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图序教案及习题_荔枝图序练习题

2020-02-29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荔枝图序教案及习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荔枝图序练习题”。

译文:

荔枝生于四川湖北一带,树的形状团团像车上的帷幕和篷盖;叶子像桂树叶,冬天还是青色的;花像菊花,春天开放;果实像丹砂一般地红,夏天成熟;众多果实聚在一起像葡萄;核像枇杷核;壳如红色丝绸;膜如紫色的绸缎;瓤肉莹白像冰雪;浆液甜酸像甜酒和奶酪。大致就是那样,它的实际情况比它还要详细。如果果实离开树枝,一天变颜色,两天香变了,三天味变了,四五天外,色香味全部离去了。公元820年的夏天,南宾(四川省忠县)太守白乐天让工吏作画并且亲自写下了这篇序,那是给那些不了解荔枝以及了解荔枝的样子、味道但不知道摘下后过了一天、两天、三天后的变化的人看的。①选自《白香山集》。

②【巴峡】:指唐代的巴州和峡州,在今四川省东部和湖北省西部。这里作者只说“荔枝生巴峡间”,其实我国生产荔枝的地方还有福建杭州等地。

③【帷盖】:车的帷幔和篷,围在四周的部分叫“帷”,盖在上面的部分叫“盖”。

④【冬青】:冬天还是绿的。

这是一篇题画的文章,属说明文。运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祖籍山西太原,出生于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 《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一幅荔枝图写的序,图和序的目的,正如白居易所说“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而作,含有宣传荔枝的意思。

• 《荔枝图序》是一篇短小精悍咏物小品,是白居易为他身边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文章运用简洁的语言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点描绘得栩栩如生。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教学目标

• 通过课前预习能够自主介绍白居易的生平;能够了解序的写作特点;

• 能够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找出课文中的实词(实如丹)、虚词(而、之、者),并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进行翻译;

• 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翻译课文,归纳总结实(实)、虚词(而、之、者)的用法。

•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兴趣;

• 领略荔枝的鲜美和自然景观的美妙。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荔枝图序》是一篇短小精悍咏物小品,是白居易为他身边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教学内容不太难,通过预习、自学、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了解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针对本班学生的整体特征,采用激趣法、启发式教学,利用媒体展示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能明白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利用仿写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能不能从色香味三方面来描述一下?你们见过荔枝吗?吃过荔枝吗?如果没有,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让大家来了解一下。(出示幻灯片)

杨朔的《荔枝蜜》赞道“荔枝也许是世界上最鲜美的水果”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2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提供资料,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板书课时少写一个“序”字让学生发现并且强调不可少,这是一种文体。

常绿乔木,木质坚实,枝叶繁茂,可作防风林树种及家具用材,果可食,果壳、根、树干可提拷胶。——引《辞海》

二、解题

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文内容。)《荔枝图序》是作者为《荔枝图》作的序。

三、作者简介

四、朗读课文,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性目标。(投影展示,查找互助。)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范读课文,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想象有关荔枝的画面。

3.跟读课文,把握文言词汇。

4.结合注释和实物疏通文意,小组内交流,教师答疑。

五、思考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荔枝的?请根据屏幕上的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回答。(投影展示)

(明确:介绍了荔枝的产地、形状、树叶、花、果实及果实的朵、核、壳、膜、瓤肉、浆液、荔枝的保鲜)

2.根据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体会清晰的条理,学习说明的方法。)

明确:由外到内,如在介绍果实的具体情况时,先说朵,再依次说到壳、膜、瓤肉、浆液等;从整体到局部,如开头从树的形状依次说到树的叶、花、果实等。

3.本文说明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明确:以果实为说明重点,具体介绍果实的内外形态及保鲜不易的特点,突出重点,且可以层次清楚的介绍荔枝)

4.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使用了那些说明方法?举例说说。

(明确:作比较,如: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运用了打比方,如:瓤肉莹白如冰雪。)

5.哪几个句子用了比喻?为什么用比喻?(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唐代交通不发达,很多人只听说过而没有见过或品尝过荔枝,作者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十种物体设喻。用帷盖、桂、橘、丹、葡萄、枇杷、红缯、紫绡、冰雪、醴酪这十种可感知的美好的东西使人获得具体而形象的感受,每个比喻与荔枝本身的特点贴近,使人如见其形,如品其味。语言简洁,但极富表现力,给我们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六、写作特点:(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1.巧用比喻 作者用人们较为熟知的事物来打比方,使读者能对荔枝获得具体而形象的感受。比喻贴切形象,对比鲜明生动,使人如睹其形,如观其色,如闻其香,如品其味,可触可感。

2.层次分明 作者开篇以“荔枝”二了总领点题,统领全文。紧扣“荔枝”二字,从其形、色、香、味诸方面由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地介绍说明了荔枝的特点。

3.详略得当 作者坚荔枝的形、色、香、味介绍较为说尽,而对其产地,其色、香、味随时间的推移而迅速发生变化的特点,作画的时间及作画者,还有作序的目的等介绍则一笔带过,显得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七、拓展训练

