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课《黄河大合唱》教案_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课《黄河大合唱》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案”。
教材分析: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声乐套曲,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作品共有八个乐章,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激励人民起来反抗外来的侵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聆听鉴赏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了解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能简述大合唱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黄河大合唱》选曲,小组间合作探究、互动演唱等环节感受作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感受《黄河大合唱》的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
赏析四、七乐章理解作品的精神和艺术内涵。
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好!刚刚我们欣赏的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 对了,这首歌曲是《保卫黄河》,体现了积昂奋进的情绪。是《黄河大合唱》的一个乐章。很多音乐家都以黄河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到我们的母亲河边,去目睹感受一下诞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伟大巨作《黄河大合唱》(板书)自主学习环节:请各小组代表发言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学生展示了解的黄河的地理位置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抗战时期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
3、洗星海介绍
师点评:刚才这3个小组代表展示的材料很具体全面,还有要补充的吗?希望课上其他小组也积极参与进来。授课环节:、过渡语:那么大家知道冼星海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吗?(教师像讲故事般讲述创作背景)课件展示歌曲创作的背景。
简要介绍《黄河大合唱》8个乐章
从这8个乐章名我们就能体会到整部作品是极具情绪变化的。
一、《黄水谣》的学习 痛斥日本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1)问题设计:看看这首歌曲可以划分为几段?每一段的情绪有什么不同之处?(放视频中间不做讲解)出示《黄水谣》歌词
【解答】《黄水谣》是歌谣式的三段体,演唱形式:女声二部合唱、混声合唱。采用对比手法写成,第一段曲调亲切自然,旋律抒情。结尾:喜洋洋~~(笑)描绘了黄河两岸沃土千里,人民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
第二段转入低沉的诉说,曲调沉重,情绪悲愤。控诉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和对日本侵略者燃烧起来的民族恨的怒火。
第三段旋律是第一段的再现,曲调深沉压抑。黄河依然如故,然而物在人去,天各一方。结尾:妻离子散。。(大哭。上气不接下气)。是一种悲凉凄惨的情绪。
(设计意图:专心欣赏、自由朗诵,初步品味歌词中的内容,深层次地理解歌曲表现的艺术形象)
(2)自由诵读,酝酿感情,朗诵歌曲前的朗诵词,请学生自告奋勇上台朗诵,相互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看法)(3)教师小结:《黄水谣》
《黄水谣》是一首“民谣体”的歌曲,“民谣体”是指一些流传民间带诉说性的民歌,而《黄水谣》则是一首新型的民谣体歌曲。它描绘黄河两岸沃土千里,千百年来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生活;它借黄水的日夜奔流,倾诉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在敌寇的铁蹄践踏下,人民群众悲愤填膺,燃烧起阶级仇、民族恨的怒火,发出了悲愤有力的控诉。《黄水谣》的曲调写得十分成功,它深厚宽大,把作者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对祖国大地的神情都尽情地歌唱出来。主部的音乐是波浪起伏的,显示出黄河奔腾叫啸的威力,象征着中国人民处在革命战争中的严酷考验中,人们的思想感情犹如黄河波涛一样汹涌起伏、沸腾激荡。主部的第二乐段,曲调亲切、明朗,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副人民勤劳生活的画面来,表现得深切动人。接着音乐转入由低沉而逐步推向悲愤的控诉,这是一个4/4拍子的副部乐段,表现了敌寇入侵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敌占区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乐段结束在两个连续的四度下行,感人甚深。《黄水谣》最后是主部的再现,深沉地诉说着这空前的灾难。
【巧妙过渡、感性导入】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黄水谣》。当音乐进行到“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时,我们看到了日本人残害中国百姓的各种画面,那么最后人们进行反抗了吗?
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七乐章《保卫黄河》,一起感受下当时人民奋起斗争的情景。
二、欣赏《保卫黄河》 2 欣赏《保卫黄河》
首先聆听第一部分 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生:欣赏并跟唱。
师:这首歌曲大家在初中的时候都学唱过这首歌,刚才大家也唱的很不错。现在我们来听歌曲的第二部分,大家看看这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歌曲的第二部分)。
生:演唱形式是轮唱。
师:为什么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后又要用轮唱这种形式呢?我们现在也来轮唱一下,各位同学看老师的手势每个小组进入。
进行轮唱训练。
师:好,刚才我们进行了轮唱练习。大家体会到轮唱这种演唱形式有什么特殊的表现意义?
