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成语 说项羽》教案_与项羽有关的成语

2020-02-27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读成语 说项羽》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与项羽有关的成语”。

《读成语 说项羽》案例

一、教学过程:聊聊成语人物,激发阅读期待

1.同学们都读过很多成语吧。其实,很多成语都和人物有关。我们来试试,说说和这些成语有关的人物。

望梅止渴(曹操)精忠报国(岳飞)三顾茅庐(刘备)卧薪尝胆(勾践)完璧归赵(蔺相如)凿壁偷光(匡衡)四面楚歌(项羽)破釜沉舟(项羽)

有没有发现,关于项羽的成语是挺多的。楚霸王项羽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言行故事千古流传,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风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成语,说——项羽。(板书题目)

2.那项羽到底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成语故事《取而代之》。

二、阅读材料,习得学法

1. 自由默读成语故事《取而代之》。

2. 试着从文中寻找能体现“取而代之”的语句,进行勾画。3. 简单体会成语意思,联系生活努力尝试运用。

4. 说印象:读完这个故事,项羽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简单批注。(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语)

三、分层推进,小组合作

(一)出示阅读提示,自主学习 1. 读:快速浏览其他五个成语故事。2. 勾:勾出能体现成语大意的语句(或语段)。3. 想:根据故事内容简单想想成语意思。

4. 批注:紧扣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项羽的性格特征(或者人物形象),进行批注。

(二)出示图表,合作学习

小组内交流。共同完成表格。(支持多种观点并存)

小组内交流,根据提示,共同完成图表。(支持多种观点并存)性格特点(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人物形象)《沐猴而冠》《破釜沉舟》项羽《妇人之仁》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四面楚歌》性格特点(人物形象)《一决雌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

四、全班分享,点拨引领

1. 各小组交流学习成果,相机实施有效指导。预设: 《破釜沉舟》

语句: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通通烧毁。

意思: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概括人物性格:毅然决然的勇气、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计谋…… 《沐猴而冠》

语句:劝阻的人听了这话,气愤地说:“人们说楚国人不过是戴了帽子的猕猴,今日一见,果然如此。”项羽听后非常生气,便叫手下士兵把那人扔进锅里烹杀了。

意思: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

概括人物性格:爱慕虚荣 心狠手辣 …… 《妇人之仁》:

意思: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概括:优柔寡断 婆婆妈妈 《一决雌雄》

语句:我很想与你面对面地挑战,一决胜负,以免天下百姓互相残杀,白白受苦。” 意思:决一胜负,比个高下。概括:直爽、自负、有勇无谋 …… 《四面楚歌》:

语句:一天夜里,营中的士兵突然听到军营外边歌声四起,凄凉悲切,动人心弦,唱的正是项羽家乡楚地的民歌。项羽军中有不少人是楚地的士兵。这时听到家乡的民歌,有的便情不自禁地跟着低唱,有的被歌声感动得热泪滚滚。一时之间,所有人都想念起家乡来了,哪里还有心思打仗。正在睡觉的项羽听到歌声,大吃一惊。他想:“楚国大概全被汉军占领了吧!要不,汉军里哪会有这么多楚国人呢?” 意思: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概括:尊严、宁为玉碎、要面子……

2.推测结论:人物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甚至可以是冲突的。

五、紧扣性格特征,思辨人物成败

1. 引发议论:

这几个成语大致可以概括项羽的一生:取而代之的雄心壮志,破釜沉舟的毅然决然,让秦朝成为历史,项羽成为西楚霸王。楚汉相争,沐猴而冠的项羽要和刘邦一决雌雄,最终迎来四面楚歌,乌江自刎。

项羽的人生很短,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很长。在你眼里,项羽是成了,还是是败了?(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两首诗,作为补充)

夏日绝句

乌江亭

李清照

王安石

生当人作杰,百战疲劳战士哀,死亦为鬼雄.中原一败事难回。

至今思项羽,江东子弟今虽在,不肯过江东。

肯为君王卷土来?

