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书法教案全册(推荐)_五级上册书法教案
五年级上书法教案全册(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五级上册书法教案”。
第一课
快写要领(1)承前启后,笔断意连 教学要求:
1、了解笔顺常识。
2、让学生在读帖、临写的过程中遵循笔顺规则,快速书写。教学重点: 懂得笔顺规则,做到快速书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风筝飞那么高,会不会跑掉啊? 生:不会啊,因为有一根线连着它。
师:汉字笔画之间也有一根看不见的线连着呢?
二、新授内容
汉字前后两笔之间虽不连接,但却有一根看不见的线,这就像人放风筝一样,彼此关照,遥相呼应。当我们在写上一个笔画时,应预先考虑下笔画的位置,前后两笔怎样关联,上笔收笔时所产生的笔势怎样为下一笔起笔所利用,即前一笔的收笔怎样来开启后一笔的起笔。这样才可以承前启后,以最短的、最合理的距离姿态联系两笔,提高书写速度。
虚线就像风筝的线一样,把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表示出来了!还有,沿着虚线,从上一笔过渡到下一笔会更自然、更顺畅,速度也会加快!
(1)点画间的承前启后
在漫长的书写历史进程中,根据书写的笔顺与审美习惯,汉字笔画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姿态。前后两笔之间存在着无形的内在联系,常表现为显或晦,或明或暗,前后、上下之间,笔虽断意却连。了解前后笔画之间的这种联系,对我们提高书写速度是有补益的。(2)偏旁间的承前启后前后
在书写中除了要注意前后上下两笔之间的姿态关联之外,要想加快书写速度,则还需要注重偏旁部首之间的上下左右的关联照应,尤其是带钩挑的偏旁。钩挑原本是没有的,而是在漫长的书写历史过程中,因笔势的往来而形成的,并最终固定下来,形成现在这种特定的形态。因此我们在日常书写时,应多多关注这些笔画偏旁的势态。
三、比一比,写一写
1、观察范字,进行对比。
2、说说你的发现。
四、写一写
学生练习书写:小、今、兰、衣、办、州、求、燕等字,师巡视辅导。
五、作品展示
六、教学总结
第二课
快写要领(2)变直为曲,笔画灵便 教学要求:
1、了解并掌握横和竖变曲为直的要点。
2、让学生在读帖、临写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直为曲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变直为曲的方法,快速写字。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指名上台用行书书写:斗
开
华 师小结并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试一试,比一比。
1、请认真的书写横竖各一条直线,老师计时。
2、请徒手书写横线和竖线各一条,老师计时。
3、比较时间。
4、讲述:横平竖直是楷书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楷书书写的基本要求。书写时要写得好,必须小心谨慎、一丝不苟才能达成。所以楷书书写速度慢,难以快捷。如果将四班的点线改成弯曲生动的点线,则自然加快了书写速度。
三、老师范写,并讲解要领。
四、学生写一写。
1、生观察书上的范字,练习描摹长横、左竖、右竖。
2、学生练习书写:互、盂、差、津、乔、吐、赤、顺。
3、教师巡视指导。
五、学生练习。
在作业本上练习写几个字,注意变直为曲的运用。
六、作品展示
选择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师指出作品中的优缺点。
七、教学总结
第三课
快写要领(3)顿处减弱,稍停不顿 教学要求:
1、了解楷书的顿处的含义。
2、让学生在读帖、临写的过程中初步懂得减弱顿笔,稍停不顿。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稍停不顿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指名上台用书写:本子、样子 师小结并导入新课。
二、指导认识楷书的顿笔
1、学生自读教材上的概念。
2、试着圈画出:写、回的顿笔。
三、比一比,写一写。
1、生观察书上的范字,讨论顿笔的写法。
2、学生书空。
3、练习书写教材上的四个字。
4、对照范字,找出问题,练习书写。
四、学生练习。
五、写一写
先体会汉字顿笔的书写方法,再临写,适当加快书写速度。
六、作品展示
