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教案26_高考语文1轮复习教案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教案26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考语文1轮复习教案”。
第四讲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斋雨后
(宋)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诗人为什么会有”宛如当日在山家”之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诗为作者熙宁七年任兴元
府知府时所作。诗中的清幽之景和闲适的乐趣,自然勾起了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野兴”即山居生活的乐趣。”宛如”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仕宦生涯产生了一些厌倦情绪,同时也表达了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答案】 诗中所写的清幽环境和与友人观画、品茗的生活,勾起了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
忆。”宛如”二字表达了对仕途生活的厌倦和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①②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
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②《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写深秋
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首联总览长安全景,”凄清”二字,衬托心境的凄凉。颔联写因见归雁、闻笛声而思乡里、怀远人。颈联写紫菊半开,红莲凋谢,移情于物,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尾联则用西晋张翰和春秋钟仪的事抒写胸怀,表达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
【参考答案】 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尾联连用两个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
情和退隐之思。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上句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的典故,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为与归隐之不宜迟。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满江红
(宋)柳永
②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
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
③④⑤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②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
③成底事:一事无成。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柳永首创《满江红》调名,全用仄韵,抒其悲壮情怀。此词写的就是厌倦仕途、渴望归隐的悲愤之情。”暮雨初收”几句写秋天雨后的萧瑟,表现词人的凄凉心境。”几许渔人飞短艇”写渔人带着一天的劳动果实回到家中,心情喜悦,反衬出在外漂泊者的孤独和凄苦,使作者更加感到漂泊之苦,渴望结束这种羁旅行役生活,回去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下片几句,写桐江的美丽景色使忧愁一扫而光,江上环境之清幽和生物的自适情趣,引发了作者对于宦游生活的厌倦情绪,自然兴起归隐于云山泉石之间的意念。”从军乐”,即指王粲《从军行》一诗,用以代指作者对漂泊生活的怨恨和怀乡思归的心情。
【参考答案】 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
托作者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
注(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江诗写诗人辞官南归,心逐南
云,形随北雁,思归心切,溢于言表。又用陶诗典故,表达作者对归隐田园的向往。王诗以急切的询问的口吻,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牵挂之情。
【参考答案】(1)前者更侧重思归,归心似箭;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想和思归之情的同时,又流露
出了归隐田园的情怀。用”云”向南飘动,”北雁”南飞象征思归。”几花开”表现出了急切之状、痴情之态。”篱下菊”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象征隐逸。(2)后者更侧重牵挂,运用询问的口吻,选择典型的梅花——家乡景物,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深切眷恋与牵挂。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注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汴州:北宋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评析这首小诗的主旨。
【解析】 诗歌最后一句是点明主旨的句子,全诗既有对当朝统治者的讽刺,又表现出诗人强烈的忧
患意识。
【参考答案】 本诗讽刺了统治阶级醉生梦死、苟且偷生的昏庸腐朽,表现出作者深切的忧国忧民
之情。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对雪
(唐)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注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画着字。
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
【解析】 抓住关键词语,如”哭”“愁”“乱”“断”“空”理解即可。
【参考答案】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忧国忧民)而又无能
为力的苦闷心情。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乌夜啼
(宋)陆游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从词中的”弄笔”“钩帘”“听新蝉”这些词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
析。
【解析】 醒时弄笔写细草,表示闲适;醉眠时挂起帘钩,为了迎凉。最后一句使人很明晰地感受到一
份闲暇。
【参考答案】 ”弄笔”表现词人报国壮志被压抑,兴酣落笔,藉以发泄愤激的感情;”钩帘”挂起帘钩,迎风纳凉;”听新蝉”以动衬静,凸显环境的清幽。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词人表面闲适而内心却不平静的生活,胸怀天下却壮志难酬的郁闷。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华清宫
(唐)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唐)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吴诗首句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给人一种凛冽感。次句写宫中之暖,通过写景状物,一寒
一暖,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鞭挞。李诗则写君主追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结果兵变作乱,帝后升天。
【参考答案】 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
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也有人说”夕望”二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
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解析】 三种答法任选其一,结合四联逐一作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1)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
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月下”夕”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照应了题目中的”招客”。
(2)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山川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
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消暑邀请。
(3)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三)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解析】 本诗通过”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物,表现了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字里行间流露
出惜春之情。
【参考答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以及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
第三讲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舟中二首(其一) (宋)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阶段技能检测三(满分10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带伤的美丽 梁衡如让你欣赏一位带伤流血的美人,那是一种怎样的尴尬?40年后,当我重回内蒙古乌梁素海时,......
专题五第一讲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野花为谁开 曾纪鑫①一行人走在初秋寂寞而蜿蜒的山道上,没有风声、虫鸣、鸟叫,静谧笼罩山野。我们也沉默着,静静地感受周围......
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必备——作文考点阐释 作文,是高中生跨进大学校门的一道坎儿。它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着半壁河山,决定着语文科目考试的成功与否。高考作文分值是60,考查题型......
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0年高考高三第一轮复习--熟语 第五章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课前高考体验 2009年高考全国卷1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