2.就战争而言说说影响成败的原因。3.达成共识:人生的成败往往与性格有关。

六、阅读延伸

推荐阅读《项庄舞剑》等与项羽有关的其他成语故事。课堂实录:

一、聊聊成语人物,激发阅读期待

师:同学们都读过很多成语吧。其实,很多成语都和人物有关。我们来试试,说说和这些成语有关的人物。

屏幕出示: 师:望梅止渴—— 生:曹操。师:精忠报国—— 生:岳飞。师:三顾茅庐—— 生:刘备。师:卧薪尝胆—— 生:勾践。师:四面楚歌—— 生:项羽。师:破釜沉舟—— 生:项羽。

师:有没有发现,关于项羽的成语是挺多的。楚霸王项羽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言行故事千古流传,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风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成语,说——项羽。(板书题目)

师:那项羽到底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成语故事《取而代之》。

二、阅读材料,习得学法

师:请同学们自由默读成语故事《取而代之》。

师:请睁大你们的眼睛,试着从文中寻找能体现“取而代之”的语句,进行勾画。

生:项羽说:“总有一天,我会取而代之的。”

师:你真会发现。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看看有什么味道?(生读)

师:这里是谁要取代谁呢? 生:项羽要取代秦始皇。师:你了解秦始皇吗?说说看。生:秦始皇是个皇帝。生:秦始皇派人修建了长城。

师:秦始皇的确是个大人物,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绝对的权威。那当时的项羽是个怎样的人? 生:项羽当时是个小孩。

师:你以为项羽还很稚嫩?可惜不太准确。生:我觉得项羽可能是个战士。

师:当时的项羽啊,22岁。可他说了怎样一句话呢? 生:“总有一天,我会取而代之的。”

师:我们再一起读读这句话,看看项羽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纷纷举手)

师:别急。先把你想出的答案写在那句话旁边。(生动笔书写)

师:像这样,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写在语句旁边就叫批注,是读书的一种有效方法。

师:都写好了,谁来说说看。生:我觉得项羽胆大包天。师:请说说理由。

生:当时是秦始皇的天下,周围都是秦始皇的人,要是这样的话被人听见,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我认为项羽胆大包天。师:分析很有道理。一定还有不同意见。生:我认为项羽很有抱负。师:关键词——抱负。

生:我觉得项羽青年时候就有野心。师:巨大的野心,对吗? 生:我觉得可以是胸怀大志。师;拎出关键词——胸怀大志。

师:同学们思维很活跃,词汇更丰富。从《取而代之》这个成语里,就能真切地感受到项羽的胸怀大志。(板书:胸怀大志)

三、分层推进,小组合作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阅读提示”,看看都有哪些要求。哪个孩子来读读?

生:快速浏览其他五个成语故事。

师:可以采用跳读或者略读的方法,一目可以几行。浏览的时候,可以放弃一些,但一定要紧紧地抓住一些地方细读。生:勾出能体现成语大意的语句(或语段)。师:请注意,可以是语句,还可以是语段。生:简单想想成语意思。

生:紧扣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项羽的性格特征(或者人物形象),进行批注。

师:你觉得最关键的是什么?

生:感受项羽的性格特征(或者人物形象),进行批注。

师:你们的辨别能力非常厉害。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概括出项羽的性格特征。开始你们的学习之旅吧。(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师: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

师:现在开始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图表,请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讨论,将你们的学习成果进行填写。特别提醒,如果小组内观点不同,请将不同的观点一并填入图表。(课件出示图表)小组内交流,根据提示,共同完成图表。(支持多种观点并存)性格特点(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人物形象)《沐猴而冠》《破釜沉舟》项羽《妇人之仁》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四面楚歌》性格特点(人物形象)《一决雌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

四、全班分享,点拨引领

师;很多小组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能各抒己见。那我们现在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师:看哪个小组能选择一个成语进行交流? 生:我们交流的是《破釜沉舟》。师:你们找到的语句是——

生:(项羽)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通通烧毁。师:你是怎样看待破釜与沉舟的?谁更关键?

生;破釜,只是没有做饭的锅;沉舟,便再也没有渡河的船了。我认为沉舟更关键。

师: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羽能败吗?

生:不能败。因为如果败了,后有兵,前有漳河,没有生之路。生:如果败了,项羽就死定了,没有退路。师:这退路是谁堵死的? 生:项羽自己。

师:是啊,项羽把所有的退路都堵死,带着部队去打仗。项羽又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生;有勇气。

师: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生:足智多谋。

师:把秦军打得落花流水,看来项羽的计谋是成功的。生:鲁莽。

师:不计后果,不留退路,你读出的是鲁莽。我同意!

师:那在《破釜沉舟》里的项羽,我们一起来概括:不留退路的勇气。请继续交流。

生:我们交流的是《妇人之仁》。我们感受到项羽的婆婆妈妈。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项王待人又恭敬又有爱人之心,说话挺温和,看见别人病了,他会掉眼泪,把自己吃的、喝的分给病人。可是人家立了功,应当封爵位的时候,他却不封了。就是封了,他也还拿着封爵位的印,左摩右摩,把印的四个角都磨光了,还舍不得交给人家。所以说,他的好心眼只不过是婆婆妈妈的好心眼罢了。

师:你们的证据极为充足。但婆婆妈妈,却不是一个将军应有的风格。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

生;我觉得项羽优柔寡断。在封官时,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了还舍不得给人家。师:嗯,作战应该坚决果断,优柔寡断可是兵家大忌。战功卓越的项羽,也有不可原谅的瑕疵。(板书:优柔寡断)

生:我们交流的是《一决雌雄》。我们觉得项羽高强,有霸气。师:那你能读读你找到的语句吗?

