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2、掌握古汉语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复习方法]
借用多媒体,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复习巩固。
[复习设计]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通假字:“具”、“要”--本字:“俱”、“邀”)
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
①音同形似。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意思是“集市”
②音近形似。如: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意思是“嘱咐”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意思是“显现”
③音同形异。如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意思是“横放的”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通“以”,意思是“以后”
④音近形异。如: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道”通“导”,意思是“导向”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二)、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①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河”古代指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
②有的词义缩小了,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指丈夫的配偶
③有的词义转移、变化了,如“二豪贼劫持”中“贼”,原指强盗,现指小偷;“齐人固善盗乎”中“盗”,原指小偷、偷盗,现指强盗,“贼”“盗”二字意义古今正好调了个位。
④有的单音节词连用,易与现在双音节词混淆,如:“痛恨”古指“痛心、遗憾”。
(三)、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在句中的含义。如:
又安敢毒焉(怨恨)
毒呼嘘毒疠(有毒的)
赋敛之毒(毒害)
(四)、词类活用:
根据一定语言习惯,把一般用作甲类的词,当作乙类的词来用,就是词类活用。
①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
乃钻火之烛也。(烛:名作动,照亮)
屏障中抚尺一下。(下:名作动,敲、打)
何苦而不平。(苦:形作动,愁)
②名词活用作状语。如: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来形容动词“运”,名作状,用箕畚。)
北通巫峡。(北:来修饰“通”,名作状,向北。)
③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
尔安敢轻吾射。(射:动作名,射箭的本领)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良实:形作名,善良诚实的人)
④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如:
得而腊之以为饵。(腊,原指干肉,名词,这里是“使……成干肉”)
无案牍之劳形。(劳,原指劳累,形容词,这里是“使……劳累”)
⑤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宾语)”“认为……美丽”
齐威王欲将孙膑。(将,原是名词,这里应为“以……作将军”)
[例题解析]
例题一: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卑鄙)
B、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措”,放置)
C、且焉置土石(哪儿)
D、以缚背刃(背靠)
解析:此题涉及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点。B、“厝”通“措”,意思正确;C、多义词,这里理解正确;D、“背”,名作动,正确;A、“鄙”,古今异义,这里应是“目光短浅“,所以答案是A。
例题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峨大冠,拖长绅者<2>坐縻廪粟<3>吾子未之思也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解释能力,采用主观题形式。解答此题一定要弄清全句意思,明确加点词各自的特点,从而作出正确解释。<1>句意思是“高戴着帽子,拖着长长腰带的人”,“峨”用作动词,属词类活用(形作动),解释为“高戴”;<2>句中“坐”是多义词,此处应是“白白地”;“縻”是通假字,通“糜”,浪费、消耗之意。<3>句中“吾子”是古今异义现象,不同于现在“我子”,这里意思是“你”,对别人的礼貌称呼。
[复习小结]
1、文言实词由于时间流逝,与现代汉语的用法、词义往往有较大差异。古今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是初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主要障碍之一,复习时应把这些内容作为重点,通过比较、归纳,真正掌握这些内容。
2、复习文言实词,不能光靠背记词义,应词不离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考虑它们在句中的具体意义。学习古汉语语法知识,是为了帮助理解词义,不要孤立、抽象地讲解语法知识。
3、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一定要以熟悉课文为前提,课文的注释要认真看,课后的练习要认真做,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积累词语,并能举一反三,灵活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
[应用练习]
A组
1、找出句中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它在句中的意思。
[教学方法:采用抢答比赛]
(1)虽蚤知从先生长者学问(2)无他,但手熟尔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诎右臂支船
(5)文理有疏密(6)对镜帖花黄
(7)系向牛头充炭直(8)策勋十二转
(9)甚矣,汝之不惠(10)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1)出门看火伴(1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13)圣人非所与熙也(14)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15)良鄂然,欲殴之(16)置于市,贾十倍
(17)将衙外以惑愚瞽也(18)百废具兴
(19)缚者曷为者也(20)无陇断焉
(21)必能裨补阙漏(2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4)是以简拔以遗陛下
2、与“一厝朔东”一句中“厝”用词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素悍勇而轻齐/缚者曷为者也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前人之述备矣
C、 良鄂然/板印书籍
D、 置于市,贾十倍/得无异乎
3、解释下列加点字,指出古义、今义。
(1)学而不厌(2)是非君子之道(3)会宾客大宴
(4)几欲先走(5)西蜀之去南海(6)王曰:“何坐?”
(7)危急存之之秋也(8)微斯人,吾谁与归(9)汪然出涕
(10)青春作伴好还乡(11)陶后鲜有闻(12)虽我之死
(13)向吾不为斯役(14)臣本布衣(15)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6)牺牲玉帛(17)小大之狱(18)先帝不以臣卑鄙
(19)中间有力拉崩倒之声(20)无论魏晋(21)阡陌交通
(22)则有去国还乡(23)春和景明(24)前人之述备矣
(25)其实味不同(26)今天下三分(27)三顾茅庐
4、下列加点字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所以然者何去属于作文以记之
B、寡人反取病焉越明年
C、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停车坐爱枫林晚深入不毛
5、比较下列各组多义词,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高可二黍许瞬息可就
①许②就
杂然相许持就火炀之
始一反焉以光先帝遗德
③始④遗
始龀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去死肌,杀三虫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⑤去去国还乡⑥病寡人反取病焉
西蜀之去南海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岁赋其二
⑦名有仙则名⑧故公问其故
不能名其一处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齐使田忌将而往岁赋其二
⑨使晏子将使楚⑩赋赋敛之毒
齐命使各有所主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找出与“若毒之乎”中“若”意义相同的一项()
A、貌若甚戚者B、若止印三二本C、若所市于人者
7、指出下列词性有什么变化,并加以解释。
(1)妇抚儿乳(2)但微颔之
(3)所宝以百数(4)彼不我恩也
(5)布囊其口(6)因长跪履之
(7)陟罚臧否(8)优劣得所
(9)亲贤臣,远小人(10)殚其地之出
(11)退而甘食其土之有(12)君将哀而生之乎
(13)不蔓不枝(14)毕力平险
(15)居庙堂之高(16)良因怪之
(17)木格贮之(18)岁赋其二
8、选出与“齐军既已过而西矣”中“西”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我将东徙B、良殊大惊,随目之/乃钻火烛之
C、有一第父衣褐/因长跪履之D、干城之具/以缚背刃
B组
阅读下面短文,答题。
(一)
杨朱之弟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也。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注]①素衣:白色的衣服②缁(zī)衣:黑色的衣服
1、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并写出它们各自的本字。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曩者使女狗白而往
②子亦犹也
③子岂能毋怪
3、指出下列加“”字用法有什么特点,并解释其意。
① 衣素衣而出
②天雨,解素衣
③狗白而往,黑而来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文言实词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2、初步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3、正确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初步......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文言文实词练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文言文实词练习1.爱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宽厚而爱人秦爱纷奢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2.拔剑坚,故不可......
文言实词复习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掌握古汉语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2、学会通过归纳,牢固掌握课内常用文言实词意义。3、学会通过知识的迁移,阅读课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