选择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师指出作品中的优缺点
第四课
快写要领(4)折处带转,笔势畅快 教学要求:
1、了解并掌握折处带弯。
2、让学生在读帖、临写的过程中初步折处带弯的书写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折处带弯的特点,体会它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指名上台用行书书写:日 曲 师小结并导入新课。
二、观察照片,对比体会折处带弯。
1、学生观察照片,对比示意图,找出最喜欢的画法。
2、说说喜欢的理由。
3、教师讲解:写折画时能带点儿弯,就能把字写得又快又顺畅。
三、观察范字,进行对比。
1、生观察书上的看一看
2、说说你的发现。
四、描一描,写一写。学生练习写笔画,师巡视辅导。
五、写一写
学生练习书写:巴、召、巨、陋、甩、邑、锅、愚等字,适当加快书写速度。
六、作品展示
选择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师指出作品中的优缺点。
七、教学总结
第五课
快写要领(5)遵循笔顺,笔势顺畅 教学要求:
1、了解笔顺常识。
2、让学生在读帖、临写的过程中遵循笔顺规则,快速书写。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笔顺规则,做到快速书写。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指名上台用行书书写:巨大、甩头 师:小结并导入新课。
二、复习笔顺规则。
1、学生小组讨论复习笔顺规则。
2、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
三、比一比,写一写
1、观察范字,进行对比。
2、说说你的发现。
四、比一比,写一写。
1、学生观察。
2、试着探讨古人竖式书写的好处。
3、尝试调整某些字的书写笔顺,基本原则是快捷。
五、写一写
学生练习书写:义、乃、出、状、印、主等字,适当加快书写速度。师巡视辅导。
六、作品展示选择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师指出作品中的优缺点。
七、教学总结
第六课
楷书概述 教学要求:
1、了解楷书的由来及历史背景。
2、比较概述与隶书的笔画的不同之处。
3、欣赏楷书楷体书写作品,感受楷书由隶书演变过程。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楷体的由来以及演变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了解楷书来历和历史背景
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有如类人猿进化成人。隶书发展成楷书,标志着汉字最终走向成熟。
楷书又称为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从隶书孕育、演化而来,初创于汉代末年,成熟于魏晋,鼎盛于唐代。楷书简化了的隶书的波磔,笔画平直而便于书写,基本笔画也更加丰富和完善。点、横、竖、撇、捺、钩、提、折等笔画全部产生,形体更趋方正、规范和固定。
二、比一比隶书与楷书的笔画有哪些不同作品之间进行比较分析
三、作欣赏楷书楷体书写作品,感受楷书由隶书演变过程
楷书发展到唐代达到了巅峰。唐楷法度森严,画笔精到,横平竖正,字形方正,稳健沉着,以静制动。唐代楷书风格多样,群星璀璨,家高手辈出。代表书法家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可谓是光照后世。
1、欣赏:《宣示表》(局部)三国魏 钟繇
2、欣赏:《始公平造像记》(局部)北魏
3、欣赏:《张猛龙碑》(局部)北魏
4、欣赏:《九宫格醴泉铭》(局部)唐代 欧阳询
5、欣赏:《孔子庙堂碑》(局部)唐代 虞世南
6、欣赏:《雁塔圣教序》(局部)唐代 褚遂良
7、欣赏:《颜家庙碑》(局部)唐代 颜真卿
8、欣赏:《玄秘塔碑》(局部)唐代 柳公权
四、教学拓展
说一说你知道历史上还有哪些书法大家?查一查书法词典。
五、教学总结第七课
认识毛笔 教学要求:
1、认识毛笔及毛笔的种类。
2、如何挑选毛笔、如何保养毛笔。
3、介绍毛笔的“四面八方”——如米字格中“米”字所指的八个方向。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毛笔的发展、制作工艺。
2、掌握毛笔的“四面八方”。
3、掌握毛笔的“四面八方”——如米字格中“米”字所指的八个方向。
教学过程: 对毛笔的认识:
