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设计(鸣蝉)_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教案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鸣蝉)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教学目的:
1.抓住关键词句,理清四首诗的思路。
2.通过抓手法、意境和主要意象把握内容大意。
3.掌握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感悟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内容和思路。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与内容关系。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与重点辨析欣赏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鉴赏《再别康桥》
一.新课导入:听朗读录音,谈感受。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生于富商家庭。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xù),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新月派代表诗人。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回国后写了一些积极向上的诗文其代表做是《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沙扬拉拉》《这是一个怯懦的世界》等。他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音律和谐。被林雨堂称为“情才”和“奇才”.一生留下四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2.背景: 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里。1922年8月下旬返国。
1928年秋诗人再到英国,重访阔别七八年的母校剑桥。当时,诗人拜访完著名哲学家罗素后,没有通知任何人,独自来到自己曾学习生活过并一直让他魂牵梦萦的剑桥大学,他没有见到他的英国朋友,只有美丽的剑桥在那里静静地等着他。他慢慢走过这熟悉的校园,回忆着难忘的求学岁月;他深情地向夕阳下的康河问候,轻轻地和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同年十一月在回国的船上,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魅力的一篇。
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情如云飘逸。“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
三.听朗读录音,确认生字,然后竞读课文。
畔()荡漾()荇()榆()篙()斑斓()笙箫()
四.赏析全诗: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么从文章的眼睛推断,这首诗抒发的大致是什么情感? 离别之情。“再” 交代了这是诗人再一次离开,“别”可以说是离别、告别,也就是再次告别康桥。
临别之际,诗人向康桥的哪些对象一一做了道别? 云彩、金柳、青荇和潭水,等等。
抒写离别之情的诗歌,可谓数不胜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些诗离别的对象都是人,而《再别康桥》却由人间向“云彩”“金柳”“青荇”和“潭水”等自然物转移,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脱俗的清新感,这可谓作者构思新颖之处。1.第一节:挥手作别云彩图(难分难舍的离情)
“轻轻的”反复,“西天的云彩”拟人,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要特别注意“轻轻”这个词。因为它反复了三次,反复的目的在于强调诗人动作之轻微。让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掂着脚尖,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诗人是怕打破康桥的宁静和美好才“轻轻的”来去的,反映出诗人对康桥的喜爱和留恋不舍之情。
怎样理解作别“西天的云彩”? 傍晚适合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正如“秋”“雨”中写离别能泻染出这特定的意境一样,同时作者是别西(方)而东去,因此别“西天的云彩”.。
2.第二节:河畔金柳倒影图(更加欢喜和眷恋)
采 “柳”不是一般的意象,古代的离别诗中经常出现“柳”这一意象,西安有个地方叫灞桥,是古代送别的地方,因“柳”与“留”谐音,送别时人们往往都有折柳赠别习俗。真是伤心不过灞桥柳呀。可见,诗人以“柳”为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举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霪雨霏霏。(《诗经》)
渭城朝雨(氵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金柳”为什么像“新娘”? “金柳”有新娘妩媚、色彩光泽鲜艳好看的特点。“金柳”有新娘柔美的姿态。把柳比做新娘有怎样的效或者说好处呢? 生:把无生命的景物比作有生命的人,温润可人。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没的时刻,由此可见康桥在徐心中的地位。金柳美的不敢让诗人正视,只能低头看她倒映在水中的艳影。金柳的“艳影”明明是在波光里荡漾,诗人为什么说“在我的心头荡漾”?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在我的心头荡漾”,无非是说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难以忘怀,表达了诗人对康桥喜爱之情。
“艳影”在诗人“心头”“荡漾”,物我合一,情景交融。谁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娘呢? 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及浓烈的温柔之爱。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了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
3.第三节:青草水底招摇图(更加欢喜和眷恋)
在诗人的眼里,“泥”是“软泥”,“波”是“柔波”,草是“油油的”。这样的修饰有怎样的效果呢? “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让人有亲近的愿望; “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 “招摇”的意思本来是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招摇撞骗”“招摇过市”中的“招摇”都是这个意思。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呢? “招手摇摆”,仿佛在招手致意,写出了水草对诗人的欢迎态度。也写出了水草随微波起伏的轻盈之态。本来很一般的景物在诗人的眼里却变得如此美好。柳草本无情,有情的是诗人。
正因如此,诗人才愿怎样? “甘心做一条水草” 做康河里一条普通的水草,特别是“甘心”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流在康河。
采用拟人和比喻手法,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在这仙境般的地方,诗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条水草,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康轿对诗人的欢迎态度;而“甘心”两字,也正写出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4.第四节:榆阴浮藻清潭图(对康桥永久的眷恋)
