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下册第六周教案_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20-02-27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数学下册第六周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九课时:减法的性质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下第39页例1。教学目标:

1、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减法的性质。

2、使学生能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算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灵活性。

3、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

1、对减法性质的正确理解。

2、根据题情灵活选择算法。教学准备:

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新:

上学期,我校开展了“我与好书为伴”的活动,同学们读书的兴致都很高,我相信大家坚持下去一定能学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刘老师也挺喜欢看书和收集一些好书的。星期天,我去书店看到了一套四大名著:《三国演义》68元、《红楼梦》32元、《水浒传》54元、《西游记》46元。根据这四本书的情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一人提问,一人回答)

例题:

刘老师身上有268元,要买《三国演义》、《红楼梦》两本书,那还能剩下多少钱?请大家一起来算一算!好吗?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列式算一算,并与同桌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与算法。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解题情况。

2、反馈结果,交流探新:

①请同学说出各种不同的算法,教师及时板书算式(可能的算式): 268-68-

32、268-32-68、268-(68+32)、268-(32+68)②那你们是怎么想的?请同学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想法。

③这些方法都对,那你们觉得哪种算法更方便呢?说一说你的理由。④从算式“268-68-

32、268-32-68、”到算式 “268-(68+32)、268-(32+68)”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左右联系看可以看出一条规律来,谁试着说说看?

生: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把这两个数加起来再减。

师:真不简单!不过,刚才大家是从左往右看的,如果从右往左看,你能看出些什么?

生:从右往左看,我发现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一个一个减去。师:同学们,真的很厉害。

师:其他算式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存在呢?我们还得进行验证。大家说,如何证明我们的发现?

生:再多举一些例子试试看。

师:这倒是一个比较好的主意。谁先带头给大家作个示范? 学生举例,师生一起验证。

师:现在,能写类似算式的同学请举手。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举例验证一下。

师:通过无数多的算式验证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你能用字母表示规律吗? 生:a-b-c=a-(b+c)

3、如果是买《水浒传》、《西游记》两本书,那还余下多少钱?请同学用你认为最方便的方法算一算,并加以反馈。

三、基本练习:

1、根据性质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与数:

320-64-36=320-(+)184-58-42 = 184-(○)

1789-(789+238)= 1789-()○()286-37-42-21= 286-(37○42○21)

(练习目的在于加深对减法性质的理解)

2、计算:

528-53-47= 545-167-145= 574-74-200= 367-36-64= 469-158-27= 678-(278+123)= 1587-(421+79)= 289-45+55= 470-254-46= 672-36+64= 458-(87+258)①请同学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②反馈比较,优化算法。(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灵活根据题目特点选择算法的能力)

师:在解决问题或计算中,我们常说要找简便的方法,那么你是依据什么去找的呢?(请大家讨论说一说)教师小结:方法是不是最简单关键要看题情,看自己的情况来选择。

四、解决运用:

1、①书本第39页的第二题,请学生进行解决并说明自己的算法。

②四年级三个班在“献爱心、助灾区”的活动中共计捐款1378元,其中四(1)班捐款622元,四(2)班捐款378元,四(3)班捐款多少?

五、课堂小结:

请大家放下手里的一切,闭上眼,静下心来回顾一下这一节课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我们都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而后请部分同学说一说,教师作简要小结。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它们的和。a-b-c=a-(b+c)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P40/例2(综合运用加碱计算的实践问题)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出示主题图。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新授

1.观察图

(一)中的条件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

(一)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一)的解决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小组讨论。(教材提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方法一:

(1)56+31+19(2)56+31+24(3)56+19+24

(4)31+19+24

方法二:把四本书的价钱加起来。

56+31+19+24 =(56+24)+(31+19)=80+50

=130 130-100=30(元)

30元接近31元。

所以56元、19元、24元这三本书总价在100元左右。

2.观察图

(二)的条件问题。小组讨论。汇报。方法一:

100-48-47 方法二:

100-(48+47)

方法三:把100分成两个50

50-48=2(元)

50-47=3(元)2+3=5(元)

答:找回5元。

三、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完善板书。

四、作业:P42/5—7 课后小结:

第十一课时:除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例3及该页上的“做一做”,练习八第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2.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口算

(1)上下两题为一组:

560÷8÷7= 720÷9÷8= 1800÷3÷6= 6200÷62÷10= 560÷56= 720÷72= 1800÷(3×6)= 6200÷(62×10)=(2)你发现了什么?

二、动手操作

1.出示16个苹果的教具。

(1)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苹果?

(2)把每份中的8个苹果,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怎样列算式? 请一位学生说,教师演示:

(1)

(2)其他同学边看演示边列算式。(16÷2÷4)2.提问。

①从刚才分苹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把16个苹果先平均分成2份,再把每份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共分成了几份?(8份)②这个8份是怎么来的?(2×4)

③那么现在每份几个?又可以怎样列式?16÷(2×4)

④算式16÷2÷4与16÷(2×4),最后结果都表示什么?相等吗? ⑤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 3.学生操作。拿出12根小棒。

①先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再把每份中的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 ②用两种方法列式。③比较两个算式,能用等号连起来吗?

三、小结规律

1.观察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6÷2÷4=16÷(2×4)12÷3÷2=12÷(3×2)2.交流并小结。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四、学习例3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1)投影第43页主题图与例3的文字。(2)学生口述题意,分清已知条件与问题。2.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3.交流解决问题的算法,说出先算什么。4.比较两种算法,你认为哪种比较简便。

五、练习:1.完成第43页“做一做”第1题左边的两小题。2.口算。

教师逐一出示以下口算题,全体学生听教师口令用手势表示得数,然后说出口算的方法。

(1)81÷3÷3(2)120÷12÷2(3)240÷5÷24(4)210÷(7×6)(5)350÷(25×7)3.完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4.自编一个可用连除计算的实际问题。(1)在前后桌四人小组内交流。

(2)教师通过巡视,发现编得好的,在全班交流。

六、小结(略)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它们的积。a÷b÷c=a÷(b×c)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P44/例4(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教学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教学难点:

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2×30 18×20 24×40 15×40 15=()×()24=()×()30=()×()36=()×()

二、新授

出示 例4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什么是“一打”?“一打”表示12个。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找三个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板演:

(1)25×12=300(元)(3)12×25(2)25×12 =12×(100÷4)=25×(3×4)=12×100÷4 =(25×4)×3 =1200÷4 =100×3 =300(元)=300(元)

第1种直接计算。

第2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第三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

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小结:学生谈收获,小结重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完善板书。

四、巩固练习:P47/

4、5

板书设计: = =3 =3 =300课后小结: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25 12×25=300(元)(3×4)×25 =12×(4×25)=12×100 =1200(元)=300×25

×(100÷4)×100÷4 ÷4(元)

三年级下册写字教案第六周

校本课程《写字》课教案(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师:邓玉花班级:三年级一班周次:第六周教学内容:掌握钢笔基本笔画的写法:(捺、提、竖勾、弯勾) 教学目标1.掌握钢笔基本笔画的......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子长县马家砭镇中心小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教案稿时间:备课:高小玲执教: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学习过程及引导: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现在,我们一起来......

《数学下册第六周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数学下册第六周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下册 教案 六周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下册 教案 六周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