生:我很想与你面对面地挑战,一决胜负,以免天下百姓互相残杀,白白受苦。

生:我觉得这里的项羽性格直爽,不转弯抹角。

师:你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想法。我还想让同学们读读刘邦说的那句话。生:刘邦笑着拒绝说:“我宁可与你斗智,也不愿与你直接斗勇。” 生;我懂了,项羽有勇无谋。

师:你的反应真快,立刻理解到了项羽在计谋上的不足。霸气十足,有勇无谋,在《一决雌雄》里我们确实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板书:霸气十足 有勇无谋)

生:我们交流的是《四面楚歌》。在这个成语里,我们觉得项羽保持了自己的尊严。

师:宁愿自刎,也要保留尊严,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生:我觉得项羽死要面子。师:怎么这样理解?

生:其实项羽可以安全地过江,回到自己的家乡,然后组织家乡的青年继续战斗。

师:这叫东山再起,从头再来。生:我觉得项羽有自知之明。师:我很想听听你的想法。

生:经历这次失败,项羽终于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他应该对自己的错误负责。所以自杀也是应该的,不要再等到别人来处罚。

师:有着属于自己的思考,此处应该有掌声。从《四面楚歌》的成语里,我们读到了保持尊严,死要面子。好象还有一个成语在等着我们? 是谁呢? 生:《沐猴而冠》。师:“冠”还是“冠”呢? 生:“冠”。师:谈谈你的理由。

生:劝阻的人听了这话,气愤地说:“人们说楚国人不过是戴了帽子的猕猴,今日一见,果然如此。”这里的“冠”是帽子的意思,所以读“冠”。

师:真会学习。这句话其实具有讽刺的味道,是讽刺谁的? 生:项羽。

师:他想讽刺项羽的什么?

生:只有君王的表面,却没有君王的才能与气度。师:这个人劝说项羽成功了吗? 生:没有成功,反而把小命给丢了。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项羽? 生;心胸狭窄。师:不能容天下之事。生:倔强。

师: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时也叫固执己见。生:我还觉得项羽心狠手辣。

师:没错。好心好意地劝说,结果命黄泉。《沐猴而冠》让我们看到项羽固执己见、心胸狭窄的影子。

师(指板书):《取而代之》的胸怀大志,《破釜沉舟》不留退路的勇气,《妇人之仁》的优柔寡断,《一决雌雄》里的霸气十足、有勇无谋,《四面楚歌》保持尊严、死要面子,《沐猴而冠》的固执己见与心胸狭窄,让我们看到项羽的性格。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一个人身上可以具有那么多的性格。生:我觉得人物的性不是只有一种,而是有很多种。

师:是啊,人物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面的,有时甚至是冲突的。

五、紧扣性格特征,思辨人物成败

师:这几个成语大致可以概括项羽的一生:取而代之的雄心壮志,破釜沉舟的毅然决然,让秦朝成为历史,项羽成为西楚霸王。楚汉相争,沐猴而冠的项羽要和刘邦一决雌雄,最终迎来四面楚歌,乌江自刎。

师:项羽的人生很短,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很长。在你眼里,项羽是成了,还是是败了? 生:败了。

师:就战争而言,项羽的确败得很惨。(指板书)能在性格里找到项羽失败的原因吗? 生:优柔寡断。生:有勇无谋。

生:固执己见、心胸狭窄。生:死要面子。

师:在我国历史上,项羽毕竟是闪着光芒的人物,一定有他的成功之处。我们来找找他成功的因素。生:青年时期的胸怀大志。生:破釜沉舟,不留退路的勇气。生:霸气十足。

师:在我们看待问题时有时可以换换角度。透过项羽最后的自刎,我们发现了项羽的失败,但同时也发现了项羽的成功。

生:项羽失去的是生命,却被后人称为英雄,这也是一种成功。师:是的。真正让项羽流传下来的,就是他那种顶天立地的精神,那种宁为玉碎,不为全的光芒。我们一起读读李清照的诗《夏日绝句》:

生当人作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师:学到这里,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性格与成败的关系? 生:我觉得人生性格可以影响人生成败。生:我认为人生成败是由自己的性格决定的。

