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教案:第三章 第九课 松软的土壤_九年级科学第三章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案:第三章 第九课 松软的土壤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九年级科学第三章教案”。
授课内容:第三章 第八课
松软的土壤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1)对土壤的特征有一定感性认识.(2)了解土壤的组成.(3)知道“从岩石到土壤”经历的漫长演变过程.2、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调查,访问,采集,记录能力.(2)知道研究土壤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与人合作.(2)培养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形成珍爱土壤的情感.(3)在了解当地土壤状况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重难点:能够运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土壤的组成.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土壤样本,有关于本单元的视频片断,土壤盆栽,实验盘.学生:采集土壤样本的工具.任务驱动页
问题情景:花草树木丛生于岩石间的土壤中,借卡通动物之口提出了一个平常而又包含许多科学道理的问题:为什么草长在土壤里,而不是石头上 引导学生通过一连串的活动,从观察土壤到研究土壤的组成来解决这一问题.第一课时:活动1:哪里有土壤
观察土壤就涉及土壤的取样,思考自己生活的地方有没有土壤,到哪里采集土壤呢 可让学生观察和并通过观察,从感性上认识土壤.【友情提示】
可到生长植物的地方,考察和采集土壤,既是为课堂探究活动做物质上和感性上的准备,也是一项实实在在地了解家乡土地资源,欣赏家乡自然之美的实践体验活动.可把活动2与考察家乡土地资源融为一体,指导学生在大自然中落实考察,采集,观察,记录的活动任务,效果会更好.有土壤的地方一般是生长植物的地方,可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保护植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这项室外活动,可由教师统一组织,也可安排学生课前自己活动,但应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如果由学生自己完成,最好结伴并在成人的监护下行动.注意接触土壤后要清洁双手.【引申的问题】
什么地方的土壤更多 更肥沃
提问:有同学提到我们要观察研究土壤,就要对土壤进行采集.那么哪里有土壤呢
思考:学生分小组制订采集计划,汇报.任务:刚才每个小组都制订了他们的研究采样计划,采样的工具大家在课前也都带回来了.老师给同学们两个小锦囊:第一,注意安全,听从小组长的指挥;第二,边观察边进行记录.活动:采集土壤标本.交流:学生汇报并展示采集的土壤样品.归纳:今天我们在学校的不同地方采集了土壤,也学会了采集土壤的方法.在自然界有土壤的地方不少,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它们进行采样,看能不能发现一些跟我们今天采到的很不相同的土壤.(同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有土壤的地方一般是生长植物的地方,采样的时候要尽可能避免影响植物的生长,并强调如果学生自己课后进行采集,最好结伴并在成年人的监护下行动,注意接触土壤后要清洁双手.)目的:从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入手,学习土壤采样的方法,从感性上认识土壤.再指导学生在大自然中落实考察,采集,观察,记录的活动任务.作业:回家后继续对土壤进行采集并记录.思考问题:什么地方的土壤更多 更肥沃
活动2:观察土壤
观察土壤的活动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周围世界浅显的知识,训练学生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土壤,应充分利用感觉器官对土壤进行认识.【友情提示】
教材通过活动导语(认真观察找到的土壤,把观察结果填写在表格内),情景图,记录表,既提出了观察态度(如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的要求,也提出了观察内容(记录表中的土壤颜色,土壤粗细,土壤气味……)和观察方法(如观察时要及时做观察记录,以及情景图中的 看,闻,摸,捻等)的要求.在教学中,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进行记录,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些需要在观察活动之前与学生共同讨论明确,以增强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交流和发表观察的结果是必要的环节,可根据本校条件选择口头发言,借助实物投影展示图表等不同形式.考虑到课桌或实验台卫生的问题以及学生卫生习惯养成的教育,有必要在课桌或实验台上放垫板或盘子.【引申的问题】
如果要进一步了解土壤,可以研究土壤的成分.任务:很高兴今天同学们都把采集到的土壤样本带到实验室了.还记得帮助我们观察物体的几个好朋友吗(眼,鼻,耳,舌,手)你打算怎么利用这些好朋友对你采到的土壤进行细致的观察呢 思考:老师点拨,引导学生从土壤的颜色,粗细,气味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同时引导学生讲清楚观察的具体方法.小组讨论,汇报.目的:在教学中,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进行记录,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些需要在观察活动前与学生共同讨论,以明确活动目的性和增强其有效性.任务:同学们把观察的方法都说得很详细,那么大家期待已久的观察行动即将开始.在行动开始前老师请同学们留意观察的注意事项.(出示“观察小提示”幻灯投影,如注意填写观察记录表,观察实验要在实验桌上的垫板上进行,注意地面和桌面上的清洁等.)观察:学生进行观察活动.交流:教师根据课堂的时间灵活处理学生的观察汇报,时间允许在可在课堂上汇报,也可以课后开一次土壤样本展示会.目的:交流和发表观察的结果是必要的环节,可根据本校条件选择口头发言或借助实物投影展示图表及土壤样本等不同形式.同时要注意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养成学生良好的实验和卫生习惯,让实验课进行得有条不紊.作业:通过今天的观察活动我们发现了不同土壤有着各自的特点,到底这是为什么呢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去了解土壤,研究其里面的成分.教后记:通过仔细观察和动手学生能明白土壤的一些物理特征.第二课时:活动3:研究土壤的组成学生对土壤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为什么草长在土壤里 ”仍不清楚,这可从土壤的组成特点来认识.利用3个探究实验达到认识土壤组成的目标.【友情提示】
“土壤里有些什么东西 ”是学生在采集和观察土壤的活动中很容易提出的问题,土壤中的有些成分(如水)是在学生的采集,观察活动中就有可能发现的,但是这项活动的设计意图不局限于使学生发现其中的成分,还强调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实验l
用来检验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及腐殖质.当把半杯清水缓缓注入杯中的土里,轻轻晃动一下,会看到土壤中冒出许多气泡和浮在水面上的植物残体.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和腐殖质.实验2
将挖出来的新鲜土壤放入一个饮料瓶中,拧紧瓶盖,放到室外阳光下,过一段时间,饮料瓶内壁上会附着许多小水珠.这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实验3
放小半杯的土壤到杯中,加水至大半杯,然后搅拌,使水和土壤充分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后,土壤在水中会分成两层,上层是颗粒较细的黏土,下层是颗粒较大的砂.以上3个实验,都应该在学生对“土壤里有些什么东西 ”这个问题做出假设的情况下,再激发学生设计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学生的实验方案不必局限于教材中的方法,只要能够验证假设,方法可以多样化,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创造能力.如果学生想不出合适的方法,我们可做适当的引导.实验方案确定后,有关方法和注意事项应做适当讲解和补充.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以及提高探究效率等方面考虑,不同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项目进行研究,实验完成后再作充分交流,达成共识.3个实验也可以穿插进行(实验2,实验3可先做处理,等待实验现象的出现,把实验l放到后边).课本中的图片显示了岩石的变化过程,让学生知道土壤是由岩石逐渐变化而来的这个过程。
第九课《松软的土壤》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内容及分析】《松软的土壤》是粤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从岩石到土壤》的第二课,由哪里有土壤、观察土壤、研......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保护土壤》小学科学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保护土壤》小学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2、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
授课内容:第三章 第八课坚硬的岩石【教学目标】1、经历一个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一些利用观察和使用简单工具认识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2、能根据自己对岩石的认识进......
师:同学们,今天有一位可爱的小朋友来到我们这里,我们来认识一下他(课件)。带着小土壤的问题,我们一起学习《土壤里有什么》。一、根据自己平时对土壤的了解,谁来预测一下土壤里有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