这里的潭即指拜伦潭,相传拜伦曾在这里游玩。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般的梦。清泉→虹→梦:再深化,回答了为什么“留恋”这个问题:①景美②更重要的是这里曾有自己的梦想。“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暗示了更深层次的原因--作者在康桥有过许多美好的愿望和理想。
(六)赏析第五节 采用比喻手法写榆树下的清潭。参照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见《语文读本》第三册),可知这所谓“榆阴下的一潭”即指拜伦潭,在康河上游,相传拜伦曾在那里游玩。那榆树浓阴覆盖着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可以让人想象那五彩斑斓的景色充满了多么醇厚的诗意!在这里,诗人融情人景,诗人的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5.第五节:撑篙漫溯寻梦图(感情达到高潮)
设问、拟物和夸张手法使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别康桥。想象自己撑着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高潮。
6.第六节:黄昏夏虫沉默图(情绪低落静思默想)
诗人幻想后最终还得回到现实。想到今晚就要和康桥离别,不禁别情缕缕,离愁重重,情绪顿时低落下来。诗人不能“放歌“,只能怎样 “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萧。怎样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悄悄无声,笙箫有声,这看似一对矛盾呀? 不矛盾,因为笙萧是在诗人心理响起的。虽然此时诗人内心波动翻滚如大海,但是离别愁绪压倒了一切,所以笙箫的离别曲只能在心中回荡。在矛盾中达成统一。诗人说:“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究竟是谁在沉默? 是诗人。康桥和康桥的夏虫都是无知无识之物,不可能为他沉默;倒是诗人自己因为想到离别在即而沉默了。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侧面烘托的手法。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有什么作用呢? 把情感抒发得委婉含蓄。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往日欢愉的康桥也无语了,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归于寂然,将诗人的离愁推到了极点。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胜过千万语呀!
这首诗中还有这样的例子:明明是自己喜爱康桥,可诗人竟“自作多情”地说青荇“在水底招摇”,在向他招手致意,欢迎他的到来。
本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下来,消失了的梦竟无法追回,他已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地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就连青草丛中的夏虫似乎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往日欢愉的康桥,今晚也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了。“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7.第七节:招手惜别云彩图(悄悄作别更加深情,更加眷恋)
这一节和第一节有什么相同,句式相似,节奏相同,文字也差不多。在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首尾呼应!最后一节用“悄悄”替换了第一节的“轻轻”,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悄悄”渲染了一种无边的寂静,从而强化了心中那种对母校恋恋不舍的情感,多了一种挥之不去的伤感情绪,升华了情感。云彩本是不能带走的,诗人却强调说“不带走一片云彩”,加上两个“悄悄”表露诗人不愿掠动心爱的康桥一片温柔情意,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同时排出了“伤离别”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之感。
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
五.总结诗歌特点: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全诗以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1.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其次,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其三,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2.意境鲜明,具有三美: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音乐美:A,每节用韵基本相同
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绘画美:1)
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多用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云彩”“金柳”“夕阳”“艳影”“青荇”“彩虹”“星辉斑斓”等;2)多用动作性很强的词语: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之变成动态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新月诗派是新诗史上极为重视形式美的一个流派,对白话新诗的成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新月诗派灵魂的徐志摩与闻一多先生更是居功至伟。
3.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4.表现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发现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在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六.作业:
课后练习一;针对徐志摩“回归自然”的问题,写一段200字的评论文章。
七附: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
内容 情感 现实(1)飘然离去
金柳
水草 欣喜昂奋 寻梦(2-5)清潭
星辉
现实(6-7)飘然离去 凄婉哀
感情主线是惆怅的哀惋的离情。第一节奠定了难舍难分的基调,第二、三、四、五节是对康桥美好的回忆,进而由此产生“寻梦”的幻想,第六、七节,又从美丽幻想中回到现实,呼应开头,抒发别离的惆怅与哀思。因此主线是离别之情的“愁——乐——愁”。梦醒了,才知道无路可走的悲痛。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鸣蝉》观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夏日鸣蝉作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日鸣蝉作文,仅供参考,大......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清风鸣蝉散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鸣蝉触感抒情散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鸣蝉触感抒情散文偶想盛夏时节,耳边,萦绕着蝉鸣……盛夏的阳光明亮刺眼,蝉儿们栖息在老树的臂膀上,不顾一切的鸣叫,声嘶力竭,仿佛赔上性命在所不惜,永不疲惫,无所畏惧。“埋在土中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