师:其实,人生成败往往与人物性格有关。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去读读关于项羽的其他故事。下课!课后反思:

《读成语说项羽》这组文本,离学生的生活有距离,所以事前让学生了解了项羽的人生经历。看来,这种铺垫是有效的。学生在提炼项羽性格的过程中,能不拘一格,各抒己见,非常不错。只是,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思维飞得过远,而我没能很机智地收回。,以至于让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影响。同时,对项羽人物性格与人生成败的讨论,我尽量地做到学生简单体会即可,没能过高要求。

选文:

读成语 说项羽

取而代之

项羽从小同叔父项梁一起生活。小时候,项梁教他读书写字,可是才学了一半项羽就不想学了。于是,项梁又教他剑术,可他还是半途而废了。项梁因此很是生气,责问他究竟想学什么。项羽便说:“写字,能够用来书写姓名就行了;而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都不值得深入学习,我要学的是能敌万人的本事。”梁暗自惊讶,便开始教项羽兵法。项羽非常喜欢,可是学了个大概之后又不肯学了。后来,项羽随项梁辗转来到了吴中地区。当时项羽身长八尺多,力气大得足以扛起大鼎,并且才气过人,所以吴中的人都很惧怕他。一次,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时,项梁和项羽一块儿去观看。围观时,项羽说:“总有一天,我可以取代那个人!”项梁急忙捂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这是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也因此觉得项羽将会非比寻常。

破釜沉舟在秦朝残暴的统治下,老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公元前210年,秦二世继位,继续施行暴政,民不聊生。最终在公元前209年,各地诸侯、豪杰纷纷举起反对秦朝暴政的旗帜。

因为当年秦灭六国时,属楚国最无辜,所以有“亡秦必楚”的说法。为了师出有名,早已起义的项梁、项羽在谋士范增的指引下,开始拥立楚怀王。

公元前208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赵王连夜向楚怀王求救。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派他们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竟然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肯前进。当时军中已经没有足够的粮草,士兵只得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可是,宋义对此不仅视若无睹,还每天自顾自地举行宴会,大吃大喝。项羽看不过去,便杀了宋义,自己当了上将军,带着军队去救赵国。项羽先派出一支军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随后,他又亲自率领主力军队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带上三天干粮,然后便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通通烧毁。士兵们看见房烧了、锅砸了、船沉了,知道已经没有退路,便都鼓足了勇气,勇猛向前杀敌。

在项羽的指挥下,士兵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拼死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终于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还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

沐猴而冠

公元前208年,刘邦、项羽受命楚怀王,分西、北二路入关灭秦,并约定先入关灭秦的就当王。可由于北方秦军势力强劲,项羽一战再战,好不容易打垮了秦军时,刘邦已经顺利入关。

公元前207年10月,秦王子婴向入关的刘邦投降,秦朝就此灭亡。当时,项羽的实力远远超过刘邦,所以对于刘邦入主关中一事,虽然约定在先,可项羽还是心怀不满,一心想要入关后再与刘邦一决高下。恰逢此时,张良劝阻刘邦,给他分析了时下局势,刘邦无奈还军霸上,等着迎接项羽入关称王。同年,项羽率军进咸阳,入关后先是杀秦王子婴、屠咸阳城,然后又一把火烧了秦朝的宫室。对此,有人劝阻项羽说:“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用来建都成就霸业。”可是项羽看到秦朝宫室早已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加上自己又思念家乡,一心想要回去,就对那人说:“一个人富贵了却不回故乡,就好比他穿了锦绣所织成的衣裳却只在黑夜中行走,别人又怎么会知道他富贵了呢?”劝阻的人听了这话,气愤地说:“人们说楚国人不过是戴了帽子的猕猴,今日一见,果然如此。”项羽听后非常生气,便叫手下士兵把那人扔进锅里烹杀了。

妇人之仁

楚汉相争时,名将韩信曾先投奔过项羽,却因为项羽有勇无谋,不善用人,没能得到重用。韩信一气之下背弃项羽,转投奔刘邦。韩信投奔刘邦以后,开始也未被重用,后来,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刘邦才拜韩信为大将。

一次,刘邦问他:“萧丞相屡次推荐将军,想必将军定有非凡之处,还请将军指教。”韩信说:“我曾在项王手下做过事,知道他的本事,也知道他的弱点。项王吆喝一声,上千的人都会给他吓倒,你看他多么勇、多么狠啊。可是他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重用有本领的将领,他的勇不过是匹夫之勇罢 了。项王待人又恭敬又有爱人之心,说话挺温和,看见别人病了,他会掉眼泪,把自己吃的、喝的分给病人。可是人家立了功,应当封爵位的时候,他却不封了。就是封了,他也还拿着封爵位的印,左摩右摩,把印的四个角都磨光了,还舍不得交给人家。所以说,他的好心眼只不过是婆婆妈妈的好心眼罢了。”接着,韩信又分析了项羽的一些弱点和错误,指出刘邦必然能战胜项羽。