我们谁都见过毛笔。在我国,创造毛笔的历史已经有五六千年了。据文物考证,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了毛笔。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的毛笔实物,是1954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的战国楚墓中出土的毛笔。毛笔的笔头一般都是兽毫做的,柔软而有弹性,它能写出轻重浓淡、干湿枯润、方圆多变的笔画来,也正因为如此,毛笔书写才富有魅力。
(1)毛笔的种类
根据笔毫原料及性能,毛笔可分为硬毫笔、软毫笔和兼毫笔。硬毫笔主要是用黄鼠狼尾毛或兔毛等制成(又叫狼毫、紫毫),特点是弹性大、硬度强,写出来的笔画劲利挺健。软毫笔主要选用羊毛或鸡毛制成(又叫羊毫、鸡毫),特点是弹性小、柔软湿润,写出来的笔画丰满而富有变化。兼毫笔在一支笔内兼用了软硬两类笔毫,其性能介于硬毫笔和软毫笔之间,刚柔相济,软硬适中(如白云笔)。按笔头的大小来分,毛笔可以分为大字笔、中字笔和小字笔。比大字笔大的还有提笔、斗笔、揸笔等。
依据笔毫的长短,毛笔还可以分为长锋笔、短锋笔。
毛笔有大小,笔毫有长短,种类繁多,要根据不同的字体和写字的大小,以及个人习惯进行选择。(2)毛笔的构造
毛笔由笔杆和笔头组成。笔头细分起来又分笔锋、笔腹、笔根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在书写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笔画中最细的部分和出尖儿的部分是笔锋写成的,笔画中等粗细的部分是用笔腹写出的,笔画最粗的部分是用笔根写出的。(3)毛笔的选择
无论什么种类的毛笔,都要求质量要好,选料制作精良。衡量毛笔质量的标准是四个字,即:尖、齐、圆、健。“尖”指锋颖尖,笔锋收得拢。“齐”是指笔毫化开后,捏扁起来看锋颖齐整。齐说明选毫纯净,制作精良。“圆”指笔头圆锥体规整饱满。圆则笔毫能聚中,可八面出锋。“健”指笔锋劲健,富有弹性。
具有以上四种特质的笔就是好笔,所以“尖、齐、圆、健”被称为毛笔“四德”。
(4)毛笔的使用与保养
新毛笔要用温水浸泡,让它慢慢化开。不可性急用蛮力捏开。每次用后必须洗干净,吸去一部分水分,将笔锋理齐顺,使锋颖聚拢中正,然后套上笔帽或者悬挂起来。毛笔保养得好,利于书写,延处长使用寿命。
(5)毛笔的“四面八方”——如米字格中“米”字所指的八个方向。笔毫为锥体,分“四面八方”——习字本或毛边纸中的米字格正好能反映它的“四面八方”。教师总结
第八课
领悟毛笔 教学要求:
1、认识和运用各种笔法藏锋、回锋、中锋。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过程与方法: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中锋用笔
2、体会和控制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如:藏锋、露锋、提笔、按笔。
3、藏锋、回锋的讲解和掌握。教学过程:
一、执笔
人们普遍采用的执笔方法是五字执笔法。五字执笔法也叫“拔镫法”。它的特点是五指齐力,既可紧执笔管,又舒适自然,便于书写。五字执笔法将执笔的方法及五个指头的职责作用概括为五个字,即:擫、押、钩、格、抵。
擫,即用大拇指指肚贴住笔管左侧,与食指相对用力。
押,食指中关节上突,指尖下倾,用指头的指肚处触管,与拇指相对用力。
钩,中指弯曲,与食指轻轻相并,指尖下倾,指肚触管,钩住笔管向掌心方向用力。
格,无名指爪肉交界处抵住笔管,用力与中指基本相对。抵,小指自然弯曲,贴在无名指旁边,辅助无名指用力。
五字执笔法适合拿一般大小的毛笔写字。如果是用提笔、斗笔写擘窠大字,那么执笔方法又有所不同。执提笔、斗笔要将笔管靠在虎口或者食指根部骨节处,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散开在前后左右包抓住笔管。
二、身法
身法就是写字时身体的姿势,包括坐姿和立姿两种。
坐要端正,两腿自然分开,身体略向前倾斜,与桌子保持一个拳头的距离。
站立书写时,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一手执笔一手轻按桌面,用力不要过大,身体微微向前倾斜。
三、用笔
执笔是为了用笔。用笔是指在书写过程中控制毛笔的具体方法和规则,其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中锋用笔。其常用的用笔方法有:藏锋与露锋、提笔与按笔、转锋与折锋。
四、练一练
运用所学的方法练习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和回锋收笔,以及提按转折。
