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_地势和地形教案示例2_我国的地势和地形教案
B6_地势和地形教案示例2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国的地势和地形教案”。
地势和地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②能在图上标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③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④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⑤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地形区名称和位置。
⑥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能力目标
①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能力。②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②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③通过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
①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②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教学难点
地势对其它地理因素的影响。●○教学准备 教师
①用塑料泡沫制作中国地形剖面图。②中国地形挂图。
③搜集中国不同地形景观图。④制作课件。学生
橡皮泥、彩笔、半圆仪。●○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案1】
找学生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碧绿的是平原,金黄的是沙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方案2】
课件图片、视频引入:播放反映祖国不同地形区的视频短片,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习欲望和爱国热情。
新授
板书: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活动1:看图分析总结地势特征。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学生观察:颜色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提示和建议
初一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学生会唱。
根据办学条件选择适当方案。
运用地图,突出地理学科特色。教师提问:我国什么地区地势较高?什么地区地势较 低? 学生回答:西部地势较高,东部地势较低。
教师总结: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只学生绘图:教师指导学生绘出我国地势从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
活动2:启发学生看图总结 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方案1】
教师提问:看“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颜色是否有明显地域变化?根据颜色明显的区域变化,你认为可以把中国地势大致分为几个阶梯?理由是什么? 学生讨论:有的可能分为两大阶梯,有的可能分为三大阶梯等等,都有自己的理由。
教师点拨:假若分为三级阶梯,你认为阶梯间以哪些山脉为界较好?看中国地形图。
学生看图:在中国地形图上,学生能找出较明显的山脉:如昆仑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大兴安岭、太行山等。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若把最高的一块区域作为地势第一级阶梯,其平均海拔高度是多少?主要是哪个大地形区?学生观察:看图2.1和地图册。
学生回答:第一级阶梯主要地形区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教师展示:青藏高原景观图片。
教师引导:同学们看“中国地形图”和图2.1第二要反映出西高东低的特征即可。
不被课本框住,设置开放性问题。
□提示和建议
级阶梯上主要地形区有哪些?平均海拔是多少? 学生回答:内蒙古草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海拔1000~2000米左右。
教师点拨:所以第二级阶梯上地形多高原、盆地。教师引导:地势第三阶梯上主要是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多在多少米? 学生观察、回答:平原、丘陵为主,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学生作图:做课本第23页上活动,在图中标出三级阶梯界线名称。【方案2】
把中国地形图制成多媒体课件,把三级阶梯区域用不同颜色标示并依次闪烁,同时阶梯分界线山脉依次闪烁出现;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结合图2.1得出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特征。学生动手:绘我国地势阶梯状剖面示意图。教师指导:与前面的绘图比较,并出示塑料泡沫制作的中国地形剖面图。
活动3:讨论分析地势对气候、河流、水能、交通的影响。
教师引导:地理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会对其他地理要素,如气候、河流流向、水能、交通产生什么影响呢? 动手制作:分组用准备好的橡皮泥做出中国大致轮廓,并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成三级阶梯区域,形成形象、直观的立体地形模型。
学生讨论:分为四个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专题,适用于办学条件较好学校。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分组讨论分析,提供形象、直观教具。
开放式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在讨论时,教师要注并做好记录,然后选派一个代表发言,阐述自己小意对各专题进行点拨。
组的观点。
□师生活动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注意湿润气流的流向,对降水量的影响。
学生发言: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畅所欲言,同时允许同学们进行辩论。
教师小结: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俗话说“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同时可以自制复合投影片,将长江、黄河、珠江上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的主要水电站的位置和三级阶梯示意图复合在一起,来说明地势对水能资源的影响。地势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活动4:假设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将会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等因素产生什么影响呢?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思考,时间要放宽一点,课堂上完不成,课下完成,并写成小论文。教师点拨:学生结合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提示和建议
小结时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加以充分肯定,鼓励他们探索精神,特别是对有新意的更要充
分肯定。增大地理教学的开放性,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设计
□师生活动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方案1】
回忆上节课内容,观察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上,有哪些山脉和地形?(答: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横断山等),这节课我们将更进一步地了解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的分布情况。【方案2】
