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第十二册《鹭鸶》教学设计_湘教版数轴教学设计
湘教版第十二册《鹭鸶》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湘教版数轴教学设计”。
湘教版第十二册《鹭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鹭鸶》是湘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郭沫若先生用诗一般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鹭鸶的美丽色彩和优雅姿态,表达了对鹭鸶的喜爱。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一篇佳作。
【设计理念】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崔峦说:“什么叫好课?好课就是,一定要牢牢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收获,在能力培养上有收获。
新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架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要让学生借助阅读实践,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受到文本的情感熏陶,从而获得思想启迪,陶冶审美的情趣、享受审美的乐趣,真正感觉到阅读是一种享受,并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鹭、鸶、鹤、框、匣、嗜”6个生字。自主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五个自然段。
3、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鹭鸶的精巧美、课文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5、能模仿作者的语言进行练笔,培养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的内涵,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运用多种方法对美进行描写的方法,并能模仿作者的语言进行写话。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方法】汇报交流法,自读自悟法、品读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诗画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请大家轻声读一读。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晓风。
——杜牧
【设计意图:《白鹭》是一篇充满诗的意蕴的美文,以写白鹭的古诗开篇更增添了这份浓浓的诗意,同时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猜一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鸟?(课件出示)试着读读它的名字。曾经有很多人都写过鹭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鹭)。老师已经把它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看黑板,观察课题)这两个字是什么结构?怎么写才美观?(这两个字不能写得太长,要运用“让笔”,尤其是“鸟”字,要写得扁一点儿,宽一点儿。)
师:老师之所以想让大家把这两个字写美,是因为鹭鸶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美的鸟。请大家打开书,在第9课的课文后面生字框下面,照着这两个字再练写一遍。
【设计意图:课堂上落实“双基”应该是在不经意间。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醒学生关注每个汉字的特点,提高汉字的审美和书写能力。】
二、预习汇报,落实字词。
1、学生汇报对作者、对鹭鸶的了解情况。师:大家课前预习了课文,郭沫若笔下的鹭鸶是怎样的呢?对作者,对鹭鸶、对课文的生字词分别有怎样的了解?(课件出示)
谁来谈谈你对作者的了解?谁来说说你对鹭鸶的了解?(指两名以上同学说)
2、了解对课文的熟悉情况。
师:接下来,老师要请几组同学来读读课文,每个同学只能展示读一句话。就从这一组开始吧。
开火车读课文(每个同学只读一句)。
师及时点评,正音
3、指名读生字词、理解词语。(课件出示)
①生字:(观察课件中的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特点)(课件展示)特别指导:鹤、嗜,在书上练习写一遍。
师:很多生字,你只要第一次写它时是用心写的,你便会很快记住它,而且很难忘记它。②词语:嗜好(解释词语,举例加深理解)
美中不足(引导学生用造句的形式来理解词语)
悠然(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来理解词语)
铿锵(先让学生说出意思,再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声音是“铿锵”的,如锣鼓声铿锵。)
师小结。【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要检查学生的资料收集、整理、筛选的情况,更是为了巩固生字词的学习和积累,以体现“落实双基”、“朴实、扎实”的教学理念。轮流读课文,体现了读的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读正确、读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件出示思考题)(1)在作者眼中和心中,鹭鸶是什么?(课件出示句子)(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鹭鸶的?
2、完成以上练习。
作者说鹭鸶是什么?谁来说说?师出示句子,读句子(女同学读第一句话,男同学读第二句话)。
师板书:精巧的诗 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谁来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鹭鸶的?(板书:颜色 身段 觅食 栖息)
【设计意图:阅读应该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这两个环节旨在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对文本有个整体把握。】
四、赏读课文,感悟“精巧”
1、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作者是怎样具体来描述的?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至5自然段。把体现鹭鸶“精巧”的相关语句划出来。
2、学生汇报。
3、再思考:“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合。”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4、精读第五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1)谁来读读这段话?(2)这段话中,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写鹭鸶的精巧之美的?(课件出示蓑毛、结构、长喙、脚)(3)这段话在语言描写上有什么特色?(作者运用了排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用了几组反义词来体现鹭鸶的“精巧”。)
(4)是啊,因为鹭鸶本身就充满了诗情画意,于是作者也忍不住赞不绝口,不由自主写出了诗一般的语言,我们把这段话改成诗歌的形式来读读看,说不定会更有韵味。(课件出示)
①试着读诗,读出诗意。(学生试读,指名读)
②再配上音乐读,读出节奏感,读出停顿,读出轻重,读出抑扬顿挫来。
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那雪白的蓑毛,↗ ..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 那铁色的长喙(huì),.那青色的脚,↘ .增一点儿∕则嫌长,↗ ..减一点儿∕则嫌短,↘ ...素一点儿∕则嫌白,↗ ..深一点儿∕则嫌黑。↘ ...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教师进入情境点评。(如:这鹭鸶,真是无与伦比啊!)师:难怪作者会说,鹭鸶是—— 生接——一首精巧的诗!③最后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儿童天生就是一个诗人”。语文的最高境界是诗意。让学生在充满诗意的教学中获取人文精神和言语智慧,插上想象的翅膀,展开无限的遐思,陶冶审美的情趣、享受审美的乐趣。同时让学生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匠心独运和费尽心思,从而通过反复读、不同形式读来悟情达意。】
五、赏文赏景,课堂练笔。
1、对比赏文。(课件出示)
师:老师第一次读这段文字,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细细回顾,原来,这段话的句式和我国古代的四大美男之一的大才子宋玉写的一段赞美邻家女子的话很相近,我们来欣赏一下: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郭沫若)
东家之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
师:大作家郭沫若尚且模仿古人写文章,把鹭鸶写得如此美妙绝伦,我们也来学学大作家,来写一写我们身边的美。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来欣赏老师收集的生活中的美:
2、赏“美图”。(课件出示四幅图:秀流公园夜桥图,市三中荷花图。雾漫小东江图,小白兔图)
3、写“美图”。师:这些美丽的景物就在我们身边,你是否注意到了呢?老师看着这么美的景物,忍不住模仿了一段。请大家来读读。
(课件出示)荷花图:那层层叠叠的花瓣,那红里透白的颜色,那绽放的花骨朵,那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增一点儿则嫌多,减一点儿则嫌少,浓一点儿则嫌红,淡一点则嫌素。衬着河池,伴着荷叶,犹如仙子,美丽动人。
写得怎样?大家给老师一个评价吧!
你们也来试试吧!老师相信你们写得会更美!
4、学生在课堂上模仿说话练习。
5、课堂小结: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就能发现很多不一样的美,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美好!请大家在课后把刚刚想说的内容模仿第五自然段写在自己的练笔本上吧!【设计意图:“学语文就是为了用语文”。这个环节的教学,主要是为了在课堂上实现说写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用语文的能力。】
板书设计:鹭鸶
颜色
身段
精巧的诗
觅食 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栖息 5
鹭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会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了解鹭鸶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鹭......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鹭鸶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鹭鸶》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第十二册《练习6》教学设计佚名教学要求:1.用钢笔描红,努力写得入体。2.读读每组词语,了解普通话里轻声有区别词义的作用。3.选词填空,辨别一些意思相近的词。4.给一段话加上标......
第十二册《练习7》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描红练习钢笔行揩字,努力写得入体。(2)区别比较9组汉字,并组词(3)正确搭配词语,并扩展成句子。(4)综合修改句子中的错误(5)熟记12条成语(6)朗读、背诵......