五、说砚
砚是磨墨、盛墨和蘸墨的器具,对于古代的书法家来说非常重要,也是古代读书人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砚也被列入文房四宝。
六、教学总结第九课
临摹方法 教学要求:
1、让学生了解临摹的方法和作用;了解临、摹和创造的关系。
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临、摹的方法,了解只有继承才有创新。临、摹和创造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介绍什么是临摹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是习字过程的必经阶段。但从学习的目的来说,却不能以此为止境。在初学的时候,总是越摹越不对,越临越不像,甚至无意再临摹下去了。不如干脆自己来个创造吧!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古代优秀的书法作品,是积累了很多年和无数人的写字经验(直接地学习和间接地学习)而创造出来的。所谓创造,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在继承了前人的经验以后,再进一步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只能是由学习中间达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然后可以自出新意,变化笔法,别具形体,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要知道号称“书圣”的王羲之,也是从艰苦的实践和体验中成长起来,不是生来就是大书家的。
二、摹法:
(1)描红:
小学生初学写字,要先描“红模”。红模是印好的红字范本,用墨笔照样填上;填得多了,手就熟了,对于每个字的形体,在心中手上都能有个大概。
(2)摹书:
把油纸或其他透明而不浸墨的纸,罩在碑、帖上面来摹写,古人叫作“响拓”。
初学写字不先摹写,就不容易入手,如用透明的纸蒙在上面,笔随影写,练习久了,字的结构自然就会写好,所以“对临”(是对着碑、帖临写的意思)之先,应从摹写开始,可以事半功倍。
三、临法:(1)方格临写:
凡是临写楷书,要用有方格的纸来临,这是为把字体大小、笔画长短排列匀称,有些依*。将碑、帖放在对面或旁边,看一字,临一字。
(2)去格临写:
如临行、草书,应用无格的纸,就其行笔连接的地方,注意临写;所以用无格的纸,是为了免受拘束。(以上两种方法都算作“对临”。)(3)分临:
就碑、帖中笔画最清楚无缺损的字选择一个,把这一个字分拆开来,看它一点一画的安顿,学它的结构;再看它每一点、一画的起止转折,学它的笔法。每天一字,至多三、五字,不可贪多。(4)空临:
古人学习书法,随时随地都能用功,就是用一枝竹筷或用手指代笔,坐着无事,画沙、画地;睡在床上,画被、画腹;甚至书空作势,只要胸中具有碑、帖字体的笔画结构的印象,用指画空临,也可以收到效果。(5)背临:
平时将所临写的碑、帖,熟记心中,临写的时候,将碑、帖合起来,照它的笔法、结构,背着摹仿,写完之后,用原碑、帖来对照,如果发现有不对的地方,随时重写更正。凡经过更正的字体,印象较深,以后便不易忘记,能收到较大的效果。
四、摹临法:同时摹临:
先用透明不渗墨的纸,将所要临写的碑、帖摹出,然后用较薄的纸,罩要摹本上,再对照碑帖临写出来。既摹之后,对于结构、笔法已经大概明了,再加临写,形体和精神,更可以结合起来,这对于学习书法是很有益处的。
从前王羲之说:“始书之时,不可看其形势,一遍正手脚,二遍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以遒润,五遍益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临之,为取滑健能,不计其遍数。”(《笔势论》)他所说的一遍正手脚,是说写第一遍的时候,要先把字的手脚端正起来,手脚就是字的笔画,横、坚、撇、捺之类,先把它摆端正了;第二遍得形势,形势就是每个字的形体,因为第一遍,只能将手脚安放端正,不暇注意全体,到了第二遍就应该注意每一个字的整体位置;第三遍微微似本,既在第一遍端了手脚,第二遍注意到整体结构,现在第三遍就应该求其稍微像原本了。
