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思维训练教学教案_逆向思维训练教学设计
对比思维训练教学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逆向思维训练教学设计”。
在开始本期创造性思维训练前,我们先来欣赏一篇“古老”的文章——《捕蛇者说》,看看据今1400年前的柳宗元是怎样用对比的思维方法写出这篇著名篇章的。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足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说起这篇文章,我想大家应该是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究竟这样一篇短短的文章,是怎样流传至今的?它有何过人之处?为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得仔细研究文章的写法。因为任何一篇文章能够流传上千年,一定是它在艺术上有独到的特色和创造性。仔细读读„„再读读„„难道你还没有领会到吗?答案是对比!可以这样说,《捕蛇者说》这篇文章是一座对比思维运用得出神入化的艺术圣殿!你看文章中涉及到的对比有多少——
1.“蛇之毒”——疗效的显著 2.捕蛇凶险——争奔走焉
3.蒋氏家族的悲剧——专其利三世矣
4.言说家史貌若甚戚——听说复赋汪然出涕 5.乡邻之生日蹙——吾熙熙而乐 6.乡邻非死则徙耳——吾以捕蛇独存 7.毒蛇可怕——苛政更可怕
好,我们这样说同学们也许会认为有点牵强。那么,我们就来做一下尝试,如果去掉了这些对比,会怎样呢?去掉了对比,文章就只剩下三句话了: 永州的农民因为政府的徭役和赋税而家破人亡。有一个姓蒋的农民为了逃避这些徭役和赋税,祖孙三代操着捕蛇的行当。我写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让那些考察民情的政府官吏知道这一现状。
你看,这么干瘪的叙述,显然无法达到打动我们的目的,当然不可能流传至今了。
对比思维的艺术价值 1.当我们想要达到打动人、感染人的目的时,运用对比的方法,也许是最容易实现的。有时候,一个对比比许多道理更有说服力。在诗圣杜甫的遗篇里,有一首被誉为“划时代的杰作”的政治性抒情长诗,题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有句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据宋人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记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谈及杜诗时曾如是说:“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串千古,尔见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白)。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由此可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实属难得之佳句。这句话中,杜甫就应用了对比:富贵人家的红漆大门里散发出酒肉的香味,路边就有冻死的骸骨。这样鲜明的对比所产生的感情冲击,是无人能抵挡的。这就无怪乎它广为流传,连村夫俗子也耳熟能详了。2.对比总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当我们运用对比的时候,我们的感情倾向和价值判断是明确的,虽然不需要说出来。柳宗元对蒋姓捕蛇人的同情、对朝廷苛政的愤慨,就潜藏在这些躲避之中。对比思维最大的优点也就在这里,当我们运用了对比时,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知道我们的意图。从而,对比能使我们的文笔更简洁精炼。
对比思维训练速成一、明确表达的目的虽然运用对比的思维方式写作时不必把自己的表达目的说出来,但我们自己一定要明确我们要表达什么。比方柳宗元要表达苛政下的百姓生活,以及对他们的深切同情。这些都潜藏在他所罗列的一系列对比之中。胡适先生曾写过一篇“跋语”,其仰慕推崇之情可见一斑:“此篇佳处,在于设想之奇。夫割地之惨,奴隶牛马之恸,是何等重要问题?而乃以孩童语气出之。全篇所写,是一蒙学堂中琐屑之事,计时不过半日,而读者心目中俨然想见异族之威,亡国之憾,真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此短篇小说之上乘也。” 就是这样,对比不但节约了大量的笔墨,而且所能对文章艺术价值的提高也是超凡的。
二、对比运用的两个角度 1.两种境况的直接对比
好的和坏的、善的和丑的、懦弱的与坚强的„„这些从性质上有着本质区别的事物,如果直接引用到文章中进行对比就是这一情况。这一思维集中表现在如议论、描写、叙述等之中。对比论证是一种有很强说服力的论证方式。邓小平1984年6月会见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代表时的谈话——《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 在论证“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时,三个方面的阐发都采用了对比论证: a.如果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没有独立和统一;
b.如果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就会产生贫富差距过大的两极分化; c.如果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本世纪末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实现不了。
以上三个方面均采用“如果„„就„„”句式,假设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就会怎样,这就与正面论证构成对比。
在论征“中国必须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时也采用了对比论证:以三十几年的反面教训,即闭关自守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与正面论证相对比。其他例证同学们可以自己去寻找。2.同种境况下不同类属的对比
在一个相同的范围之中,存在着完全相反的情况,这种对比就是这一情况。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高尔基的《海燕》、都德的《最后一课》、鲁迅的《故乡》等。我们可以集中思路来分析一下《故乡》。这篇鲁迅先生寄寓了深切感情的小说里,采用了几组明显的对比:(1)记忆中的故乡生动活泼的景象与眼前故乡的萧条凋敝的对比;(2)少年闰土的天真烂漫与成年闰土的麻木讷言;
(3)少年闰土的精气神、双手与成年闰土的精气神、双手。
这些对比鲜明地揭示了旧中国农村的状况与农民生活之艰辛,深深地感染了读者。
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例如“司马光砸缸。”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
主持人思维训练----语言表达、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教案) 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繁华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从他身边......
写 作 思 维 训 练----想象思维和发散思维☆教学目的:1.启迪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的想象力。2.正确思路,合理想象;展开丰富联想,有深度,有广度。 3.把想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运用到写作中......
第1讲鸡兔同笼问题一、学习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趣题的魅力。2、自学例1,培养用多种方法,如: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鸡兔同笼问题培养......
发散思维训练巴南区鱼洞一校徐忠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发散思维的过程,掌握一些发散思维的方法,尝试应用发散思 维解决某些问题。2、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