1.全班齐读课文打比方的句子,并展现其它常见水果,利用课文句式“叶如桂,冬青……浆液甘酸如醴酪”写一种水果,尽量形象逼真。(过程迁移)

2.交流作品。(合作交流,提高学习)

3.学生散读课文,争取当堂背诵。

八、知识积累(投影展示,加强积累)

苏轼的《惠州一绝》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流露出对荔枝的的喜爱;杜牧《过华清宫》中嘲讽“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翻译重点段落。

2.搜集有关荔枝的诗词美文。

《荔枝图序》习题精选

一、自主实践

1.填空。

(1)叶如____,冬____;华如____,春____;实如____,夏____;朵如____,核如____,壳如____,膜如____。

(2)一日而____,二日而____,三日而____,四五日外,____。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2)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3)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3.下列每组红色字注音中,都有一个错的,请找出来,并把正确的写在后表中。

(1)①华如橘(huá)②壳如红缯(zēng)③瓤肉莹白如冰雪(ráng)

(2)①膜如紫绡(xiāo)②核如枇杷(pí pá)③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yí)

(3)①树形团团如帷盖(wéi)②荔枝生巴、峡间(jiàn)③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lì)

(1)(2)(3)

二、能力提高

①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②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③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④大略如彼,其实过之。⑤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1.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是()

A.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译文:荔枝的特点大致如上所说,它实际上比我介绍的还要好。

B.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

译文:如果离开了树的枝干,一天就会变颜色。

C.树形团团如帷盖。

译文: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

D.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

译文:叶子像桂树,冬天青翠;华丽像橘树,春天一片繁荣。

2.下列对本段层次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填空题

(1)文章写树从____、____、____再写到____。写果实是由____写到____、____、____。

(2)文章大量运用____,连用十个“如”字从____、____、____、____各个方面加以描述。

4.文段中作者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十种物体作比,依次进行具体生动地说明,请你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写作攻略

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写一篇文章。

提示:1.内容可以描绘一种物,也可描绘一处景;

2.观察要仔细,描绘要细腻;

3.所选景或物要新颖,语言要有感染力。

答案与提示

1.略

2.(1)甜酒

(2)大体上 它的实际情况

(3)画图 写序

3.(1)①huā(2)②pí pɑ(3)②jiān

[能力提高]

1.D2.A

3.①树形 树叶 花朵 果实 外壳 内膜 果肉 浆液

②比喻 形 色 汁 味

4.这样写可以使读者借助帷盖、桂、橘等十种可感的东西,对荔枝获得具体而形象的感受;而且比喻贴切形象,使人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闻其香、如品其味,可触可感。

1、写作背景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2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2、预习检测。

(1)、本文的作者是,字,号,代诗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帷盖()枇杷()()红缯()瓤肉()紫绡()橘()醴酪()()

(3)、重点字释义

帷盖:华:荣:实:果:缯:绡:瓤:

莹白:醴:

(4)、重点句子释义。

(1)大略如彼:

(2)命工吏图而书之:

(3)盖为不识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二、取长补短

1、你批我改大家做。

2、口头翻译课文。(展现我们的风采。)

(提示:各小组选代表,只允许前三名站起来的同学翻译。团队奖和点评奖各5分)

三、知识冲浪

1、挑战自我。(提示: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面6个小题。)

(1)、文章可以分为几层?请概括每层的意思。

第一层:“荔枝生巴、峡间„„其实过之。”详细地介绍了荔枝各方面的特点。第二层:“若离本枝„„色香味尽去矣。”说明了荔枝不易久藏的特点。第三层:“元和十五年„„者云”交代了做序的缘由。

(2)、本文是一篇序言,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序言呢?

明确: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明确:由外到内,如在介绍果实的具体情况时,先说朵,再依次说到壳、膜、瓤肉、浆液等;从整体到局部,如开头从树的形状依次说到树的叶、花、果实等。

(4)、本文的说明重点是什么?

文章是以果实为说明重点,具体介绍了果实的内外形态及保鲜不易的特点,而其他内容如产地、树的形状等都是简略的一笔带过。

(5)、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6)、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荔枝图序》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荔枝图序》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荔枝图序》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荔枝图序》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荔枝图序教案

很高兴,今天由我和大家在这里共同学习一节语文课,你们的小组积分卡都带来了吗?小组一定要记录好你们组的得分,在这节课中,得分最多的小组将会获得一份特别的礼物,想得到这份礼物吗......

《荔枝图序》教案

白居易《荔枝图序》教案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荔枝的习性以及特点特征2、了解作者及其小品文风格特点,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3、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掌......

荔枝图序教案

荔枝图序白居易教学目标:1、准确掌握文中文言词的音、形、义。2、了解白居易及其生平。3、理解文章内容及写作目的,领略荔枝的鲜美。4、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5、继续培养......

《荔枝图序教案及习题.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荔枝图序教案及习题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荔枝图序练习题 荔枝 习题 教案 荔枝图序练习题 荔枝 习题 教案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