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谣 教案教学设计
长城谣
席慕容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基本内容和思想。
2:体会诗歌中寄托的游子挥之不去的乡愁和思乡之情。
3:感受诗歌意象,领悟诗歌意境。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体会诗境之美以及作者强烈的感情。
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营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发感情。
教学突破: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作者的资料,准备诗歌的配乐朗诵带或录像带。
2.了解诗歌朗诵的相关常识。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反复朗读,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2.自选一首现代诗,作好准备,参加朗诵比赛。
课时、1
教程
简介作者:席慕蓉:1943年出生,蒙古族女诗人,原名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的大江河。“慕蓉”是“穆伦”音译席诗多写爱情、人生、乡愁,清新易懂,使其拥有大量的读者。
正音正字yān焉支
学习第一节
思考:
1、从简洁质朴的文字里你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要点历次战争与“长城”恩怨荣辱与“长城”历史与“长城”
2、找出修饰长城这个抒情意象的词语。(无情冷眼)
3、追问:为什么“无情”?为什么“冷眼”?
提示:数千年来,诸侯、军阀等统治者,为了各自的利益,在长城下点燃了多少次烽火啊。杀伐纷争,血流成河。长城,像个至高无上的尊者,像个无所不知的智者,冷眼看着这人世的朝代更替,沧桑变迁。青山依旧,长城依旧,而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统治者哪里去了呢?塞北的风沙中,消失了那些匆匆过客,也泯灭了人世的恩怨情仇。长城的无情,只不过是对那些挑起争斗的贪婪的人的蔑视和憎恶,这恰恰反映对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深切的同情。
(全班齐读第一节,要用深沉、舒缓、凝重的语调突现历史的沧桑。)
读第二节思考
1|、长城为什么使诗人唱不成声,写不成篇,一提起就烈火焚起?
提示:作者含蓄地写出了古老的长城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和影响。长城已经成为民族的象征、祖国的象征。作者心系长城、心系故乡,视古老的长城为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面对它,自然歌不成声,赋不成篇,又魂牵梦绕、挥之不去,这种思乡情结便借助长城的“躯体”、“面容”、长城的“云”、“树”、“风”传递出来
读第三节,感受作者浓烈的思乡情怀。
小结
第一节 审视历史,凸现长城的沧桑。第二节借助长城,倾诉满腔的热忱
第三节依托梦境,流露深沉的相思
刻画长城--历史见证,历经沧桑
依恋长城--唱不成声,写不成篇
梦回长城--思乡难眠,梦回故乡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诗人借长城抒发了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有对历史的反观,全诗意境悠远,感情真挚,语言质朴。
课外拓展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长城谣 教案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长城谣》教学设计《长城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2、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学会欣赏诗和品味......
《长城谣》教案【教学目标】1.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游子挥之不去的乡思乡愁,并获得审美愉悦。2.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会欣赏诗歌,更好地品味诗歌。 3.学习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
《长城谣》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席慕容长城谣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8篇)由网友“机智的卡车”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席慕容长城谣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篇1:席慕容长城谣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