生:一轮接一轮的,就像波浪一样一层一层涌来。
师:很好!那在这首《保卫黄河》里,作者用到了轮唱这种形式就是要表现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抗日决心和斗争精神,把敌人淹没在抗日洪流中。(设计意图从分析演唱形式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情节与演唱的关联关系,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演唱形式与情感传达的结合有一定的认知。)
[以上几个环节重在体现了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的能力。
a、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欣赏后的真实感觉(学生自由发言)b、整首合唱曲的情绪如何?(学生自由发言)c、指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齐唱、轮唱)
d、试着看老师的指挥手势练唱《保卫黄河》,唱歌要求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给予肯定与鼓励)
保卫黄河采用轮唱的形式,表现了人们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乐曲采用轮唱的形式,表现了此起彼伏,一呼百应的一种力量。
《保卫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他们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从四面八方掀起复仇的巨浪,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大海汪洋之中。
歌曲采用了齐唱及轮唱的演唱形式,轮唱的声音像此起彼伏的波浪,表现了抗日浪潮此起彼伏,波涛汹涌,一呼百应的一种力量。随着人们声音不断加入不断增强,也意味着抗日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情绪坚决而振奋。最后齐唱歌曲在高亢而激越的情绪中结束。【知识点】
轮唱: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我国现代群众歌曲中常用轮唱这种形式。复调音乐中称之为“卡农曲”。
三、拓展与延伸
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扩宽视野,对比出同一首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风格)
师:现在大家对声乐曲《保卫黄河》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来欣赏下由著名钢琴家朗朗和管弦乐队合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大家来对比下钢琴演奏的《保卫黄河》与声乐曲《保卫黄河》,说说看你们喜欢哪个版本。分别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一个是器乐曲,无歌词,较难理解,需要发挥想象
一个是声乐合唱曲,有歌词,通俗易懂,可根据歌词想象情景 相同点:都运用多种音乐要素把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黄河大合唱的几个乐章,这首作品的意图是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鼓舞人们的斗志,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的民族。
在战争年代,我们的革命前辈们,吃不饱穿不暖,就是用一种必胜的信念,相互激励,最后取得了胜利
在当今时代,现在在座的各位同学,我们更应该抓住现在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无愧的炎黄子孙!我们要听一些什么样的歌曲来激励我们自己奋斗呢?(可以提问,个人的理想追求。)
好,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合作,下课!(将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向实际行动,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教学后记】
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音乐课的首要条件,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要深入挖掘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每一首乐曲都包涵了丰富的情感和人文精神以及深刻的感悟,教师应帮助学生把这种资源挖掘出来。在进行《黄河大合唱》教学时,我要求学生查找了许多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历史及文化精神方面的资料,在课前交流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教与学双向交流互动,针对学生的实际,我加以因势利导,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交往”的空间,引导他们进行良好的交往与合作,营造平等、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
资料分析:第四乐章《黄水谣》
归纳总结
《黄水谣》是一首女声合唱及混声合唱曲是一首民谣体的歌曲。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曲调比较自然,情绪喜悦。描绘了黄河两岸沃土千里,人民辛勤劳动,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第二段曲调沉重,情绪悲愤。控诉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和对日本侵略者燃烧起来的民族恨的怒火。第三段旋律是第一段的再现,曲调深沉缓慢,表现了一种悲凉凄惨的情绪。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这一乐章就是咱们开始上课时听到的歌曲。它是一首进行曲体的轮唱曲,是整部《黄河大合唱》的主题。以跃动的、生机勃勃的战斗精神构成乐曲的音调特征,艺术形象鲜明、生动有力。描绘了不论是在抗日的前线,在敌人后方,还是在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巨浪,表现出革命队伍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势不可挡,像黄河的滚滚洪流,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下面,我们来完整听一下这一乐章。听完以后,请大家跟我一起唱一遍。
欣赏《保卫黄河》
师:很好!现在我们就来聆听《保卫黄河》!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的第一部分)。生:欣赏并跟唱。
师:这首歌曲大家在初中的时候都学唱过这首歌,刚才大家也唱的很不错。现在我们来听歌曲的第二部分,大家看看这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歌曲的第二部分)。
生:演唱形式是轮唱。
师:为什么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后又要用轮唱这种形式呢?我们现在也来轮唱一下,各位同学看老师的手势每个小组进入。生:进行轮唱训练。
师:好,刚才我们进行了轮唱练习。大家体会到轮唱这种演唱形式有什么特殊的表现意义?
师:在这首《保卫黄河》里,作者用到了轮唱这种形式就是要表现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抗日决心和斗争精神,把敌人淹没在抗日洪流中。
2、“大合唱”的概念 师:《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欣赏到这里,现在我们一起以这部作品为例来归纳下什么是大合唱。
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多乐章的声乐套曲;演唱形式包括领唱、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有时穿插朗诵;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内容富于史诗性和戏剧性;乐队伴奏
黄河: 全长约5500公里,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仅次于长江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注入渤海。上游多湖泊,含沙量少,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含量显著增加,所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河一碗水,半碗泥”。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
高中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说课稿((精选11篇))由网友“氵工古月马扁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高中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说课稿,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篇1:高中音......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在近期的音乐赏析课上,我们听了《黄河大合唱》,听后我深有感触,回味无穷!《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案厦门市集美区乐安中学黄聿芬 课题:走进荧屏 感受音乐 授课教师:黄聿芬 教学课时:课时1 教具:1、硬件:多媒体电脑系统;2、软件:PowerPoint 教学思路与设计:1、教学......
音乐赏析论文黄 河 大 合唱 姓名:李桂华学号:学院:交通运输管理学院专业:交通运输(外贸方向)2220102854目录1.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 ........................2.音乐表演与音乐欣赏......
《黄河大合唱》鉴赏创作背景《黄河大合唱》是所有中国人都很熟悉的一首民族音乐,在无数的大合唱比赛中都能听到其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旋律,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不禁不住激动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