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方案_第二次工业革命公开课

2020-02-27 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方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二次工业革命公开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方案

夏邑县韩道口镇一中 陈娟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知道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初步认识人类迈进电气时代的原因。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和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课堂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将科技成就制成图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认识到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新的科技发明带来的利与弊,认识到发展经济要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通过讲学习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科学贡献的介绍,尤其是分析爱迪生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科技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课型 新课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课文,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资料,分电力、电讯技术、交通运输三组收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今天将进入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世界,看人类灵魂的智慧之光是如何点亮了我们的生活,如何让我们在广袤的大地上潇洒地行走,在湛蓝的天空自由地飞翔!让我们进入本学习主题的第二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幻灯展示标题)

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结合大家预习的内容,你认为你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播放剪辑视频《寻秦记》中引发雷电一段)

(从学生喜欢的电视剧导入,结合得很有趣,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对了,似乎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电的开发应用,可这与事实相符吗?

是的,这只是虚构的情节。那么,出现这项伟大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到底具备了哪些客观条件呢?

二、学习新课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概况)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迅速席卷世界。资本主义实现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的新时代——蒸汽时代。

师:(继续引导)在工业革命的促进和推动下,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那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会对工业革命有何作用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112页正文第一段与阅读部分内容思考这一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这一问题,完成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原因的理解,并且完成对辅栏“科学技术发展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关系”的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 师:(幻灯片展示:科学技术与工业革命相互关系结构图)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部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而不断提高的生产力要求技术革新,既而引发了新的工业革命。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为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如果学生的回答提到其它方面原因,如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最终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劳动力的增加,工人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的内容,老师应当积极肯定。)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师: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加迅猛之势迅速席卷全球,取得了众多重大的成就。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科学家们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这些伟大成就带来的重大好处。我们是以三大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下去收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的,现在让我们进入“我行我show!”时间,请各组代表上台展示相关成果。

1.电力的应用

师:(幻灯片展示列宁的话:“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技术成就,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列宁为什么认为电力工业如此重要呢?

希望第一学习小组的代表在展示的过程中能够为我们解答以下三个问题:

1、电是如何发现的?

2、电力是怎样进行应用的?

3、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与蒸汽动力相比有哪些优点?

师:(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完整,老师加以补充;如果回答超出教材范围,老师应积极肯

2 定。老师幻灯片展示:理论基础: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力应用: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车、电钻等。电磁感应现象在初二物理中已经学习,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史海拾贝”的基础上回忆,加强学科间的纵向联系。)先进的电磁学理念被发现后,很快应用于生产实践,带来了社会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变化,发电机、电动机应运而生。(学生再次体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是一种优良而造价低廉的新能源,比蒸汽动力更加强劲,而且环保,因此在生产生活中迅速得到广泛应用,电动机逐渐取代蒸汽机,这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表现。电力的广泛应用,还促成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如化学工业、钢铁工业,这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的面貌,由此,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2.电讯技术的兴起

师:电力的广泛使用,为信息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要求进一步加强联系,电讯事业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的展示。(播放剪辑视频)

这一段电影片段为我们展示了二十到二十一世纪电讯技术的发展情况,我们却不知道电讯技术是如何兴起的,掌声有请第二组的代表来为我们揭晓答案吧!

[负责收集电讯技术的一组同学收集成果展示]

师:(肯定学生表现,幻灯片展示:电讯技术:电话—贝尔、无线电报—马可尼。同时出示贝尔试通电话、无线电穿越大西洋实验的图片)电话和无线电报的发明是近代电讯技术的重大成就。(如果学生展示太简单,教师可补充:1880年,美国已有4.8万门电话机在使用。发展到今天,不仅有有线电话,还有无线电话,如移动电话、视屏电话等。近代电讯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和交流信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了。时至今日,已进入信息时代。

师:大家还记得中国近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情况吗?(引导学生回忆八年级上期“近代社会生活”一课的知识,加强中外历史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中外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于19世纪70年代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3.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师: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这一时期,还有一种新能源----石油,被人们广泛使用起来,这与内燃机的创制是分不开的。内燃机的发明,引发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我很期待第三学习小组的代表在展示的过程中能为我们解决这几个问题:

1、动力机的变革情况?

2、内燃机与蒸汽机相比的优点?

3、交通工具的变革?

3 [负责收集交通运输的一组同学收集成果展示] 师:(肯定学生表现,引导学生回忆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气机的改良和火车、轮船的发明,体会“汽轮时代”与“铁路时代”的交通状况,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幻灯片展示:动力机变革:内燃机(柴油机)—狄塞尔)内燃机的创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动力机技术上的一个重大成就。

[学生比较内燃机与蒸汽机的优劣,认识到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师:(总结学生讨论意见指出)过去的蒸汽机烟尘很重,污染环境,发出惊天动地的响声,因为要携带充足的煤和水,非常笨重,操纵不灵,还经常出事故,现在被干净、能量大,携带方便的内燃机淘汰是必然的。尤其是柴油机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幻灯片展示:交通工具变革:汽车—卡尔·本茨、亨利·福特,飞机—莱特兄弟。并展示 “坐在汽车上的福特”,三轮、四轮、现代汽车的对比图片,“在飞机上操作的威尔伯·莱特”的图片)汽车的发明让许多国家都开始建立汽车工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产量猛增到每年50万辆以上。中国直到20世纪初才在香港、天津等大城市出现电车和汽车。一战时,飞机作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大量投入战斗。中国人自己的飞机是由冯如发明的。(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小字部分,了解人类研制飞行器的过程。)

师:通过同学们的辛苦收集,我们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刚才是代表动口,接下来是大家动手!(巩固所学知识,突出重点)

