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公开课教案_初三数学公开课
初三数学公开课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三数学公开课”。
初三数学公开课教案
—— 孝泉中学
龙跃辉
课
题: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理解直角三角形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选择简便解法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锐角三角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的基础上加以定义的,在学习概念之后又用于解直角三角形,不仅是知识的循环,还突显出三角函数在实际测量中的重要作用,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之后,就是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的。本节课内容就是介绍解直角三角形知识,是三角函数知识运用的最基础部分。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教学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问题;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6个,三个角,三条边)
2、中(),除了直角外,还有几个元素?(5个,a、b、c、A、B)3、a、b、c、A、B这5个元素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1)三边之间的关系:(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互余)
(3)边、角之间的关系:
思考;对于锐角B,也有上面的边角关系吗?
4、有了上面的关系,可以发现,如果知道了五个元素中的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边)就可以求出其余的三个元素,为什么至少有一个是边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因为已知两个锐角的直角三角形不是唯一确定的,而是一系列的相似三角形。
5、如果对一个直角三角形(除了直角外),知道两个元素(至少有一条边),这个直角三角形就唯一确定,那么如何求出其余元素?有哪些关系式可以运用呢?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探讨的课题:解直角三角形。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解直角三角形。提问:已知两个元素有几种情况?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回答
教师点评:有两种情况:①已知两边②已知一边、一角 例1:在 中,,C=287.4,解这个直角三角形。问题:
1、本题已知什么?所求的元素有哪些?
2、求哪一个未知元素最简单?(另一个锐角A,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3、边a、b与边c和 B有什么关系?如何求? 问题:
1、上述是利用 B来求边a、b,能否利用 A求a、b呢?
2、求出a后求b还有哪些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①在计算时应尽量使用原始数据,这样可减小误差,防止错误扩大化。②应避免开方运算,使求解简便。
3、完成本题后,请小结“已知一边一角,如何解直角三角形?”
点评:先求另外一个角,然后选取恰当的函数关系式求另两边。巩固练习:P103练习1,找学生完成问题:利用练习第1题、第2小题请小结“已知两边,如何解直角三角形?” 点评:先求另外一条边,然后选取恰当的函数关系式求另两角,或先求一角,利用互余求另一角。
教师总结: 事实上,解直角三角形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下面我们再来探讨如何利用它求三角形面积。
例2:如图,在 中,求三角形面积S。
问题:
1、本题已知什么?待求什么?
2、如何作高线?
3、在所作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什么?求什么? 属于哪一类解直角三角形,是否要求出所有其余元素? 点评:此例得出 即 的面积
猜想: 的面积是否可以用a、c以及夹角B或a、b及夹角A表示呢?课后请同学们验证你的猜想。
三、课堂小结,巩固所学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归纳,教师点评:
(1)如何利用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两个已知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去求其余的元素,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简单应用。
(2)要多观察、多归纳,去总结、去发现一般的解题规律。
四、布置作业
P92,练习2、3题 附:板书设计
25.3解直角三角形
一、概念;
二、例题
解直角三角形
例1
例2
教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它详细规定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每一堂课都需要有一份教案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重点。教案应针对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些编写教案的经验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编写教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材的内容结构。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紧密结合素质教育的教案范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初三数学公......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份详细指导教学的书面记录。教案的设计应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力。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学......
课题:二轮复习——数形结合思想讲课人:冯文斌 时间:2010-4-22 地点:高三五班上午第节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会用数形结合思想处理问题二:能力目标:数向形的转换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