这是专指结构而言,到了第四遍,就是应该注意笔法的时候,所以说:“加以遒润”。“遒”是运笔沉着有劲,这是说运笔不论方、圆,笔画总要挺拔;“润”是笔墨秀健不枯槁的意思,行笔太快,墨气不匀,写出来的字,干燥枯焦,当然不会秀润;行笔太慢,笔画滞肥,墨气钝涩,这样“润”倒“润”了,却以不“遒”,就像一个胖子徒有虚肉,不见筋骨,臃肿无力;行笔应该是不快不慢,从容运行,写出字来,不肥不瘦,自然会秀润有劲;最末写到第五遍,已经到了熟能生巧的火候,所以说:“益加抽拔”。“抽拔”的意思,就是笔能提得起来(在新学写字的时候,笔是塌在纸上,提不起来的。),灵活运笔,纵横挥毫。如果运笔还是生涩,则并末达到纯熟,仍要多写,不得计较遍数。以上是指练字的一个阶段来讲的。写到某一阶段可以达到某种程度,逐步深入逐步提高。只要按步就班地学习,自然会有成功的一天。俗话说:“字无百日功”,就是说,要经久不断的练习,才会见到功效。
五、读碑、帖法:
上面所说摹、临的方法,是学习书法必经的阶段,决不可少的。而帮助摹、临,使得进步更快,还有读碑、帖的一种方法。我们在不临写的时候,把碑、帖摊开来对它的一笔一画,以至字体的结构变化仔细端详。其次,再研究它的笔法,对它的起笔、住笔和运笔中间的转折,都一一加以领会。这样,对于临碑、帖是有极大帮助的。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临、摹的方法,知道了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要继承传统,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所以我们要努力学好书法基本功。
第十课
点画之美(1)横与竖 教学要求:
1、掌握用笔横、竖等基本笔画技法。
2、让学生更好去体验书法的点画,提升兴趣,开阔思维。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用笔横、竖等基本笔画技法。
2、掌握垂露竖、悬针竖。让学生更好去体验书法的点画,提升兴趣,开阔思维。
3、藏锋、回锋的讲解和掌握。教学过程:
一、导入:
横与竖是汉字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笔画。横画平伸,起平衡作用,竖画垂直,起支撑作用。有了横、竖笔画,字的结踏实。
竖画除有长短之别外,主要有两种基本形态,即垂露竖和悬针竖。
二、例字赏析 ① 19
②
③
三、教学示范①
②
③
四、写一写、练一练、评一评运用所学的方法练习垂露竖、悬针竖。
五、教学总结
第十一课
点画之美(2)撇与捺 教学要求:
1、认识和运用撇与捺的名称与种类。
2、学会撇与捺的不同写法。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撇与捺在汉字中的结构法则。
222、体会和控制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撇画的基本形状是起笔粗,收笔出锋,向左下斜。
(2)讲述捺画的基本形状是起笔逆锋入笔、转锋向右下顿笔、向右下按笔而行、顿笔折锋向右、提笔收锋,锋从中出。
二、例字赏析、教师示范 ①
②
三、想一想,比一比
下列范字哪些地方有错误?之处并改正。
四、写一写、练一练、评一评
五、教学总结 第十二课
点画之美(3)横折与提 教学要求:
1、认识和运用横折与提的名称与种类。
2、学会横折与提的不同写法。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横折与提在汉字中的结构法则。
2、体会和控制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颜体横折的基本形状是横轻竖重。
(2)讲述提画的基本形状是起笔粗,收笔细,向右上斜。
二、例字赏析、教师示范①
②
三、写一写、练一练、评一评
六、教学总结
第十三课
点画之美(4)点与钩 教学要求:
1、认识和运用点与钩的名称与种类。
2、学会点与钩的不同写法。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点与钩在汉字中的结构法则。
2、体会和控制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点的基本形状和书写方法:点画上轻下重、腹平背圆。①露锋顺势朝右下入笔铺毫 ②稍顿 ③朝左上提收
(2)讲述钩的基本形状和书写方法: ①逆锋朝左上入笔
②折锋向右下顿笔、铺毫、调锋、蓄势
③向下力行 ④向左下石笔 ⑤顿笔、调锋 ⑥提笔向左上收毫出锋
二、例字赏析、教师示范
①
②
三、写一写、练一练、评一评
四、教学总结
五、拓展故事 《蔡伦造纸》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文字是刻在甲骨上,或是写在竹简、丝绢上的,这些材料有的十分笨重、有的十分昂贵,给人们造成了许多不便。
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有些人便开始使用一些较为便宜的植物纤维造纸,可这种纸看起来十分粗糙,书写起来仍然很不方便。到了东汉时期,有个叫蔡伦的宦官决心为人们寻找一种实用的造纸方法。