回想七年级世界地理部分,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地形?(答:五种——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想想学过的国家都有哪些地形?(举几例)(答:日本、印度等)读第24页力2.4我国地形分布大势,找一找这五种地形我国是不是都有分布。从而得出结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新授
教师板书:
二、地形复杂多样
活动1:看图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板书)。教师引导: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反映祖国不同地形区的图片,边展示边让学生回答是何种地形,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确五种地形的特征。
□提示和建议
承上启下,自然导入。
注重知识联系,尝试用类比的方法,反衬我国地形
复杂多样。
学生看图:显示三级阶梯分布图,依次闪烁,让学生观察三级阶梯内各有哪些地形区?同时回答。学生观察:看课本第24页图2.4,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
教师点拨:在以上地形区的周边围绕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山脉。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2.4,找出横断山、巫山、太行山、大兴安岭、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秦岭,观察山脉两侧各是什么地形区? 学生填表:做课本第27页活动3。
□师生活动
归纳过渡:可以看出山脉成为地形区之问的界线,因此说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活动2:看图分析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山脉景观图片,思考山脉的形
课本第27页活动3也可安排在山脉部分之后做。
□提示和建议
增加了祁连山、秦岭两栏,可酌情增删。
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观态特点。
教师点拨:山脉多按一定方向延伸。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7页图2.7,明确山脉走向。学生读图:完成课本第26页的活动1。【方案1】
学生回答:依次闪现东西走向的三列山脉,最后同时闪烁。
教师提醒:用“最北”“中间”“最南”把三列山脉的相互位置描述出来。
教师演示:“地形三级阶梯分布图”,闪烁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要求学生说出山脉名称及走向。(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闪烁东北西南走向的各列山脉,怎样描述它们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片展示:雄伟的喜马拉雅崇山峻岭,珠峰探险短片。
教师引导:学生确认喜马拉雅山走向,确定珠峰位置。
教师启发:找出其他走向的山脉。
学生指图: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师生互动:显示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闪烁某列山脉,学生分组抢答。
拼图游戏:拖动山脉名称到相应位置上,当学生拼对时出现
□师生活动
“恭喜你,答对了”。拼错时出现“对不起,请再试一次”。
察,并给予适时的引导。
方案1适用于办学条件较
好的学校。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提示和建议
【方案2】
教师组织:分四个组,每组观察思考一组问题,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指《中国地形图》回答。
①东西走向的山脉自北向南有几列?名称各是什么? ②我国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是哪座山脉?是什么走向?这种走向的山脉有几列?名称是什么? ③喜马拉雅山是什么走向?指图说出珠穆朗玛峰的位置。
④还有什么其他走向的山脉,试举几例。教师出示:画好的《中国轮廓图》。
学生互动:学生自愿到台前按照不同走向画出我国的主要山脉。同时,其他同学说出山脉的名称。贴图游戏:让学生把写有山脉名称的白纸条和写有地形区名称的彩色纸条,在《中国政区图》上粘贴好。形象地得出“山脉构成地形骨架”的结论。学生作图:完成课本第27页的活动2。
学生观察:长白山、武夷山、喜马拉雅山的分布与行政区的关系。
教师引导:除了自然地理界线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
活动3:讨论分析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板书)。
学生讨论:分四个组,针对课本第24页四幅景观图,每组一幅图,谈谈这些地形特点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发言:每组派代表发言,也可自由辩论。
方案2适用于条件较差的学校。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同一走向山脉相互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适当补充,拓展学生知识面。
不拘一格,学生讨论发言的同时,教师适当评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总结:充分肯定学生的发言,特别表扬那些考虑问题较深、较细的同学。
教师引导:看课本第25页四幅图各反映了什么景观? 学生思考:同是高原,可为什么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却大不一样?
□师生活动
学生发言: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高原景观也各不相同,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由此可见,人类是如何巧妙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反映了人类的聪明才智。
活动4:讨论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地形对人们生产活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了,还是越来越小了? 欣赏歌曲:《青藏高原》或《信天游》等能反映民风民俗的歌曲。
学生阅读:课本第26页的阅读材料“地形和民俗”,思考以上问题。
教师补充:提供一些其他的民风俗资料,如“姑娘出嫁远方”等。学生发言:„„
教师提议:学生围绕“地形对人们的影响”(或“地形与生活”)这个专题,以小组为单位,课下搜集材料,并写成小论文的形式,择优展示。
第三课时
□提示和建议
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回答
可放录音,也可让有能力的同学到前面演唱。
提倡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勤动手、动脑,培养学
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入新课 【方案1】
上节课我们知道我国有五种地形类型,那么这五种
承上启下,引入自然。
类型地形各占什么比例,哪种地形所占比例最大呢? 【方案2】
你们知道山区的概念吗?山区在我国陆地面积中占多大的比例吗? 【方案3】
课件图片、视频引入:播放山地、高原、丘陵的景观图。
你们知道以上播放的是哪几种地形类型吗? 学生回答:山地、高原、丘陵。
你们知道这三种地形合起来称为什么吗?它在我国陆地面积中占多大的比例呢? 新授
板书:
三、山区面积广大
□师生活动
活动1:学生读书、读图、计算、绘制图形,得出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教师引导:步骤
(一)学生阅读课本第30页,找出山区概念。步骤
(二)学生读图2.8,了解五种地形所占比例。步骤
(三)指导学生绘制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
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选择此方案。
此方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好本节课奠定基础。
□提示和建议
调整教材先后顺序,这样更方便些。
提出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找到问题的答案。方法指导:先计算出每种地形对应的圆心角,再将相应的份额用半圆仪在饼状图上画出来,再涂上不同的颜色,并添加图例和注记,最后再计算出山区(土地、高原、丘陵)所占比例。教师提问:山区占多大比例? 学生回答:69%,约2/3。
教师小结:通过比较得知,我国山地多,平原少,耕地不足,与美国比较,总面积差不多,美国耕地占总面积一半以上,而我国只占10%多一点。
