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教案_教案伶官传序

2020-02-27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伶官传序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案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

一、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结构,体会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贯通”的特点。

2、学习通过正反说理论证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3、认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正反说理论证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四、教学方法

质疑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

婉约派的李清照曾写过一首气壮山河的绝句,表达了她对古代英雄的思念、崇敬之情,大家知道是哪一首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咏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最终落得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下场,他在乌江自刎前,曾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惨败的原因,同学们记得吗?(“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其实,不只是项羽,很多帝王将相都将自己灭亡的原因归结于天命,许多平民百姓也都将人生的苦难、命运的坎坷归咎于天命。今天呢,通过上节课对本文的疏通,我们来进一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来探讨一下事情的成败究竟是在天命还是在人事?

(二)解题:

伶人,宫廷中的乐人,伶官,伶人做了官。欧阳修为伶官写了一部传,本文是它的序言。

(三)介绍作者:

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欧阳修。(师补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我们初中学习过他的《醉翁亭记》,记得当中的名句啦?(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师:晚年号“六一居士”,怎么叫“六一居士”呢?“六一”?

六一何谓也?家有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加上我老头子一个,是为“六一”。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人生志趣和高雅追求。

(四)新课推进:

第一段

1、这是一篇史论文,前面我们学习过的《六国论》也是一篇史论文,它在第一段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它的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那么这里是不是也一样呢? 朗读第一段。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呢?(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翻译(国家兴盛或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2、本质上欧阳修有没有否定天命的观点?(没有。)

古人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迷信地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主宰,作为那个年代的封建士大夫,他没有否定这种传统说法,但在这里他更强调人事的作用。

3、作者依据什么提出这样一个论点呢?(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翻译(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这一“得”一“失”,与论点中的一“盛”一“衰”相应,并领起下文。

4、如果我们不看下文,推想一下作者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内容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呢?

明确:用庄宗如何得天下及怎样失天下的事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第二、三段

1、合作学习:默读二、三段,请结合课文内容和注释,为庄宗做个简单的履历表。明确: 年代 岁数 事件

908年,23岁,接受三矢,继父遗命。

912年,27岁,“系燕父子以组。”(灭燕)923年,38岁,“函梁君臣之首”(亡梁)926年,41岁,“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从表中可以看出什么?(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翻译: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3、“兴国”时庄宗是怎样做的?

明确:“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 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4、等到庄宗即将灭国时,作者是如何描写那种场面的?

明确:“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5、作者为什么要极力渲染庄宗忧劳的天下?

回答: 与前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引人震撼,发人深省。

6、由此可见,文章采用什么论证方法?得出怎样的结论?

正反对比论证、例证法、引用论证,通过正反两面的对比,文章水到渠成得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

第四段

本文到此可以做小结了,请问最后一段能否删去?阐述你的理由。

文章最后一段起强调作用,强调了“逸豫亡身”不只限于伶人,微笑的事物也可以导致身死国灭的恶果,由点到面,增强了文章的深度!文章已不再就伶人谈伶人,而是由此及彼,加强文章的针对性。

(五)合作探究

1、在一百年后的北宋中叶,作者重新提了这件史实有何意义? 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注释1)

2、学习本文,我们从庄宗的经历中获得哪些人生启示呢? 明确:

(1)学习中要戒骄戒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虚心向他人学习。(2)要有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山更比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更大的进步。(3)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口吃不成胖子,不能一步登天,“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或生活中认真的去实践欧阳修的这三点要求。我相信,只要大家认真做到这三点,2012年一中高考红榜上一定会有你们的赫赫大名。谢谢

六、课堂小结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七、作业布置:

模仿本课结构模式,写一篇以“安全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为论点的议论文。

八、板书设计: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908年

接受三矢,继父遗志

912年

系燕父子以组

↓(15年)923年

函梁君臣之首

↓(3年)926年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九、教后反思:

伶官传序教案

伶官传序教案......

伶官传序 教案

伶官传序 教案1、导入: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散文,诗词,史传,诗文评论都有很高成就。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晚号“六一居士”三代以来,金世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

伶官传序 教案

《伶官传序》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2、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3、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伶官传序》教案

《伶官传序》欧阳修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在学习中掌握和巩固常用文言词语知识;(2)学会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学习运用例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说理的方法。2、过程......

伶官传序教案

伶官传序教案《伶官传序》教案庞容一、导语:李清照有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在乌江自刎前,曾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惨败,同学......

《伶官传序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伶官传序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案伶官传序 教案 伶官传序 教案伶官传序 教案 伶官传序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