蔡伦经常到河边,观察妇女们洗蚕丝和抽蚕丝的“漂絮”过程。他发现好的蚕丝拿走后所剩下的破乱蚕丝,会在席上形成簿簿的一层东西。有人就把它晒干,用来糊窗户、包东西,或是用来写字。
他到造纸的作坊,向造纸的工匠们请教,渐渐地了解和掌握了造纸的基本过程。为了造出既经济又实用的纸,蔡伦采用了树皮、麻皮、破布、废渔网等常见的材料,把它们捣碎,做成纸浆。
蔡伦天天试验,月月试验,把自己弄得整天脏兮兮的,周围的人都把他当作怪人,不愿意接近他。可他从不理会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埋头研究他的造纸新方法。
他采用“漂絮”的方法,用席子去捞那些纸浆,捞出来的纸浆就会在席子上形成簿簿的一层,晒干后就成了纸。
蔡伦终于成功了。他造出了价格低廉、便于携带和书写的纸,这一伟大发明被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第十四课
点画之美(5)竖折与竖弯 教学要求:
301、认识和运用竖折与竖弯的名称与种类。
2、学会竖折与竖弯的不同写法。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竖折与竖弯在汉字中的结构法则。
2、体会和控制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竖折的基本形状和书写方法:
①逆锋朝左上入笔 ②转锋向右下顿笔 ③向下力行 ④向左逆锋起笔写横 ⑤顿笔、调锋 ⑥向右上行笔 ⑦再向右上提笔 ⑧向右下顿笔 ⑨向左回锋提收
(2)讲述竖弯的基本形状和书写方法: ①逆锋朝左上入笔 ②转锋向右下顺笔 ③向下力行
④向右转锋,轻顿收笔
二、例字赏析、教师示范 ① 32
②
三、写一写、练一练、评一评
四、教学总结
第十五课
综合实践——玩“字”游戏 教学要求:
1、本活动通过游戏活动,引领孩子感受玩“字”游戏的乐趣!
2、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只要目的,它具有强烈的综合性。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并认识玩“字”游戏,梳理好游戏的基本特点。
342、将想了解有关“字”游戏的问题表达清楚。自主寻找答案。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自古就有玩“字”的传统。巧妙的节日灯谜,风趣的打油诗赋,无不咬文嚼字,凸显了汉字的文化特色。在玩“字”的游戏中了解汉字的笔画组合,在幽默的情趣中感受汉字形、声、意的美妙,益智又是娱乐。
二、介绍玩“字”谜
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它主要根据方块汉字笔画繁复、偏旁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变的特点,运用离合、增损、象形、会意等多种方式创设。
三、创设谜面,揭露谜底 谜面:
谜底:
四、寻找“形近字”
五、戏写藏头诗
六、知识拓展——剪喜字
七、课堂总结
第一课、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教学目标:1、了解书法艺术。2、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3、了解书法的字体有哪些。 教学过程:一、学生通读课文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不会的生字可......
书法全册教案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贤: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重......
华文版五年级(下)书法教案 1 第一单元 基本笔画——钩第1课 竖钩和弯钩教学目标:1.掌握竖钩、弯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
四年级书法教案第一讲笔画少与笔画多的字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独体字“大”、“六”、“事”、“重”的写法,体会独体字的写法。2、会写独体字的占格及特点。 教学重难......
华文版四年级(下)书法教案 1第一单元 左右结构之二第1课 提土旁、王字旁 教学目标:1.掌握提土旁、王字旁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