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形象教案_诗歌形象鉴赏教案

2020-02-27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诗歌形象鉴赏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复习专题教案

复习目标

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2、归纳诗歌形象的分类;

3、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的方法:以课文和历年的高考试题为范例和模板,总结体悟形象的程序和要义,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年的高三复习备考。复习步骤及内容:

一、明考点

考试说明规定: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由下面诗词引出形象的含义和分类 提问:请你谈谈下列诗词中所刻画的形象。

苏轼《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学生谈论,老师归纳: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文学作品的形象对诗歌来说就是意境,既倾注着诗人的审美倾向,也包孕着诗人的感情。即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极富美感的“形象”。它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

三、对诗中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一)切入点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诗歌例析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二)答案组织范式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一)。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二)。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步骤三)。

(三)实战演练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答案:(1)寒冷、寂静(或:冷峭)

(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五、写景诗歌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一)意象类切入点

1、找出并描摹诗歌意象。

2、概括意象特点。

3、提示作者情感。诗歌例析

2004年全国卷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乌夜啼 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这两首诗的前两句都描写了日暮乱鸦图,结合全诗分析一下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答案:李诗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夕曛暗淡,返照城闉,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乌欲栖”,正是将栖未栖,叫声最喧嚣、最烦乱之时,无所忧愁的人听了,也会感物应心,不免惆怅,更何况是心绪愁烦的离人思妇呢?在这黄昏时候,乌鸦尚知要回巢,而远在天涯的征夫,到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呵?起首两句,描绘了环境,渲染了气氛,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李诗用乌鸦喧嚣、烦乱的叫声渲染氛围,用乌鸦的归反衬人的不归,引起思妇的烦乱和相思。)

岑诗由听觉引起。一片聒噪声,引得诗人抬起头来,故先写空中乱鸦。“日暮”时分,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自可想见地上少人,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派萧条景象。在对比中抒发作者昔盛今衰的感慨。

1、抓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多指意境或氛围特点)。

2、描绘诗中画面(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

3、剖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意境类切入点

诗歌例析(也可以以王维《山居秋暝》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组织模式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三)实战演练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暴风雨将临,诗人却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进而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在万籁俱寂的夜深,秋露轻盈无迹,打湿庭中桂花。全诗营造寂静、空灵、清美的意境,将思乡的情意表达得委婉动人,抒发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

六、咏物诗物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参照咏物诗)

1、抓物象的特点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诗歌例析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实战演练

早 梅(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分析诗人笔下的“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

(1)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幽香四溢,素艳芳洁。(2)第一联用对比手法,以万木来反衬早梅不畏严寒的品格。第三联从嗅觉和视觉感受的角度写出早梅内蕴幽香、外显素艳的姿色和风韵。抒发了诗人虽怀才不遇,但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2、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评价。

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抒发作者的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情怀。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形象的含义;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3、诗歌形象鉴赏练习【教学重点】1.找出诗词写了什么形象; 2.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形象的含义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 。3、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 【教学方法】方法......

诗歌形象鉴赏

诗歌形象鉴赏诗歌最具抒情性和形象性。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总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而诗的形象塑造与意境的开拓紧密关联,通过描绘形象创造意境,去反映生活,感......

诗歌鉴赏——形象

诗歌鉴赏——形象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歌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

鉴赏诗歌形象

2014年高考冲刺试题宝典数学专题试题 英语作文预测 语文作文预测 理综模拟试题练习(书P226)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描写、说明、抒情描写方式:直接(正面)......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诗歌形象鉴赏教案 教案 诗歌 形象 诗歌形象鉴赏教案 教案 诗歌 形象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