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高一物理人造卫星宇宙速度5_高一物理第一章考试题
物理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高一物理人造卫星宇宙速度5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一物理第一章考试题”。
第五节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本节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重点讲述了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原理,推导了第一宇宙速度,应使学生确切地理解,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轨道半径等于地球半径时,即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当轨道半径r大地球半径时,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变小.在实际教学时,学生常据课本图6—4所描述的情况得出离地球表面越高的地方,其运行速度越大的错误结论,对此可向学生说明: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它在各点的速度大小是不同的,在近地点速度最大,以后逐渐就小,在远地点速度最小.虽然公式只适用于描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但是由椭圆轨道上卫星的运行情况,也可以大致印证当r变大时,v变小.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二、能力目标
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通过简述宇宙的产生过程,使学生明确宇宙将如何演化下去的问 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 关于第一宇宙速度和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的教学,采用电教法、推导法、归纳法、讲授法等综合教法进行.
教学用具 投影片、CAI课件(牛顿描绘的人造卫星原理图)、有关天体的录像资料.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一、导入新课
1.问:在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初速度抛出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它们的落地点相同吗?(它们的落地点不同,速度越大,落地点离山脚越远.因为在同一座高山上抛出,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速度大的水平位移大,所以落地点也较远.)教师:假设被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物体的运动情形又如何呢? 学生进行猜想.教师总结,并用多媒体模拟.如果地面上空有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它只受重力的作用,那么它就做自由落体运动,如果物体在空中具有一定的初速度,且初速度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垂直,那么它将做平抛运动,牛顿曾设想过: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一次比一次离山脚远,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来,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牛顿的设想: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不再回到地面,成为地球卫星.)
人造卫星简介:①前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重83.6kg中国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重173kg ②人造卫星的分类 a.轨道分类:同步卫星、极地卫星、任一轨道卫星。
b.用途分类:通讯卫星、军事卫星、气象卫星等等。
③.同步卫星 a.轨道;一定在赤道上空。
b.必须有一定的高度、周期、线速度、角速度。(为什么?)
2.引入:那么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它的运动速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宇宙速度1.设一颗人造卫星沿圆形轨道绕地球运转.
①卫星绕地球运转的向心力由什么力提供?(由卫星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来提供.)②据上述关系你能得到什么表达式?,③所以我们得到
在公式
中,m'为地球质量,G为引力恒量,r为卫星轨道半径.此式为卫星绕地球正常运转的线速度的表达式.
2.讨论v与r之间的关系:(由于GM一定,r越小,线速度v越大,反之,r越大,v越小.)由此我们得到:距地面越高的卫星运转速率越小.那么,是向高轨道发射困难,还是向低轨道发射卫星困难呢?(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比向低轨道发射卫星要困难,因为向高轨道发射卫星,火箭要克服地球对它的引力做更多的功.)
3.对于靠近地面运行的人造卫星,求解它绕地球的速率.①学生解答. ②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上抽查展示解题过程.对于靠径R,则
近地面运行的人造卫星,可以认为此时的r近似等于地球的半又由 ③这
得
就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4.讨论: ①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绕地球的最大速度,为什么? ②为什么说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第一宇宙速度v=7.9km/s可理解成: 一是发射卫星进入最低轨道所必须具有的最小速度.二是卫星进入轨道正常运转的最大环绕速度,即所有卫星的环绕速度均小于7.9km/s. 过渡:如果卫星进入地面附近的轨道速度大于7.9km/s,此时卫星的运行轨道又如何呢?
5.教师讲解,并用多媒体模拟: ①当人造卫星进入地面附近的轨道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 km/s,它绕地球运动的轨迹就不是圆形,而是椭圆.②当物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1.2km/s时,卫星就会脱离地球的引力,不再绕地球运行,这个速度叫做第二宇宙速度,也叫脱离速度. ③达到第二宇宙速度的物体还受到太阳的引力,如果使卫星的速度等于或者大于16.7km/s,这个速度叫做第三宇宙速度.
(二)用多媒体放映“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的录像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在航天技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三、巩固练习 1.发射一个用来转播电视节目的同步卫星,应使它与地面相对静止,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问此卫星应发射到什么高度?
2.宇航员坐在人造卫星里,试说明卫星在发射过程中人为什么会产生超重现象?当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又为什么会产生完全失重现象?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7.9km/s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km/s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km/s
五、作业
(一)课本P110练习二的(3),(4),(5),(6),(7).
(二)思考题:
1.要使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它进入地面附近的轨道速度是
km/s.要使卫星脱离地球引力不再绕地球运行,必须使它的轨道速度等于或大于
km/s,要使它飞行到太阳系以外的地方,它的速度必须等于或大于
km/s. 2.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 B它是近地圆形轨道上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 C它是使卫星进入近地圆形轨道的最小发射速度 D它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在近地点的速度
3.在环绕地球运行的宇宙飞船的实验舱内,下面几项实验中可以正常进行的是 A.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B.同弹簧秤称物体的重力 C.上紧闹钟上的发条 D.用体温表测宇航员的体温
4.某行星的卫星,在靠近行星的轨道上飞行,若要计算行星的密度,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是A.行星的半径 B.卫星的半径 C.卫星运行的线速度 D.卫星运行的周期 5.关于人造地球卫星与宇宙飞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知道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它的周期,再利用万有引力恒量,就可算出地球质量 B.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只要它们的绕行速率相等,不管它们的质量、形状差别有多大,它们的绕行半径和绕行周期就一定是相同的
C.原来在同一轨道上沿同一方向绕行的人造卫星一前一后,若要后一卫星追上前一卫星并发生碰撞,只要将后者速率增大一些即可
D.一只绕火星飞行的宇宙飞船,宇航员从舱内慢慢走出,并离开飞船,飞船因质量减小,所受万有引力减小,故飞行速度减小
6.某人造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h,地球半径为R,质量为M,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恒量为G.(1)试分别用h、R、M、G表示卫星的周期T、线速度v和角速度ω.(2)试分别用h、R、g表示卫星的周期T、线速度v和角速度ω.
7.从地球发出的光讯号垂直于地面发射,讯号到达月球表面时正好能垂直射向水平月面,经反射返回地球被吸收,光速为c,光讯号往复经历的时间为t,地球的半径为R,月球的半径为r,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为T,试求地球的质量.
变轨道发射
首先,利用第一级火箭将卫星送到180~200km的高空,然后依靠惯性进行圆停泊轨道(A).
当到达赤道上空时,第二、三级火箭点火,卫星进入位于赤道平面内的椭圆转移轨道(B),且轨道的远地点(D)为35800km.
当到达远地点时,卫星启动发动机,然后改变方向进入同步轨道(C).
这种发射有两个优点:一是对火箭推力要求较低;二是发射场的位置不局限在赤道上.
新人教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3.了解行星、恒星和星系等概念,知道宇宙的几个主要天体层次.4.了......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教学目的: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2.掌握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了解第二、第三宇宙速度的意义。 教学重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教学难点: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高一物理其中测试物理试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高一物理其中测试物理试题物理网为大家提供高一物理试题: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一文,供大家参考使用:高一物理试题: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50......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www.daodoc.com 加速度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的自转效应B.研究乒乓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