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_汉通西域丝绸之路教案

2020-02-28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汉通西域丝绸之路教案”。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2)通过对各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组织表达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组织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历史情境,扩大知识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调整教学顺序,重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的理解。

(3)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与相关的地理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壁之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影片,创设情景,口述目标,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新丝绸之路》片头视频。

2、教师:看到黄沙万里的大漠,听到悠悠的驼铃声,此时此刻,想必大家都想去看一看那美丽的风光,听一听那如醉的歌舞,请问谁知道这块神秘的土地在哪里呢?在古代,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它对于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生活动:学生欣赏影片,思考答问,明确本课学习目标。(1、凝神激趣,观看视频。

2、思考问题,明确本课学习任务。)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活动:投放目标,引导解读。

1、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思考:西域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2、教师投放《张骞通西域》路线图,要求学生结合地图,明确西域的地理位置。

3、投放视频,提出问题。

播放《汉武大帝》中,汉武帝在承明殿接见张骞的视频。根据视频,提出问题: ﹙1﹚手持汉节的张骞衣衫褴褛,这说明了什么?(可根据视频中张骞的回忆和当时西域的恶劣环境)他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汉武帝为什么说张骞是“英雄”?

4、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有何不同?各产生了怎样的结果?有人说他的西域之行有凿空拓荒的意义,你认为呢?

﹙2﹚假如你是张骞,请你写一份奏章,述说这十几年的经历及见闻。

﹙3﹚读秦汉疆域图,思考:西汉的疆域与秦朝相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

5、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丝绸之路”一目,思考: 这条东西方交通要道为什么被称为“丝绸之路”?

6、根据课本第83页丝绸之路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 请你根据上图,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

﹙2﹚假如你是当时的商人,你会沿着丝绸之路运送中原的哪些东西到西域各国?又会把西域的哪些东西运到中原地区?

﹙3﹚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处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什么问题?

﹙4﹚“丝绸之路是一条彪炳史册的中外交往之路”,你能说出理由吗?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自主思考问题。

2、提取有效信息,合作交流,明确答案。

3、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明确答案。第三环节【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教师活动:投放图片,讲解点拨。

1、教师投放《海上丝绸之路》图,引导学生明确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有力的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4页“班超经营西域”一目,引导学生认识到:班超是张骞之后又一位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甘英在中外交流史上也功不可没。

★学生活动:提取有效信息,合作交流,明确答案。

1、阅读教材,自主思考.2、读图释图,回答问题。

3、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明确答案。第四环节——【自我归纳,拓展提升】

★学生活动:反思完善,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补充归纳,拓展提升。

师:你可以系统归纳本课知识结构,也可以归纳学习方法、掌握的技巧,或者情谈谈你学习本课后的感想。

第五环节——【自我测评,查缺补漏】 ★教师活动:投放习题,点拨引导,检查反馈。★学生活动:自我测评,查缺补漏,自我完善。第六环节——【拓展迁移升华主题】 ★

1、教师活动:投放材料,提出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作为横跨亚欧大陆的商旅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具有悠久的灿烂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2008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了《关于文化线路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宪章》,标志着文化线路正式成为世界遗产保护的新领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协调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五国政府展开“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行动计划”。

材料二: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联合申遗,中国共有57处景点进入预备名单,其中陕西20处、甘肃12处、新疆11处、宁夏4处、青海4处、河南6处。一旦联合申遗成功,将会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将成为成功申遗后最大的受益者。

请回答:①如何用一种好的方式宣传丝路申遗?如何让“丝绸之路”能成功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②如何让承载千年古史的丝绸之路,重现昔日的辉煌,彰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请你依据丝路的过去与今天,写一份开发丝绸之路的计划书。③古代丝绸之路是我们中西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怎样才能使它昔日的辉煌重放光彩?

2、去年,新疆发生严重的打砸抢事件,一群恐怖势力“东突”妄图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国”,你能利用所学史学知识对这种倒行逆施行径进行抨击吗?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学以致用。)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说课稿

一、本课地位: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1、张骞通西域

2、丝绸之路

3、班超经营西域(自学内容)。

汉朝对外交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而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丝绸之路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丝绸之路变迁和衰落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三、本课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和课标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与启示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学会交流,增强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历史空间感及动手能力。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的交流,培养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从而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张骞等人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意识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探讨和今昔对比,汲取历史教训和营养,以史为鉴,强化环保意识和对祖国一些方针政策的理解(如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等)。

四、本课重点: 本课的重点有两个:

1、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着开先河之意。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此当中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意义及衰落又是重点的重点。

五、本课难点:

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难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对当今的启示。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新丝绸之路》片头视频,学生欣赏影片,思考答问,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思考:西域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2、手持汉节的张骞衣衫褴褛,这说明了什么?(可根据视频中张骞的回忆和当时西域的恶劣环境)他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有何不同?各产生了怎样的结果?有人说他的西域之行有凿空拓荒的意义,你认为呢?

﹙2﹚假如你是张骞,请你写一份奏章,述说这十几年的经历及见闻。

﹙3﹚读秦汉疆域图,思考:西汉的疆域与秦朝相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

4、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丝绸之路”一目,思考: 这条东西方交通要道为什么被称为“丝绸之路”?

5、根据课本第83页丝绸之路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 请你根据上图,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

﹙2﹚假如你是当时的商人,你会沿着丝绸之路运送中原的哪些东西到西域各国?又会把西域的哪些东西运到中原地区?

﹙3﹚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处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什么问题?

﹙4﹚“丝绸之路是一条彪炳史册的中外交往之路”,你能说出理由吗?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教师投放《海上丝绸之路》图,引导学生明确海上丝绸之路路线,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有力的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第四环节——【自我归纳,拓展提升】

学生系统归纳本课知识结构,也可以归纳学习方法、掌握的技巧,或者情谈谈你学习本课后的感想。

第五环节——【自我测评,查缺补漏】 第六环节——【拓展迁移升华主题】

教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教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教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课程标准: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班超出使西域(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课时)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汉光武兰台令史班彪之子,《汉书》作者班固之弟。幼有大志,不修小节。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广涉书传......

新课标《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新课标《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新课标《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新课标《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实现历史教学的个性化学习。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新课标《汉通西域和丝绸......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汉通西域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 西域 教案 汉通西域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 西域 教案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