[自己动手:学生设计第二工业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图表]要求:

1、所设计的表格形式不拘,可以把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重要成就及相关要素都能填进自己设计的表格。

2、思路清晰,突出创意,动作迅速,当堂展示。

(老师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手解决问题。优秀的设计作品投影展示,作者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

师:大家的创意的确让老师获益菲浅,表格内容课后完成。(小结学生表现,幻灯片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表,全班共同完成填空项目。)

类别

时间(年)

姓名

科技成就

国籍

电力 1831年

法拉第英国

19世纪70年代

发电机、电动机

电灯、电车等电气产品相继问世

电讯技术 1876年

电话

英国

19世纪90年代

马可尼

无线电报

意大利

交通运输

19世纪90年代

狄塞尔

德国

1885年

汽车

德国

1896年

亨利·福特

美国

1903年

飞机

美国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5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速度更快,直接参与的行业和国家更多,因此其产生的影响及其深远。现在我们就按照收集资料的小组分别讨论一下自己小组负责收集的科技成就所带来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这一问题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讨论科技成就的影响更加形象具体,而且由于讨论的是自己在课前收集过的成就,已经有自己的认识,讨论的兴趣更高,难度更低,最后通过总结各组的影响,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从而突破难点。)

师:(肯定学生的表现,总结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生活的面貌,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也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近代电讯技术的发展,为快速传递和交流信息提供了条件,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了。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则大大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提高了生产能力。总的来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在基础好的班级,老师可以补充: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导致了垄断和垄断组织的产生,让资本主义的对外经济掠夺更加严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也让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最终导致了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

师:所以我们常常说:“要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捷,可一位历史学家却说了这样一句话:

(幻灯片展示:“文明人跨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新科技成就的发明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好处,但对自然界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就以“汽车发明带给我们的利与弊”为题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学生活动:“灾难还是快乐”,学生以汽车为例讨论科技发明带来的利与弊]

师:(肯定学生发言后总结指出)科技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给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但科技发展往往又造成环境的破坏,带来各类污染,因此要尽力减少和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影响,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如果因噎废食,放弃发明创造,放弃人类对进步文明的追求,那就如同古猿群一直在森林里“可持续”发展到今天,便只会多了更多的猿类,而不会有人类了。

所以,我们把一位拥有多项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美国人尊称为“发明大王”,而绝不是“破坏大王”,他就是——

(四)“发明大王”爱迪生

师:学习这一目内容,请大家自己阅读,并结合平时对爱迪生的了解,参照课后学习活动,讲爱迪生的故事。以前后两桌同学为单位,老师巡视的过程当中听到特别精彩的向全班同学推荐。要求:讲的故事中包含这三个问题:

1、爱迪生为什么被称为“发明大王”?

2、爱迪生一生中有哪些重大发明?

3、爱迪生为什么能成为“发明大王”?尤其是第三个问题。

(学生分组讲述,选一到二个代表上台讲述。)

6 教师总结:

(幻灯片展示“爱迪生发明的耐用电灯泡”、“电灯照耀下的柏林街景”图片,总结指出)爱迪生一生之中有近2000项发明,取得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其中最著名的有电灯、电话机、电车、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碱性蓄电池等,他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世界,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人们称赞他是“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所以被称为“发明大王”。

(幻灯片展示:天才是百分之二的灵感,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

师:(简单总结)任何伟大发明的诞生,都应从三个方面考虑:当时的社会环境(政策、风气);人类文化智慧的积累(前人的探索);发明家的不懈努力(观察、积累、选拔、吸收、融合、创新)。尤其是发明家自身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更是成功的关键。

三、课堂延伸

师:今天,我们就拥有这些客观条件。现在正处于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如何在新的一轮创新浪潮中脱颖而出,奏响时代的最强音呢?[幻灯展示:我该做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师:朝着你们的目标努力吧,无数的“大王”将在我们中间诞生!

教学后记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知识,学以致用,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本课在设计之时,就以这种理念为指导,争取反映出新课程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的先进理念。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推动资本主义进入到一个成熟稳定期。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在今天仍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在设计本课时争取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一些学生熟悉的环节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前准备环节,我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文,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资料分组收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本课知识性内容较多,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既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而且在学习工业革命的成就时,学生通过收集成果展示,既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掌握了基础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动手的积极性。

在新授课中,本课的设计将教学内容的结构作了一个小的调整,从工业革命的兴起、成就、影响三方面来学习,最后通过总结爱迪生的成功经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以致用。这样一来,增强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学生也便于理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是重点,因此本课在设计之时,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课前收集、课堂展示主动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设计科技成就的图表加以巩固。工业革命的影响是难点,因此让学生分组讨论科技成就的影响更加形象具体,而且由于讨论的是自己在课前收集过的成就,已经有自己的认识,讨论的兴趣更高,难度更低,最后通过总结各组的影响,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从而突破难点。

本课设计之时另一特色是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到“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再到“学习科学家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先后设计了三个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环节,充分发挥历史教学在情感教育上的特有优势。

尤其是本课采取的课前收集、课堂展示的方法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班每个学习小组的代表都带给我们极大的惊喜。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偷懒的情况,对教师驾御课堂的能力要求较高,如学生展示的内容偏离主题等,需要教师及时纠正。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潘江涛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0150150126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背景及简介第二次工业革命(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开始于19世纪七十年代,结束于20......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上承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没有具体完成时间,英国式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完成的,其他发达国家美国法国是十九世纪中期,其他的是十九世纪末。 一般认为二次是1870-1900......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反思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这堂课内容含量大,要讲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表 现,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其中还要讲垄断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方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方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公开课 工业革命 设计方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公开课 工业革命 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