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民族团结教案_民族团结教案教学设计

2020-02-28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九年级上册民族团结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民族团结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意义,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政策和措施。

2、能力目标:结合课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观点对民族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归纳的能力及关心国家大事、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牢记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民族团结观念,并为各民族地区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教学重点:

1、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

2、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意义

3、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政策和措施

三、教学难点: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提问法、举例法相结合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党和国家不但确定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且还根据我国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落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积极为少数民族地区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是党和国家一贯的方针政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

讲授新课:

1、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的背景

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制定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

生答后师归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均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科、教、文、卫等事业还相对落后,与东部差距较大。因此,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改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先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主要方面。

2、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

引导过渡: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有哪些呢? 指导学生看课本,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作出回答。(1)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帮助相结合的原则

如果没有国家的帮助,要消除各民族经济文化上的差距,一时难以办到,同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民族经济自身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的经济体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本地区的落后面貌。

(2)组织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加强横向经济联系方针 主要采取人才支持、援建项目、合资经营、联合生产、联合开发、补偿贸易等方法。

(3)坚持因地制宜与优先照顾的政策

要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早到因地制宜,区别情况,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实行多种经营,发展本地的民族经济。

(4)同时,国家通过财政、税收、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发展。

3、民族花园

阅读课后《西藏50年的经济发展》了解西藏经济发展的过称及成果,从中总结西藏发展的经验。

4、探究与体验 找一找

请你查阅资料,说说我国民族地区有哪些资源优势?

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呢?请你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你居住地区的优势资源是什么?地方政府是如何开发利用的?

5、本课小结 板书设计:

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

1、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帮助相结合的原则

2、组织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加强横向经济联系的方针

3、坚持因地制宜与优先照顾的政策

4、国家通过财政、税收、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发展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有哪些? 讲授新课

1、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意义

(1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是消除各民族间发展上的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根本途径。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是有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个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是建设边疆,巩固国防的基本保证。第六课 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国家保障 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措施。带格式的: 居中 格式的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查阅与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对少数民族 语言文字政策有更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整合资料,并合理运用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创造活动的成果,能够尊 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促进民族团结。

二、教学重点:

1、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2、国家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国家在全国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提问法、举例法相结合五、课时安排:1 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民族语言即使民族文化的构成工具之一,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个民族的 精神创造活动的成果。我国是一个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具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讲讲授新课:

一、语言文字的产生及其功能 共同语言是构成民族的主要因素,在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 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共同语言是促进一个民族形成的主要因素,也是构成 民族的主要要素之一。

(2)民族语言是本民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进行 思维、交流思想的工具。

(3)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4)民族语言文字是促进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 种主要力量。共同语言是构成民族的主要因素,在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 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共同语言是促进一个民族形成的主要因素,也是构成 民族的主要要素之一。

(2)民族语言是本民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进行 思维、交流思想的工具。

(3)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4)民族语言文字是促进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 种主要力量。(5)民族语言文字对民族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二、民族语言文字在民族产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 民族语言(约有 80 种左右)5 个语系 10 个语族 15 个语支

四、少数民族文字概况

(1)原有的民族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蒙古、藏、维吾尔、朝鲜、哈萨 克、傣、俄罗斯、锡伯、塔塔尔、乌孜别克、柯尔克孜、苗、彝、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京等民族已有了文字。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有蒙古文(2 种)、藏文、维吾尔文、哈萨 克文、朝鲜文、柯尔克孜文、锡伯文、傣文(2 种)、景颇文、傈僳文、啦祜文、俄罗斯文、苗文,共 13 个民族 15 种文字。其中,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在各自 民族中广泛使用。俄罗斯文、塔塔尔文和乌孜别克文使用人 口较少,近年来已基本上不再使用,这部分人已分别使用了 维吾尔文或汉文。历史上的景颇文、傈僳文、拉祜文、滇东北苗文、佤族的撒 喇文,分别是 20 世纪上半叶之前由西方传教士为传播宗教而 创制的文字,文字很不完备,使用人数很少。

(2)新创制的民族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先后帮助 11 个民族创制 15 种 拼音文字,即苗文(4 种)、壮文、布依文、彝文、黎文、纳西文、傈僳文、哈尼文(2 种)、侗文、佤文、土族文等。到目前全国 共有 20 个少数民族使用 30 种文字,其中蒙古、藏、维吾尔、哈 萨克、朝鲜、柯尔克孜、锡伯、拉祜、佤、壮、布依、哈尼、纳西、侗、土族等 15 个民族各有一种文字,另外彝文分传统彝 文和川西规范彝文 2 种;傈僳文分老傈僳文和新傈僳文 2 种;景 颇文分景颇文和载瓦文 2 种;傣文分西双版纳傣文、德宏傣文、金平傣文、傣绷文 4 种;苗文有滇东北老苗文、滇东北苗文、川滇黔东苗文、黔东苗文、湘西苗文 5 种。

