留下自己的刻痕,才能坚持本心,不为外物所惑。

当代大学生更不应该选择淡忘这段太过痛苦的历史。长征精神是一部活在每个人心中的革命教科书,是我们接受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复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们更应该坚定自己的价值理想,坚持真善美,拒绝被虚假的丑恶现象所迷惑。我们要以先烈为榜样,努力成为四有青年,在创业或者工作中,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缅怀先烈去实现自己的梦,汇聚力量为中国梦贡献绵薄之力。

2015级旅游管理2班

骆媛媛 1540140204

长征感言(精选8篇)

第1篇:长征感言长征感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一曲雄浑惨烈、血泪交织的诗篇。80个岁月春秋,这段沙场记忆,借用时间的力量化......

长征

《长征》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重温长征史,树少年壮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

长征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礴、丸、岷”等三个生字,会写“丸、崖、岷”等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

长征

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东方欲晓,莫道君行......

长征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

《长征感言.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长征感言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长征的感悟 感言 长征的感悟 感言
[感言大全]相关推荐
[感言大全]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