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教案25_高考语文1轮复习教案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教案25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考语文1轮复习教案”。
第三讲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舟中二首(其一)
(宋)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
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四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先写风涛迅疾,如万马破空而来,瞬息千里;次写风涛气势,有横压三江五湖之气概。
【参考答案】 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花声题岳阳楼
(宋)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
元丰中张舜民从高遵裕征西夏,掌机密文字,做诗讥议边事,于元丰五年冬十月,谪监郴州茶盐酒税,南行途经岳阳。
此词开头、结尾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任选一处试作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濛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内心深处的矛盾。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
【参考答案】 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①开头呈现的是幅萧疏的景象:秋风里,万木凋零,树叶在君山之上纷纷飘落,洞庭湖水天一色,烟波浩渺,茫茫无际。写出了词人失意惆怅的心情。②结尾处作者回首远望,夕阳西下,天边一片残红。这既有难言的愤懑,也有无限的眷恋。(开头或结尾选答一处即可)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
摸鱼儿
(宋)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
②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
①此词作于1179年,此时辛弃疾南归宋朝已17年了。②长门:汉代宫殿名,汉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禁于此,据说陈皇后听说司马相如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重金,求解愁辞赋,得《长门
题扬州禅智寺
(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 题干中明确要求”结合全诗”分析,所以分析表现手法需联系诗歌的主旨及诗人要表达的情感考虑作答。
【参考答案】 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
夕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注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
五湖,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试从句法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尾联作简要分析。
【解析】 句法是指句子的结构特征,此句为倒装句;分析表现手法必须结合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考虑作答。
【参考答案】 就句法的角度,是倒装(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是用典(暗用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归隐的典故,我能够回去,却不回去,要学范蠡归隐)。诗人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深刻反映自己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进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9.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昭君怨梅花
(宋)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这首词的下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梅”怎样的品质?
【解析】 虚实相生,相互映衬,运用对比手法彰显梅花的高洁。
【参考答案】 对比。下片描写山野之中这户人家的居处十分简朴,数间茅舍,围以疏篱。这境界与前面所写的一树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衬:前者偏于虚,后者趋向实。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它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情操。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第四讲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北斋雨后(宋)文同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兴渐多公事......
阶段技能检测三(满分10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带伤的美丽 梁衡如让你欣赏一位带伤流血的美人,那是一种怎样的尴尬?40年后,当我重回内蒙古乌梁素海时,......
专题五第一讲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野花为谁开 曾纪鑫①一行人走在初秋寂寞而蜿蜒的山道上,没有风声、虫鸣、鸟叫,静谧笼罩山野。我们也沉默着,静静地感受周围......
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必备——作文考点阐释 作文,是高中生跨进大学校门的一道坎儿。它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着半壁河山,决定着语文科目考试的成功与否。高考作文分值是60,考查题型......
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0年高考高三第一轮复习--熟语 第五章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课前高考体验 2009年高考全国卷1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