活动2:分组讨论,总结出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教师组织: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组,甲组讨论有利条件,乙组讨论不利条件。
学生活动:准备工作:各组同学分头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有条件的也可上网查询,然后在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做好资料的引导和资料支持工作。讨论发言:组内讨论的基础上,在全班轮流发言,说对一条,加10分,看哪组得分高,每人只限讲一点,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另一组有不同意见,可展开争论。发言开始:
甲组某同学:山区旅游资源丰富(10分)乙组某同学:山区自然灾害多(10分)教师肯定:计算两组得分,对优胜组掌声鼓励。对另一组也予以肯定。教师小结: 【方案1】
根据学生的发言,口头小结(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通过计算得出的结论,让人更信服。
渗透国情教育,增强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用讨论法,能调动学生参
与的积极性。用得分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
口头发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生活动
【方案2】
根据课前准备,利用小黑板或投影仪,或多媒体展示小结。
承转:以上同学们说出了山区的许多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近年来,在开发山区、建设山区的时候,由于研究程度不够,人们的一些经济活动,使山区环境不断恶化,自然灾害也越加频繁发生。那么,在开发山区的时候,怎样做到既发展经济,又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怎样预防和避免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请同学们讨论,特别是家在山区的同学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为本地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活动3:通过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智慧,提出开发山区的一些合理方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组织:小组划分:由于本次讨论题难度较大,需发挥集体的智慧来解决,这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通过自荐或者推选出一位代表发言。学生活动:准备工作:各组成员,分头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有条件的也可网上查询,然后小组内集体讨论,商定出答案,教师为学生查找资料服好务。学生发言:在组内充分讨论、酝酿的基础上,在全班发言,答对一条加10分,在发言过程中,其他小组如有不同意见,可展开争论,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讲的加20分。发言开始:
□提示和建议
给学生一份较完整的答案。
让学生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
析、提取信息的能力。
此项活动,有利于培养学
一组代表发言:山区森林丰富,如果滥采滥伐,就会导致水土流失,所以要有计划地采伐。
生团结协作精神,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教师提议:同学们掌声鼓励。
(加10分)集体荣誉感。三组代表发言:
山区草地可以放牧,但是过度放牧,也会引起水土流失、沙尘暴等现象,所以放牧要考虑草场的承受力。
教师提议:同学们掌声鼓励。
(加10分)二组代表
(加10分)
□师生活动
教师小结:各组全体同学经过认真准备,提出了许多开发山区的好方案,这是全体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有的同学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讲了一些好方案,这种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的做法很值得赞扬。下边计算得分,对优胜组掌声鼓励。课后各小组把提出的方案整理成书面材料报上来。
活动4:通过分组讨论,发挥个人和集体的智慧,分析贫困产生的一般原因,形成一些好的建议和措施。活动内容:我国2/3以上的贫困县主要分布在中西山区,请同学们讨论回答下面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举例说明,造成西部一些地区贫困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第二个问题,说一说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教师组织:将全班同学分为A、B两组:A组代表中西部贫困地区,回答第一个问题。A组同学在分
对出色答案,及时鼓励。
□提示和建议
都给予肯定的评价。
活动四:课内有时间则进行,时间不够可放到课后研究。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
析贫困原因的同时,也探讨一下发展本地经济的方法和途径。B组同学代表较富裕的东部平原地区,在回答第二个问题的同时,也讨论一下如何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出自己的建议。
学生活动:准备工作:各组成员分头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有条件的也可上网查询,也可提前做好调查、访问、采访政府官员等准备工作。
教师引导:教师做好资料的引导和资料的支持工作。学生讨论:在材料搜集、讨论、整理的基础上,在全班发言,仍采用以上计分办法,每组自荐或者推选三位代表发言。发言开始:
A组代表:山区自然条件差,比如,青藏地区终年气候寒冷,这样只能种植一些耐寒的作物。
(加10分)B组代表:政府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长大后,准备到西部地区去工作。
(加10分)„„
□师生活动
学生活动:你们(A组)怎么办? A组代表:我们要发挥山区优势„„
教师小结:以上中西部地区的同学,分析出了许多贫困的原因,并列举了例子,也探讨出了解决本地经济发展的一些途径和方法,东部地区的同学也列举了政府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的大量措施,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有的想法也非常感人,这些都
祖国的情感。
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致富的思想品德。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
□提示和建议
不同小组的意见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说明同学们确实动了脑筋,想了办法,课后各组把这些建议、措施整理成书面材料。
板书设计
地势和地形●○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特征,记住位于地势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②理解山脉走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和地势》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能......
地势与地形教案教案示例1 ——“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地势各级阶梯的特征及其影响【教学难点】 地势三级阶梯对我国的影响【课前准备】 制好《中国地势地形》......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 地形复杂多样)【三维目标】知识技能: 1.知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2、能说出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走向,并说明山脉是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3、能找出我......
第一单元 第7课时课 题:地势和地形一、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实用地图提取地理信息。二、教学重点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三、教学难点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