(3)改进的民族文字 中国政府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曾帮助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改革了文字,又帮助傣族、拉祜族、景颇族改进了文字。到 20 世纪 80 年代,拉丁文的彝文被废止,被经整理和规范 的传统彝文所代替。改革和改进的文字,除维吾尔文、哈 萨克文恢复老文字而停止使用外,德宏傣文、拉祜文、景 颇文至今仍在使用之中。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课后“探究与体验” 你属于哪个民族?民族语言是什么? 你都会说哪几种民族语言?举例说明,学会其他种类的民族语言,在生活中具有什么优 势?第三课 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1、知识与技能:风俗习惯及其形成、重要性,风俗习惯的多样性。风俗习惯的特点和尊 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意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 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践行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师进行点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树立正确风俗习惯观,尊重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

二、教学重点:风俗习惯及其形成、特点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尊重少数民族的风 我国地域辽阔,拥有 56 个民族,在衣食、饮食、婚丧、俗习惯 节庆、生活方式等方面各具特点。

了解民族风俗习 惯的形成及形成1、我国各民族的风俗(1)、风俗习惯及其形成:

习惯 ①什么是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 的因素: 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 规范。风俗由于一种历 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 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 的基础和相辅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 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 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 异,称之为“风 ”;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 理解风俗习惯 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 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 1 的特点。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 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 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 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风俗由于一种历 史形成 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 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②风俗习惯的形成及形成的因素: 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重大历史事件和 重要人物都是影响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因素。③风俗习惯往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我国各民族的风 俗习惯各具特点: 饮食习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养猪、不食 猪肉。服饰特色: 丧葬习俗: 节庆: 禁忌:

2、风俗习惯的特点(1)群体性 只要形成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历史和自然因素存在,民族风俗习惯就会长期存在。民族风俗习惯时代相传,已渗透到该民族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2)民族性 民族风俗习惯主要反映了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和 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体现着民族性;由 于这种风俗习惯往往和一个民族的历史、情感相联系。(2)区域性 我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 和经济条件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会表现为各民族之 间风俗习惯上的不同。结论:民族风俗习惯对民族关系有很大影响。尊重民 族风俗习惯,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2 阅读与思考:

1、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请列举不同民族习惯的实 问题驱动,促使 例。

2、民族风俗习惯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理解民 族风俗习惯的特 点 课后作业: 通过阅读课后“民族花园”及查阅资料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并做笔记。

第四课 宗教信仰自由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重点难点: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国的宗教概况

1、知道我国有五大宗教:。

2、明确我国各宗教都有的传统。

3、我国现阶段的宗教,其本质仍然没有改变,仍然是一种非科学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二)我国的宗教政策(本课重点和难点)

(1)宗教信仰自由的地位:。(2)宪法规定(宪法保障):

(3)内涵(很丰富,一句话理解就是都有自由)(注意1: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能信教,应是彻底的无神论者)(注意2:不能到宗教场所宣传无神论)(注意3:不能到公共场所宣传有神论)

(4)80页最后一段是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进一步说明(不得强制、不得歧视、保护正常的、基本权利、人权)

(注意4: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但不允许外国传教士到中国传教)

(三)弘扬科学精神

1、我国现阶段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82页框内)

2、青年学生要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意5: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也不是反对人们信仰宗教,总之就是信仰自由)

(四)综合探究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的表现:

2、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建立的一系列政治制度有(人民民主权利真实性的制度保障)学习小结和课外作业: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含义?(2)实质?(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

答(1)信不信;信哪种;信那派

(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

(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答: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都是国家的主人,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宗教团体是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宗教界成为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教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六年级上册民族团结教案

六年级上册民族团结教案第三单元 灿烂的民族文化 第七课 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兄弟姐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沁园春 雪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 光辉的历程第一课《游击队歌》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九年级政治上册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九年级政治上册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九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教案

九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教案九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教案一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

《九年级上册民族团结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九年级上册民族团结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民族团结教案教学设计 上册 民族团结 教案 民族团结教案教学设计 上册 民族团结 教案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