一决雌雄

项羽、刘邦两人为争夺天下,战争频繁,相持日久,不分胜负。只是苦了双方的士兵和百姓,精壮的士兵为频繁的征战所累而叫苦连天,老弱百姓更是被水陆军运拖得喘不过气来。项羽对刘邦说:“天下多年来之所以战争频繁、混乱不堪,只是因为我们两人互相争斗的缘故。我很想与你面对面地挑战,一决胜负,以免天下百姓互相残杀,白白受苦。”刘邦笑着拒绝说:“我宁可与你斗智,也不愿与你直接斗勇。”项羽不听,命令军中壮士出阵挑战。谁知汉军阵中有擅长骑射的楼烦(古代北方部族名)士兵,楚军三次出阵挑战的壮士,都被楼烦士兵射死。

项羽大怒,于是他亲自披甲执戟出阵挑战。楼烦士兵又想射箭,项羽怒目圆睁,大喝一声,声如巨雷,楼烦士兵吓得眼睛不敢正视,手无发箭之力,赶忙回马入阵,躲进军营不敢出来。刘邦派人暗地一打听,原来是项羽亲自出阵,吓退了汉军射手。刘邦听后大惊失色。

四面楚歌

楚汉相争后期,项羽和刘邦胜负迟迟未分,几经考虑后,两人约定以鸿沟(今河南省郑州荥阳)作为楚汉界限,互不侵犯。达成协议后,项羽便率领部下返回彭城(今江苏省徐州)。期间,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的项羽部队。最终,他们把项羽紧紧围在了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当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所剩无几,粮食也十分缺乏,军中早已士气不足、人心不稳。

一天夜里,营中的士兵突然听到军营外边歌声四起,凄凉悲切,动人心弦,唱的正是项羽家乡楚地的民歌。项羽军中有不少人是楚地的士兵。这时听到家乡的民歌,有的便情不自禁地跟着低唱,有的被歌声感动得热泪滚滚。一时之间,所有人都想念起家乡来了,哪里还有心思打仗。正在睡觉的项羽听到歌声,大吃一惊。他想:“楚国大概全被汉军占领了吧!要不,汉军里哪会有这么多楚国人呢?”想到这里,他一骨碌爬起来,准备与刘邦决一死战。但冷静一想,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外面又被包围得严严实实,怎么能行呢?再三思量之后,项羽决定拼死突围。

他一面愁闷地喝着酒,一面想着这些年来的战斗生活和眼前的惨败,伤心地和心爱的妃子虞姬告了别,就带着士兵冒死冲了出去。项羽率领八百名骑兵深 18 夜突围,向南方逃去。逃到乌江时,项羽的部下就只剩下了二十八个人,而刘邦的追兵却有几千人。

这时,乌江亭长撑着一只船过来,对项羽说:“江东虽然小,但是也还有一千里土地,几十万的人民,您仍然可以在那里称王,所以赶快渡江吧!”项羽苦笑着说:“天要让我灭亡,我就算渡过江去又有什么意思?况且当初和我一起渡江西进的八千多江东子弟,如今没有一个活着。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同情我,继续拥戴我为王,可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说完,项羽就拔剑自杀了。

读项羽

读项羽每次读项羽都会想起臧克家的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一直以来我对项羽感触都特别深,最开始认识项羽是从他的《垓下歌》开始的,只觉得他是一个有情有......

乱世英雄说项羽

乱世英雄说项羽我从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很喜欢历史。从那时起,我一有空,就忍不住翻开历史书看,如痴如醉。一到寒暑假,我就泡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在众多形象、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中......

项羽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执教:施 文【学习目标】1.赏析项羽的形象,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史记》的兴趣。 2.探究项羽之死,加强学生认知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过程】一、猜......

有关项羽的成语

有关项羽的成语(共3篇)由网友“Tayoop”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有关项羽的成语,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篇1:关于项羽的成语典故 项籍小的时候因为项梁的官司,随之逃到吴中......

读项羽本纪有感

读项羽本纪有感读项羽本纪有感1“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很喜欢李清照的这首诗,因为它道出了对一代西楚霸王乌江自刎的无奈与惋惜。也道出了对这位......

《《读成语 说项羽》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读成语 说项羽》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与项羽有关的成语 项羽 教案 读成 与项羽有关的成语 项羽 教案 读成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