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_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教学目标】
1、学习《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两首古诗。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2、通过搜集资料、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的内容,培养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能背诵、默写这两首古诗。
3、感受敬亭山和洞庭湖的独特风光,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能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大意。
难点:感悟古诗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对唐诗一定不陌生吧?许多孩子从咿呀学语时,就开始背诵唐诗。唐代文化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唐代诗词更是一朵奇葩。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唐代诗人,又喜欢他们的哪些诗词呢?(同学们交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三首古诗词。(板书古诗词三首)它们是《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和《忆江南》。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
二、学习《独坐敬亭山》
1、以谈话的形式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谁能谈谈自己对他的了解?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
(2)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漫游中度过,曾被人推荐,被召至长安为官,但因不容权贵,又弃官而去。《独坐敬亭山》是李白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2、自主探究,了解诗意。
(1)自读,读准字音,熟读诗文。
(2)再读,借助注释,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的情境,边读边想象理解词句,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小组讨论、交流。(4)全班汇报交流。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也悠然地独自漂走了。●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那几个字更能体现出来?(尽、闲)
(李白很孤单、孤独)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这两句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寂寞的情景,也为下联“相看两不厌”做了铺垫。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彼此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从这句诗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情感。“相”、“两”二字同义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了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学习《望洞庭》
1、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洞庭湖的资料及作者相关资料。
2、自主探究,了解诗意。
(1)自读,读准字音,熟读诗文。
(2)再读,借助注释,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的情境,边读边想象理解词句,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小组讨论、交流。(4)全班汇报交流。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洞庭湖其实很大,水潭很小,作者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体现了什么呢? 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作者是怎样描写洞庭湖的山水的?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在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着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也是对上一句作的补充说明。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忆江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忆江南》。
2、通过搜集资料、看注释、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培养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感受江南美好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感受江南美好的景象。【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的两首诗,谁能背诵下来?学习后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诗《忆江南》。(板书:忆江南)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
二、学习《忆江南》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出示幻灯片。)
《忆江南》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
2、自主探究,了解诗意。
(1)自读,读准字音,熟读诗文。
(2)再读,借助注释,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的情境,边读边想象理解词句,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小组讨论、交流。(4)全班汇报交流。
“忆江南”,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显得碧绿。
“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能不忆江南?
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课后拓展 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忆江南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人教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五年......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
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二)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老师的解释和教材中的注释,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
松阳县水南小学备课笔记2013学年第二学期《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